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99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切削刀具测温传感器SiO_2多层复合绝缘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 杨德顺 , 孙宝元 , 贾颖 , 徐军

功能材料

利用双放电腔微波ECR等离子体增强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成功制备了切削刀具测温传感器的SiO_2多层复合绝缘薄膜,研究了SiO_2多层复合绝缘薄膜的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台阶仪和XPS对SiO_2功能薄膜的表面形貌、膜厚及成分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层复合SiO_2薄膜厚度小、绝缘性好,绝缘电阻达到9.5×10~(12)Ω.其与金属基体结合力可达16.7N,满足制作切削刀具测温传感器的要求.

关键词: 切削刀具 , 测温传感器 , SiO_2绝缘薄膜 , 多层复合 , 磁控溅射

薄膜热电偶瞬态温度传感器Al2O3绝缘膜制备工艺及性能表征

, 郭立明 , 盛晓幸 , 丁万昱 , 安阳 , 赵家慧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07.029

制备绝缘性能良好的 Al2 O 3薄膜是研制薄膜热电偶瞬态温度传感器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直流脉冲磁控溅射制备的 Al2 O 3绝缘薄膜总是存在针孔等缺陷,提出了利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加射频偏压技术成功制备了薄膜热电偶瞬态温度测试传感器的Al2 O 3绝缘薄膜.通过台阶仪、高阻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划痕试验仪对 Al2 O 3绝缘膜的成膜厚度、绝缘性、表面形貌及膜基结合力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制备的 Al2 O 3绝缘膜厚度可达2.4μm;其绝缘性可达2.6×109Ω;薄膜表面光滑,成膜均匀;Al ∶ O 原子比近似为2∶3;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力可达12 N.提供了一种制备高致密、高绝缘性能 Al2 O 3薄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为制备瞬态温度传感器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Al2O3绝缘膜 , 薄膜热电偶 , 性能表征 , 射频偏压

超声波-无硒常温发黑的工艺与性能

李智 , 吴蒙华 , 刘常升 , , 张世财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5.12.004

介绍了一种超声波-黑磷化无硒常温发黑工艺,其发黑液配方及操作条件为:25 g/L的Zn(H2PO4)2·2H2O,40 g/L的 Zn(NO3)2·6H2O,适量NaNO2,温度25~30 ℃, pH 2.5, 时间30 min, 超声功率为200 W.通过比较磷化(伴随超声作用)后无硒常温发黑(伴随超声作用)、无超声作用下磷化后无硒常温发黑、在磷化发黑混合液中进行磷化发黑(有或无超声作用)4种实验方案,结果表明第一种实验方案制得的膜层综合性能最佳,室外放置6个月仍然乌黑、无锈蚀,且耐磨性较好.扫描电镜图显示,该膜层结构致密,表面微裂纹细小,黑度大.EDS分析表明该膜层主要由Fe, Cu, S, O, Zn, P等化学元素组成.

关键词: 常温发黑 , 磷化 , 超声波 , 无硒

底高度的激光高仪、红外测云仪以及雷达观测比对分析

黄兴友 , 胡汉峰 , 夏俊荣 , 卜令兵 , 张雪芬 , 雷勇 , 黄建松 , 王巍巍 , 吴迪 , 蒋昌华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3.01.013

为了比较几种自动化测云仪器的性能,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探测基地首次组织了一次为期近5个月的比对试验,试验仪器包括四台激光高仪、两部红外测云仪、一台全天空成像仪以及一部毫米波雷达.对其中大部分仪器取得的三个月底高度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三台激光高仪测量结果比较一致;两部红外测云仪在测量低云时一致性稍差;雷达与激光高仪测量的最低层云底高度数据一致性较差,但与红外测云仪的测量结果匹配较好.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底高 , 激光高仪 , 红外测云仪 , 雷达

铜铜渣还原熔分试验分析

何鹏 , 张俊 , 严定鎏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096

为了合理利用铜渣,采用ITmk3工艺获得高质量粒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通过比较试样全铁质量和熔分得到的粒铁质量,得到了金属铁的收得率,结合化学分析方法,分别得到了试样还原后的金属化率以及熔分后金属铁中的碳质量分数,研究了各个因素对以上指标的影响规律,形成了对铜渣合理还原熔分的工艺路线,得到如下结论:渣熔化是形成粒铁的必要条件,铁的聚合程度取决于渣铁分离熔化之前铁的渗碳质量分数.渣中SiO2的存在是渣相低熔点的根本原因,碱度改变时铜渣的熔化区间会发生变化,但对熔化开始温度的影响不显著.当碱度大于0.4后,添加CaO能显著地提高云铜渣的还原性能.

关键词: 铜渣 , 还原熔分 , 渗碳 , 粒铁

熵权-模型对岩爆等级的预测

周科平 , 林允 , 邓红卫 , 李杰林 , 刘传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313-3

采用熵权法和模型判定岩爆等级。选用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σc、单轴抗拉强度σt、切向应力σθ、岩石的压拉比σc/σt、岩石的应力系数σθ/σc和岩石的弹性变形指数Wet作为岩爆等级判定的因素建立岩爆评价指标体系。以收集到209组工程中的实际岩爆情况及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岩爆等级判定的熵权?模型。运用该分析模型分析岩爆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敏感性,并对收集到的工程实例岩爆情况进行判定,将结果与 Bayes、KNN 和随机森林方法的判定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敏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q/sc、sq、Wet、sc/st、st、sc;熵权?模型的判别准确率比Bayes、K最邻近结点算法(KNN)和随机森林(RF)方法高。

关键词: 岩爆 , 预测 , 模型 , 熵权 , 敏感性

基于制造技术平台的连铸坯质量控制的研究

郝秀霞 , 胡大超

连铸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31

在对连铸坯质量现状及导致铸坯质量问题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制造”的概念引入连铸坯质量控制中,提出了将连铸过程中影响铸坯质量的工艺参数、条件进行综合、优化,实现虚拟对现实的映射的方法,并对连铸坯质量控制的制造技术平台体系构建等进行探讨.连铸坯质量控制的制造技术平台是一种新的理念,实现制造对连铸质量进行控制,可以资源共享,降低铸坯质量缺陷率,减少生产成本.

关键词: 制造 , 连铸 , 铸坯 , 质量问题

测量微细尺度流体温度场的傅立叶变换激光纹技术

张鸿凌 , 宋耀祖 , 张香春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研究了一种能测量微细尺度流体温度场的激光纹技术.激光纹法利用莫尔条纹的位移量或者位相变化来计算光线穿过位相物体时产生的偏转角,并由此获得流体的温度梯度和温度场分布.激光纹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高,稳定性好,实时观测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激光纹法的测量原理、实验技术,并利用该方法测量了加热细丝自然对流的微细尺度温度场分布.

关键词: 微尺度传热 , 温度测量 , 流场显示 , 激光 , 傅立叶变换

椭球弹丸超高速撞击防护屏碎片数值模拟

马文来 , 张伟 , 管公顺 , 庞宝君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5.03.021

低地球轨道的各类航天器易受到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的超高速撞击.本文采用AUTODYN软件进行了椭球弹丸超高速正撞击及斜撞击防护屏碎片的数值模拟.给出了三维模拟的结果.研究了在相同质量的条件下,不同长径比椭球弹丸以不同速度和入射角撞击防护屏所产生碎片的特性,并与球形弹丸撞击所应产生的碎片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速度下,不同长径比椭球弹丸撞击的碎片形状、质量分布和破碎程度是不同的,随撞击入射角的增加弹丸的破碎程度增大,滑弹碎片的数量增加;随撞击速度的增加,弹丸的破碎程度也增加.

关键词: 空间碎片 , 超高速撞击 , 碎片 , 数值模拟 , 椭球弹丸

输气管道防腐“内”与“外”工艺技术经济分析

侯昭勇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对在我国首次应用于大口径长输管线上的减阻型内涂 敷技术所引起争议的“内后外”和“外后内”防腐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初步测算出两种工艺生产西气东输管道的成本差异,提出了对工艺顺序选择的看法.

关键词: 工艺 , analysis , internal and external , coating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0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