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琳
,
王文
,
王鑫
,
尹娟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在分析现有的单级、两级和双效吸收式变热器结构的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即喷射-吸收式变热器.文中对喷射-吸收式变热器进行了详细的参数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结构简单,输出温度较高,且效率也较高的特点.
关键词:
吸收式变热器
,
输出温度
,
COP
,
节能
王快社
,
王文
,
郭韡
,
张小龙
,
尹娟
,
王文礼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测定H65铜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和手工电弧焊接头在3.5%NaCl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和极化曲线,研究其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抗腐蚀性能优于手工电弧焊接头.搅拌摩擦焊接头微观组织的细化、均匀化和致密化降低了晶界和晶粒在电化学上的不均匀性.手工电弧焊接头脱锌层和基体界面处产生的拉应力对抗腐蚀性能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H65黄铜
,
搅拌摩擦焊
,
手工电弧焊
,
开路电位
,
极化曲线
沈洋
,
何晓梅
,
吕爽
,
尹娟
材料导报
自搅拌摩擦焊发明以来,对多种不同材料的搅拌摩擦焊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对搅拌摩擦焊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简要叙述了搅拌摩擦焊数值模拟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温度场、流场和组织性能)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
数值模拟
,
温度场
,
流场
,
组织性能
吕爽
,
王快社
,
张兵
,
尹娟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8.03.022
采用累积叠轧焊方法在室温下加工1060工业纯铝,分析了叠轧变形前后其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累积叠轧道次的增加,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都得到提高;拉伸断口处的韧窝逐渐变小变浅,但仍为韧性断裂;轧制1道次后试样的伸长率较母材的伸长率急剧降低,随着轧制的进行伸长率变化平稳;累积叠轧5道次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抗拉强度提高到210 MPa,是母材的2.41倍,显微硬度78.5 HV,是母材的2.2倍,伸长率9.3%,仅是母材的0.21倍.
关键词:
累积叠轧焊
,
塑性变形
,
力学性能
,
纯铝
唐建军
,
陈益清
,
钟振辉
,
李文龙
,
尹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372-8
为使磷酸氨镁(MAP)脱氨完全及改善热解产物的氨氮去除性能,研究了一种程序升温的热解方式,并探讨了热解产物去除氨氮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热解方式及热解终点温度明显影响 MAP热解产物的氨氮去除性能,控制热解终点温度为180°C、5°C/min的程序升温方式,以及氨氮反应体系的pH值为9.5较为合适,在此条件下,MAP热解产物对氨氮的去除量达95.62 mg/g,经120 min对起始浓度为1000 mg/L氨氮的去除率达82%;动力学及热力学结果表明,MAP 热解产物去除氨氮是 H+与4NH+的离子交换过程,其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二级模型,平衡时间为120 min,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
关键词:
磷酸氨镁
,
程序升温
,
热解产物
,
氨氮
潘红伟
,
张瑞忠
,
樊明玉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01.005
运用地质观测和统计分析研究,讨论了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床NWW向大尹格庄断裂的控矿作用.研究表明,大尹格庄断裂对矿化类型、强度和矿体产状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NWW向大尹格庄断裂以北的Ⅱ号矿体群以金矿化为主,断裂南部Ⅰ号矿体群以银矿化叠加早期金矿化为特征.此外,研究还发现,大尹格庄断裂本身也存在金矿化,这对深化对该区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指导找矿预测都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大尹格庄断裂
,
NWW向断裂
,
控矿构造
,
大尹格庄金矿
高帮飞
,
杨立强
,
王庆飞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7.01.003
大尹格庄金矿床为招平断裂带中部的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招平断裂带控制.文中利用显微构造特征、显微运动学标志观测以及显微裂隙统计计算,来探讨大尹格庄金矿床控矿构造的变形、演化及与金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尹格庄金矿床控矿构造以脆-韧性变形为特征;显微运动学标志揭示控矿断裂发生过左行剪切向右行剪切的转变;显微裂隙统计计算表明,成矿前后主应力方位发生NWW→NE→NW的转变,伴随着构造差应力大→小→大的变化.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剪压变形向剪张变形转换阶段.
关键词:
显微构造
,
脆-韧性变形
,
应力场转换
,
大尹格庄金矿床
,
胶东
李江
,
姜磊
,
吴锋
,
夏自锋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409
以大尹格庄金矿-616 m水平8204采场为工程依托,对采场进行稳定性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为此,对8204采场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矿岩力学性质试验,并应用Q系统和RMR分级法对采场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基于Mathews稳定性图表法、临界跨度图表法和数值模拟,对采场尺寸和最大跨度进行优化。分析认为,8204采场的最佳跨度为12 m,并将其结果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采用采场暴露面尺寸为12 m ×100 m的结构参数进行回采,采场顶板及围岩并未发生垮落及剥落现象,采场稳定性良好。
关键词:
采场稳定性
,
Q系统
,
岩体质量评价
,
Mathews稳定性图表法
,
数值模拟
,
采场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