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20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不同粒径分布分维数铀矿石的浸出规律

叶勇军 , 丁德馨 , 李广悦 , 扶海鹰 , , 胡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为了研究堆浸铀矿石粒径分布对堆浸效果的影响,配置5组不同粒径分布分维数的铀矿样进行室内柱浸试验,测定不同时刻浸出液的铀浓度和pH值,计算对应时刻的浸出率和酸耗。结果表明:分维数越大的铀矿样,浸出液中铀离子浓度峰值出现得越迟、峰值越小,且在峰值出现后,铀离子浓度越大;在浸出初期,分维数越大的铀矿样,浸出率越低,这种差距在浓度峰值出现之前逐渐增大,峰值过后逐渐减小;而在浸出后期,分维数大的铀矿样的浸出率依次逐渐超过分维数较小的铀矿样的浸出率,并保持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浸出初期,若要获得相同的浸出率,分维数越大的铀矿样,其酸耗量也越大,酸耗量的差距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在浸出后期,要获得相同的浸出率,酸耗则出现相反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铀矿石 , 堆浸 , 粒径分布 , 分维数

中国钧官瓷釉的实验与研究

张义 , 宁建新 , 王洪伟 , 孙晓岗

硅酸盐通报

钧官瓷作为中国钧瓷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它不仅仅是唐钧瓷釉和早期钧瓷釉的扩展和延续,更是一个时代的创造.在给世人留下宝贵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诸如,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产生原因,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机理等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唐钧花釉、宋代天青、天蓝釉的基础上,采用了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并分别采用了现代及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柴烧、煤烧和气烧的烧成方法最终成功烧制出完美的钧官瓷艺术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和不同的制作工艺,采用不同的烧成方式恢复钧官瓷釉的艺术效果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实验证实了钧官瓷釉不同特征的形成原因与工艺过程的相应关系,为钧官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钧官瓷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原理及其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原因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 钧官瓷 , 菟丝纹 , 蚯蚓走泥纹 , 分相 , 乳光

山东牟平家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王铎融 , 王力 , 陈扬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506

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平—即墨断裂带内,控矿构造为陡倾断裂和裂隙密集带,赋矿围岩为莱阳群的灰白色砾岩,共出露4个矿体. 对区内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研究表明,矿石中的包裹体主要有纯CO2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3种类型;矿石中的包裹体普遍富含CO2 ,成矿流体为CO2 -NaCl -H2 O 体系,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5.0 %~14.42 %)、低密度(0.64 ~0.96 g/cm3 )的特点. 主成矿温度集中在220~240 ℃,成矿压力范围为40~62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5 .01~6 .34 km. 结合前人研究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认为,家沟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以幔源流体为主,后期有少量的岩浆流体参与. 确定其矿床成因类型为受陡倾断裂和裂隙密集带联合控制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 矿床成因 , 家沟金矿床 , 山东牟平 , 胶莱盆地

山东省牟平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

张竹如 , 唐波 , 聂爱国 , 李明琴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07.001

家沟金矿床位于山东省牟平,为胶莱盆地中发现的颇具工业规模的金矿床.含矿地层为下白垩统莱阳群下段砾岩,矿床由多个矿体组成,矿石为含金砾岩.含矿地层富金(Au=100.2×10-9).围岩矿石稀土总量232.87×10-6~352.2×10-6,LREE/HREE=1.88~12.71,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似、同步.含矿地层是矿源层,燕山晚期(110~125Ma)构造岩浆活动导致该矿床形成定位,该矿床为沉积改造层控矿床.南地口、大崮头是此类矿床的新的找矿地段.

关键词: 家沟金矿 , 胶莱盆地 , 含金砾岩 , 稀土配分 , 改造成矿 , 层控矿床

硅片的直接

王敬 , 屠海令 , 刘安生 , 张椿 , 周旗钢 , 朱悟新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1998.05.013

介绍了硅片的直接合工艺、合机理、合质量评价方法以及合技术目前的研究和应用状况等.

关键词: 硅片 , 硅片 , 直接

NiAl的成特征

孟长功 , 徐东生 , 郭建亭 , 胡壮麒

金属学报

利用离散变分Xa法计算了单晶Ni_3Al的一个原子簇(Ni_(15)Al_(12)),并据此分析了能级结构、电子态密度,计算了Ni_3Al中原子间的级及相应的组成。组成分析证明:Ni-Al与Ni-Ni具有较好的相似性,p-d在两种的组成中都占有较大比例。Ni_3Al的Ll_2结构,使两种相似的在空间呈均匀分布,宏观上Ni_3Al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单晶体良好的韧性归因于Ni-Al与Ni-Ni的相似性,方向性较强的共价在晶界处受到削弱导致多晶体的本征脆性。

关键词: Ni_3Al , energy level structure , electronic state density , covalent bond , bonding characteristic

铜线性能及合参数对合质量的影响

曹军 , 丁雨田 , 郭廷彪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了提高铜线性能及其合质量,采用拉力-剪切力测试仪、扫描电镜等研究了不同力学性能铜线及相应的合参数对其合质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伸长率和拉断力、铜线表面缺陷、超声功率和合压力对铜线合质量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伸长率过小和拉断力过大会造成焊点颈部产生微裂纹,从而导致焊点的拉力和球剪切力偏低;表面存在缺陷的铜线其颈部经过反复塑性大变形会造成铜线表面晶粒和污染物脱落而出现短路和球颈部断裂;合过程中键合压力过大能够引起的焊盘变形,同时较大的接触应力引起铝层溢出;过大的超声功率使合区域变形严重产生明显的裂纹和引起合附近区域严重的应力集中,致使器件使用过程中产生微裂纹而降低器件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伸长率 , 拉断力 , 表面 , 超声功率 , 合压力

SOI合材料的TEM研究

王敬 , 屠海令 , 刘安生 , 周旗钢 , 朱悟新 , 张椿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1998.04.008

用横断面透射电子显微术 (TEM) 研究了用合方法获得的SOI材料的界面结构.绝缘层二氧化硅和硅膜的厚度非常均匀, Si膜/SiO2以及SiO2/Si基体的界面平直且结合紧密,在界面上没有观察到缺陷和孔洞.

关键词: 硅片 , SOI , 界面 , 微结构

Cu/Sn等温凝固芯片合工艺研究

杜茂华 , 蒋玉齐 , 罗乐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4.04.015

研究了 Cu/Sn等温凝固芯片合工艺,对等离子体处理、合气氛、压力以及 Sn层厚度等因 素对焊层的合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实验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过程的引入是保证合 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功率 500W、时间 200s的处理条件下,得到了最大的合强度;而合气氛对 合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在真空环境下,能得到最佳的合质量;压力对合质量的影响较小,施加较 小的压力( 0.05MPa)即能得到较大的剪切强度;而 Sn层厚度对合质量的影响极小,而较薄的厚度 能够缩短合时间.在最优化条件下,得到的合强度值全部达到了美军标规定的 6.25MPa的强 度要求(对于 2mm× 2mm芯片).

关键词: 芯片 , 等温凝固 , Cu/Sn体系 , 微结构

硅/硅合新方法的研究

刘玉岭 , 王新 , 张文智 , 徐晓辉 , 张德臣 , 张志花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0.01.004

研究成功用Ⅳ族元素锗进行硅/硅合的一整套新技术(代替通用的亲水法);实现了合层无孔洞,边沿合率达98%以上,合强度达2156Pa以上,并通过在锗中掺入与低阻同型号的杂质,实现了应力补偿.

关键词: , , , 机理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2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