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发
,
顾广新
,
张启生
,
王帅
,
寇向阳
,
赵宏
,
方瑶婧
涂料工业
以某工程机械结构件涂装线为例,围绕涂装材料和涂装工艺进行涂装成本控制的分析.通过选择合适的钢丸、涂料和原子灰,并且对喷涂方式、喷涂顺序进行优化,提高了涂层质量和喷涂效率,并使涂料利用率提升了23%.对烘烤温度及强冷工艺进行优化,减少了涂装的能耗,使每台车天然气费用平均降低了78元,大大降低了工程机械结构件的涂装生产成本.
关键词:
涂装材料
,
喷涂方式
,
喷涂顺序
,
涂装成本
徐城杰
,
张广升
,
刘洪潭
,
郭烈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水的传递和分布对PEM燃料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建立了一套分区域求解、两相流、非等温数学模型对此进行了研究,首次清晰地展示出二维空间的水传递和分布特性,得到如下有价值的详细信息:沿流动方向阳极侧的总水分浓度不断降低,而阴极侧的却不断升高,阴极流道末端易发生水淹;阴极GDL中的液态水分布随电流大小而不同:小电流时从内到外逐渐减少,而大电流时则逐渐增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PEM)
,
燃料电池
,
水传递
,
数值模拟
王娜
,
顾洪恩
人工晶体学报
在8组不同的温度和电压条件下,用自行设计的电注入实验装置对氟化钡晶体进行点阴极电注入着色.测试和分析了电注入着色前后氟化钡晶体的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电注入着色后氟化钡晶体中产生了大量F色心.电注入过程中,F色心首先在阴极注入点附近产生,然后逐渐向阳极扩散.通过测试晶体着色深度并利用F色心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确定出了电注入着色氟化钡晶体中F色心的扩散激活能.
关键词:
氟化钡
,
电注入
,
F色心
,
扩散激活能
王塞北
,
王松
,
陈永泰
,
张乃千
,
李爱坤
,
杨有才
,
刘满门
,
张吉明
,
谢明
贵金属
运用触点材料测试系统进行了AgSnO2电接触材料在低压直流条件下的电接触实验,研究了材料转移情况,分析了电弧侵蚀形貌和成分变化。结果表明:AgSnO2(12)的转移方向为阴极向阳极转移,阴、阳极材料转移速率均为初期较快后逐渐减缓。阴、阳极表面可按电弧侵蚀形貌分成对应的三个圆环状区域:中心A区—电弧作用域,B区—电弧影响区,最外层区—电弧无明显影响区。阴极电弧作用区微观形貌主要为海绵状基体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孔洞,Sn 和 O 元素多偏聚在孔洞区域;阳极侵蚀区主要为熔融流动铺层或喷溅状态。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
SnO2
,
材料转移
,
电弧侵蚀形貌
刘方方
,
陈敬超
,
郭迎春
,
耿永红
,
管伟明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7.03.006
抗电弧侵蚀性能是衡量电接触材料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制备的AgSnO2电接触材料进行电接触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在电弧侵蚀后的形貌,对AgSnO2(10)材料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电弧侵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10)电接触材料在电流≤20A条件下,材料由阴极向阳极转移;电流>20A条件下,材料的转移方向反转.归纳出电弧侵蚀后的AgSnO2(10)的表面形貌特征.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复合材料
,
AgSnO2
,
电接触材料
,
反应合成
,
电弧侵蚀
,
形貌特征
马利忠
,
申双林
,
贾斐
,
刘洪潭
,
郭烈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建立了一个两相流、非等温、三维模型来研究PEM燃料电池内的传递过程,讨论了其内部水分布和温度分布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水分布和温度分布都不均匀.沿着流动方向阳极侧水浓度逐渐降低,而阴极侧水浓度却不断升高,导致阴极容易形成液态水;在垂直流动方向上,脊下水的浓度和液态水饱和度都高于流道下;不同放电电压下阴极GDL中液态水分布趋势不同.沿流动方向温度逐渐降低,反应气体不足时降低梯度更大;脊下膜电极中温度低于流道下;垂直膜电极方向上最高温度在阴极催化层,放电电压越低,温度梯度越大;相同放电电压下质子交换膜越厚,各处的温度越低,温度梯度也越小.
关键词:
PEM燃料电池
,
水分布
,
温度分布
,
数值模拟
程新乐
,
田保红
,
殷婷
,
张毅
,
刘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采用SPS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的Cu-49.5Mo-1 WC复合材料进行电接触实验,研究了其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材料转移,质量损失,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在电弧侵蚀后的形貌,对Cu-49.5Mo-1WC材料的电弧侵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 A时材料无明显转移,且阴极和阳极材料均有一定损耗;当电流大于20 A时,材料从阴极向阳极转移,并且随电流的增大转移量也不断增加;电弧侵蚀后触头表面呈现气孔、熔池和凹坑等微观形貌;接触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接触电阻和熔焊力随电流变化无明显波动.
关键词:
Cu-Mo-WC复合材料
,
电弧侵蚀
,
材料转移
,
接触电阻
,
熔焊力
孙亚娟
,
王华
,
吕国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为优化直流埋弧炉工业硅冶炼过程,建立二维轴对称等离子体电弧的磁流体动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得到了等离子体电弧的形态特征分布,并与已有的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计算不同电流、弧长条件下电弧的温度、速度变化以及熔池表平面的热通量组成分布,分析了电弧的形态变化规律和电弧的传热方式,由此计算不同电流值、不同电弧弧长的条件时,电弧向阳极熔池表面传热的效率.结果表明:弧长越长,向熔池表面传热的效率越小;电流越大,向熔池表面传热的效率越高.基于结果分析,工业硅生产应采用长电弧低电流高电压的冶炼模式.
关键词:
直流埋弧炉
,
工业硅
,
数值模拟
,
电弧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