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庆
,
曹国华
,
宗海涛
,
刘宝忠
,
张志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电弧炉+铜模吸铸的方法制备了Zr46.3Cu43.4Al8.3Nb2(at%)块体非晶合金。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合金的热稳定性,利用Kissinger方法计算了其特征温度表观激活能,利用Doyle方法计算了其局域激活能。结果表明,Zr46.3Cu43.4Al8.3Nb2块体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各特征温度的表观激活能分别为:玻璃转变激活能(Es)为302.7kJ/mol、晶化起始激活能(E。)为445.853kJ/mol、晶化峰值激活能(EF)为389.20kJ/mol。局域激活能随着晶化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关键词:
ZrCu基块体非晶合金
,
热稳定性
,
变温晶化
,
激活能
宗海涛
,
马明臻
,
李立新
,
景勤
,
张宝庆
,
刘日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用部分Al替代Zr对Zr35-xTi30Cu7.5Be27.5Alx(x=0,1,1.5,2,2.5,5,at%)块体金属玻璃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添加Al含量为1.5 at%和2 at%时,所得到的块体金属玻璃的压缩塑性从0.95%(x=0)分别提高至15.10%(x=1.5)和3.45%(x=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金属玻璃样品的断裂形貌进行了表面分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不同Al含量的块体金属玻璃试样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结果显示,Al含量为1.5at%和2at%的金属玻璃样品的微观结构呈现出了纳米级别的“微观不均匀性”.最后,结合临界剪切应力(CSS)讨论了微观结构与塑性变形行为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
块体金属玻璃
,
变形与断裂
,
微观结构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杨海天
,
薛齐文
工程热物理学报
提出基于两级敏度分析的稳态非线性热传导反问题的求解策略,建立了便于非线性正演和反演的有限元模型,由此可直接求导进行敏度分析,同时还考虑了非均质和分布参数的影响.对非线性热物性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反演,进行了数值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并对信息误差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热传导
,
反问题
,
非线性
,
敏度分析
刘宗昌
,
计云萍
,
任慧平
,
袁长军
,
段宝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贝氏体铁索体在晶界形核的新观察验证了形核的一般规律.依据试验观察,理论计算得贝氏体临界晶核尺寸和形核功为:a*=16.7 nm;b*=25 nm,△G*=270 J·mol-1,此值合理.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存在是普遍事实,试验也测得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形成了贫碳区;不能将Spinodal分解与奥氏体中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混为一谈.涨落是相变的契机,在孕育期内奥氏体中必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阐述了非协同热激活跃迁形核机制.大量TTT图分析和实测均表明贝氏体铁索体形核-长大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晶界形核
,
扩散
,
切变
,
热激活跃迁
金属学报
第1期1 6 12 17 21 25 3138科49 53 60 64 6871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B物料加热过程的最优准则及优化理论的研究················································……李宗瑞陆钟武Fe(III卜HZs仇一NaZS仇水溶液体系的离子平衡····,·····································……伍志春于淑秋LIF一KCI熔盐溶液的径向分布函数··....
关键词: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正>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及测试仪器使用经验专题讨论会1984年4月10日至16日在天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70多个单位12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邀请了上海师院化学系电化学教研室章宗稂副教授报告了美国电化学研究技术近况;天津市电子仪器厂总工程师邹大稼介绍了动态分析与信息革命。 会议分下列六个专题进行了讨论: 1.新研制的仪器和新建立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
扈金萍
,
闫淑莲
,
徐艳霞
,
张锦楠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2.06.012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血清中咖啡因、氨苯砜、氯唑沙宗探针药物的质量浓度,以乙腈-磷酸盐缓冲体系(含 0.02 mol/L的磷酸二氢钾和0.02 mol/L的三乙胺,pH 6.5)(体积比为25∶75)为流动相,以安替比林为内标,经C18柱(250 mm×4.6 mm i.d., 5.0 μm)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使3种探针药物得到较好的分离,并且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该法简便、快速,能够为临床安全有效的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咖啡因
,
氨苯砜
,
氯唑沙宗
卢明华
,
李鑫
,
冯强
,
陈国南
,
张兰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0253
采用自制的新型有机聚1-十六碳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poly(1-hexadecene-co-TMPTMA)]整体柱,建立了一种同时分离检测6种利尿剂(氯噻酮、氢氯噻嗪、美托拉宗、吲哒帕胺、坎利酮和螺内酯)的毛细管电色谱(CEC)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志愿者实际尿样的分析测定.在最佳实验条件下,6种利尿剂包含2种中性物质(坎利酮和螺内酯)和2种同分异构体(美托拉宗和吲哒帕胺)在11.0 min内得到基线分离,柱效分别达到 218 000、176 000、143 000、121 000、108 000、103 000 塔板/m.6种利尿剂在1.15~86.0 μg/m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 ≥0.990 8,检出限(LOD)在0.35~0.65 μg/mL 范围内,回收率为81.9% ~105% ,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7% .结果表明,实验所建立的基于poly(1-hexadecene-co-TMPTMA)整体柱的CEC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能够实现对多种利尿剂的同时分离检测.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来自志愿者实际尿样的分析,该方法可以用于利尿剂类药物的初筛.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
整体柱
,
制备
,
色谱分离
,
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