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
,
马瑞
,
官英平
,
潘文武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4.04.028
法兰起皱、侧壁起皱和侧壁破裂是拉深成形的主要障碍,而合理控制压边力是防止起皱破裂的关键所在.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拉深成形过程的特点,在成形三极限图中给出了圆锥形零件拉深成形的成功区域,并提出了获得最佳压边力控制规律的方法.这为圆锥形零件拉深成形中的模具设计、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也为拉深智能化控制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
起皱
,
破裂
,
拉深
,
压边力
,
智能化控制
时钟平
,
吕知清
,
吕栋
,
官英平
,
傅万堂
钢铁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AISI 304钢经1100℃,0.1,1,10s-1的热压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变形试样上等效应变的分布情况,确定了实际变形条件与试验设定条件之间的关系及合理的组织观察位置,研究了不均匀变形对奥氏体显微组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热压试样变形与组织不均匀性十分明显,心部的等效应变比实际设定值大40%左右,而端面值小于设定值的1/6,且应变速率对等效应变的分布情况影响不大;1100℃,1s-1,设定真应变为1(工程应变为63.2%)的试验条件下,变形试样心部组织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变形轴线端面位置组织与未变形组织形貌相似,且试样截面上硬度分布不均匀,沿变形轴线方向,硬度从端面到心部逐渐增大,端面硬度最小值为238HV,心部硬度最大值为251HV.
关键词:
热压变形
,
不锈钢
,
组织不均匀性
,
有限元分析
陈微
,
官英平
,
王振华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22.034
在变形温度为350~51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在 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上对 Al-Mg-Si-Ti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实验,以实验所得数据为基础,结合变形微观组织,确定了 Al-Mg-Si-Ti 合金热变形时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条件,建立了 Al-Mg-Si-Ti合金动态再结晶峰值应变模型。采用加工硬化率的方法,利用 lnθ-ε曲线的拐点特征和-?(lnθ)/?ε-ε曲线的极小值判据对再结晶峰值应变与临界应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Mg-Si-Ti合金热变形时在变形温度430~510℃、应变速率0.001~0.1 s-1发生动态再结晶。Al-Mg-Si-Ti 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时的临界应变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加,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临界应变与峰值应变满足关系:εc=0.88εp。
关键词:
Al-Mg-Si-Ti合金
,
加工硬化率
,
动态再结晶
,
临界应变
陈微
,
官英平
,
王振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129-8
利用应力应变曲线、热加工图,结合电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在变形温度为350~510°C、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时高钛6061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的热压缩变形流变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平均热变形激活能为185 kJ/mol;建立了流变应力模型;该合金热变形时主要的软化机制为动态回复;根据材料动态模型获得了高钛6061铝合金的热加工图,最佳的热加工窗口温度为400~440°C,应变速率为0.001~0.1 s?1。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
热变形
,
动态回复
,
热加工图
,
位错
邱霞
,
赵维娟
,
李国霞
,
郭敏
,
谢建忠
,
孙洪巍
,
承焕生
,
孙新民
,
赵青云
,
赵文军
,
鲁晓珂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6.03.009
将84个清凉寺窑汝官瓷和钧台窑钧官瓷样品进行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得到每个样品胎和釉的7种主量化学组分.将所有样品的7种主量化学组成数据进行散布分析,以确定汝官瓷和钧官瓷原料来源是否相同.从散布分析图可以看出,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样品的原料产地和配方明显不同,汝官瓷胎和钧官瓷胎样品的原料产地和成分接近,但有所不同.
关键词:
主量化学组成
,
散布分析
,
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张义
,
宁建新
,
王洪伟
,
孙晓岗
硅酸盐通报
宋钧官瓷作为中国钧瓷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它不仅仅是唐钧瓷釉和早期宋钧瓷釉的扩展和延续,更是一个时代的创造.在给世人留下宝贵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诸如,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产生原因,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机理等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唐钧花釉、宋代天青、天蓝釉的基础上,采用了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并分别采用了现代及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柴烧、煤烧和气烧的烧成方法最终成功烧制出完美的宋钧官瓷艺术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和不同的制作工艺,采用不同的烧成方式恢复钧官瓷釉的艺术效果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实验证实了钧官瓷釉不同特征的形成原因与工艺过程的相应关系,为钧官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钧官瓷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原理及其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原因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
钧官瓷
,
菟丝纹
,
蚯蚓走泥纹
,
分相
,
乳光
温昶
,
赵会仙
,
李融武
,
李国霞
,
郭培育
,
高正耀
,
赵维娟
,
孙洪巍
,
郭敏
,
谢建忠
原子核物理评论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技术测试了若干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台窑钧官瓷样品胎和釉的化学组成,利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两窑场胎和釉的差异.结果表明: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台窑钧官瓷能较好地加以区分.再次证明了钧瓷和汝瓷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
钧官瓷
,
严和店窑汝瓷
,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
化学组成
,
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