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强
,
王新志
,
王三忠
,
郭永谦
,
宋素格
,
刘玉敏
钢铁研究
针对电炉炼钢的成本、电耗、钢水洁净度及可浇性的控制问题,对三种工艺路线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不经过LF和RH的工艺路线的生产成本最低,吨钢冶炼工艺成本约为70~75元,电耗为50~55 kWh,但钢水洁净度控制较差,钢中w(T.O)为35×10-6~45×10-6,夹杂物等级为B类不大于2.0级,Ds类不大于1.5级;含RH的工艺路线的生产成本相对偏高,吨钢冶炼工艺成本约为90~100元,电耗55~65 kWh,但钢水洁净度控制较高,钢中w(T.O)为20×10-6~30×10-6,夹杂物等级为B类不大于1.0或1.5级,Ds类不大于1.0级。
关键词:
低碳低硅钢
,
工艺路线
,
夹杂物
,
成本
王三忠
,
王新志
,
宋素格
,
刘海强
,
高新军
钢铁
重点分析了影响宽板坯表面纵裂纹的主要因素和各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结合现场宽板坯的实际生产特点,主要从钢水质量、保护渣、水口浸入深度、结品器、一次冷却、拉速等方面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分析认为:生产宽板坏时,钢水w([S])控制在0.01%以下,同时尽量避开包晶区;保护渣液渣层大于10mm,渣耗稳定在0.5~0.7kg/t;水口浸入深度为110~150mm;钢水过热度为15~25℃,拉速稳定在1.1~1.20m/min;结晶器铜板厚度大于38mm,锥度控制在1.0%~1.2%,进出水温差控制在7~9℃时,可有效抑制宽板坏表面纵裂纹.
关键词:
纵裂纹
,
宽板坯
,
表面质量
,
连铸
宋素格
,
王三忠
,
张振申
,
王新志
,
孙玉强
钢铁研究
为了合理利用返回的连铸铸余渣,对铸余渣组分进行分析,得到其碱度平均值为4.09,w(TFe+ MnO)平均值为1.64%,属于高碱度还原性炉渣.对4种铸余渣返回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返回利用效果优劣次序依次为出钢前、出钢后、LF精炼开始前和LF精炼造渣期.在转炉出钢前进行返回利用效果最佳,适宜的铸余渣返回量为5.0~12.0 kg/t,吨钢综合冶炼成本可节约5.94元.
关键词:
铸余渣
,
返回利用
,
冶炼成本
王三忠
,
刘海强
,
王新志
,
宋素格
连铸
以安钢实际生产状况为例,从生产实际出发,重点分析了影响炉机匹配的各种因素,找到了限制性环节,在稳定生产、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工艺分析,最终较好地解决了炉机匹配问题.此举可为现代连铸模式下如何解决炉机匹配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炉机匹配
,
工艺优化
,
流程
,
冶炼
王新志
,
刘海强
,
王三忠
,
宋素格
,
张远强
钢铁
分析了X70低硫管线钢的深脱硫、控氮及夹杂物控制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强化脱硫需具备的条件及控制方法对控氮与夹杂物控制的影响;指出了以CaO-SiO2-Al2O3系为脱硫渣系时的较理想的渣系组成与渣量控制;指出精炼过程中底吹氩气流量对脱硫、控氮及夹杂物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强化脱硫期的底吹流量与脱硫时间控制;从洁净钢的角度指出低硫管线钢夹杂物的来源与控制方法;指出低硫管线钢钙质处理的目的、要求及实施效果;此外还从侧面指出采用铁水预处理+精炼双联工艺对冶炼低硫管线钢的必要性。
关键词:
X70
,
低硫
,
管线钢
,
脱硫
,
控氮
,
夹杂物
,
工艺分析
龙明建
,
于浩
,
尹雨群
,
牛涛
,
杨旭宁
,
康永林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10.008
利用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TMCP工艺生产的Nb微合金化X70针状铁素体管线钢板的包辛格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此钢板的包辛格效应比较小,当预压变形量为1.2%时,包辛格效应的值最大,约为17MPa.该钢的包辛格效应较小主要是由于钢中有多种具有不同屈服强度的相存在,其屈服行为不同时.
关键词:
包辛格效应
,
针状铁素体
,
XT0管线钢
王铎融
,
王力
,
陈扬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506
宋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平—即墨断裂带内,控矿构造为陡倾断裂和裂隙密集带,赋矿围岩为莱阳群的灰白色砾岩,共出露4个矿体. 对区内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研究表明,矿石中的包裹体主要有纯CO2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3种类型;矿石中的包裹体普遍富含CO2 ,成矿流体为CO2 -NaCl -H2 O 体系,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5.0 %~14.42 %)、低密度(0.64 ~0.96 g/cm3 )的特点. 主成矿温度集中在220~240 ℃,成矿压力范围为40~62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5 .01~6 .34 km. 结合前人研究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认为,宋家沟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以幔源流体为主,后期有少量的岩浆流体参与. 确定其矿床成因类型为受陡倾断裂和裂隙密集带联合控制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
矿床成因
,
宋家沟金矿床
,
山东牟平
,
胶莱盆地
张义
,
宁建新
,
王洪伟
,
孙晓岗
硅酸盐通报
宋钧官瓷作为中国钧瓷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它不仅仅是唐钧瓷釉和早期宋钧瓷釉的扩展和延续,更是一个时代的创造.在给世人留下宝贵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诸如,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产生原因,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机理等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唐钧花釉、宋代天青、天蓝釉的基础上,采用了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并分别采用了现代及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柴烧、煤烧和气烧的烧成方法最终成功烧制出完美的宋钧官瓷艺术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和不同的制作工艺,采用不同的烧成方式恢复钧官瓷釉的艺术效果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实验证实了钧官瓷釉不同特征的形成原因与工艺过程的相应关系,为钧官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钧官瓷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原理及其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原因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
钧官瓷
,
菟丝纹
,
蚯蚓走泥纹
,
分相
,
乳光
王西霞
,
郭晖
,
王鼎
,
白银
,
杨善武
,
贺信莱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1.00697
将C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0.4%的Fe-C-Mn-Si钢进行等温处理得到贝氏体组织, 采用EBSD技术对奥氏体共格孪晶界上形成的贝氏体铁素体变体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2种钢中的贝氏体铁素体与母相奥氏体均成近似K-S取向关系. 奥氏体孪晶界两侧形成取向相同的变体对.此变体对形成后, 孪晶界基本不再显现. 晶体学分析表明, 共格孪晶界两侧可能出现的变体对最多不超过3组, 且这3组变体对的惯习面均与孪晶界平行,因此, 贝氏体铁素体变体都将沿孪晶界生长. 含C量为0.05%的Fe-C-Mn-Si钢中奥氏体孪晶界上只观察到一组贝氏体铁素体变体对的形成, 这是因为C含量较低,贝氏体铁素体生长速度较快, 消除了其它变体对的形核机会, 先形核的变体对一旦形核就迅速覆盖整个孪晶面. 而在含C量为0.4%的Fe-C-Mn-Si钢中,由于C含量较高, 贝氏体铁素体生长速度较慢, 3组变体对均有机会形核,因此, 在孪晶界上可以观察到这3组变体对同时出现.
关键词:
Fe-C-Mn-Si钢
,
austenite twin
,
variant
,
selection
,
bainitic fer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