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艳
,
魏莉萍
,
刘运传
,
周燕萍
,
王雪蓉
,
郑会保
,
段剑
,
郑素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法对热老化不同时间的尼龙66(PA66)进行性能表征,并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缺口冲击实验的结果相认证,结果表明,损耗因子、储能模量、储能柔量等参数随热老化时间的延长有规律地变化.随热老化时间的延长,损耗因子主转变峰温先升高后下降,热老化后期变化趋于平缓.储能柔量不断减小,热老化初始阶段变化较小,后有一个突变.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中参数的变化可有效地评价高聚物材料的耐老化性能,并且可以进一步从分子运动角度及材料的模量上对热老化机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动态热机械分析
,
耐老化性能
,
损耗因子
,
储能模量
,
储能柔量
,
老化机理
孟祥艳
,
刘运传
,
王康
,
周燕萍
,
王雪蓉
,
王倩倩
,
李承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6.03.013
利用等离子烧蚀试验系统,对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进行烧蚀试验,并对不同复合材料的烧蚀率和微观形貌进行测试和分析.等离子烧蚀试验条件为:功率60kW,热流密度25000kW/m2,烧蚀时间8s.结果表明:碳纤维、高硅氧纤维、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等离子线烧蚀率分别为:0.180mm/s、0.666mm/s、0.613mm/s,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167g/s、0.310g/s、0.338g/s,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相对偏差都在5%以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烧蚀样品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对不同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等离子烧蚀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等离子烧蚀
,
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
,
热流密度
,
质量烧蚀率
,
线烧蚀率
,
烧蚀机理
魏莉萍
,
刘运传
,
郑会保
,
孟祥艳
,
周燕萍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9.04.018
酚醛树脂的成碳率受样品自身及成碳条件的各种因素影响,使其成碳率的热重法(TGA)测量结果因试验条件不同而不同.为掌握其中关系,以便对酚醛树脂体系的成碳率做出正确的测评,本文通过试验考察了样品粒径分布、氮气流速、样品量等因素对钼酚醛树脂成碳率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与规律,并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粒径分布与样品量是影响钼酚醛树脂成碳率的主要因素,在常规测试条件下,TGA法测量钼酚醛树脂成碳率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9%.
关键词:
成碳率
,
TGA
,
钼酚醛树脂
,
测量不确定度
刘运传
,
孟祥艳
,
周燕萍
,
王雪蓉
,
段剑
宇航材料工艺
通过水气吸附法研究了树脂残碳的密实度,以S-157酚醛树脂、Q-913酚醛树脂、硼酚醛环氧树脂体系等6种树脂为例进行说明,把6种固化树脂粉体在氮气气氛中热解成碳,把残碳移入控制温湿度的实验环境内放置,采用高精度的天平称量残碳不同时刻的质量变化,经过约200 min的残碳吸附过程分析,获得残碳吸附空气中的水气达到平衡后,树脂残碳在控制温湿度的环境条件下质量变化率与时间的关系,通过比较残碳的增重对其密实度进行评定.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残碳表面进行观察验证.结果表明:水气吸附能力可反映树脂残碳的密实度,在规定温湿度环境内吸附平衡时,水气吸附量为残碳密实度的评定依据.
关键词:
密实度
,
残碳
,
水气吸附法
周燕萍
,
魏莉萍
,
郑会保
,
孟祥艳
,
刘运传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1.05.019
通过对CF/S- 157PF复合材料进行氧-乙炔烧蚀试验研究,得到了质量烧蚀率,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得到了该参数与热流密度和烧蚀时间的数学模型,即M=0.043.q0.128·t-0.191.经检验,该回归模型适用性较好,预测精度较高,为复合材料该项烧蚀性能的评估建立了快速、有效、可靠的试验方法.
关键词:
氧-乙炔烧蚀
,
多元回归
,
热流密度
,
质量烧蚀率
,
数学模型
刘运传
,
魏莉萍
,
郑会保
,
孟祥艳
,
周燕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Friedman法求解了硼酚醛-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及固化机理模型,预测了170℃硼酚醛-环氧树脂体系的等温固化曲线,确定了此体系的等温理论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得到不同时间的理论转化率.并且采用17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对此体系做等温固化试验,取不同固化时间的试样,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得树脂的实验转化率,并且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硼酚醛-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模型属于An型,固化反应机制函数为[-ln(1-α)]~(1.39)=1.80×10~(-4)t,在低固化阶段,理论转化率与实验转化率相接近,但随着固化程度的增加,理论值明显高于试验值.
关键词:
等温固化
,
差示扫描量热仪
,
硼酚醛树脂
,
环氧树脂
陈芳
,
易回阳
,
吴一鸣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以活性艳橙溶液为模拟废水,通过H2O2/TiO2超声(US)协同作用光降解活性艳橙溶液,探讨了TiO2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活性艳橙溶液的初始浓度、pH值、TiO2催化剂锻烧温度等对活性艳橙溶液降解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几种不同作用方式对活性艳橙溶液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UV/H2O2/TiO2/US协同作用降解活性艳橙溶液的效果最好;当活性艳橙溶液的初始浓度为20 mg·L-1,pH=5,TiO2用量为0.4 g·L-1,H2O2用量为0.4 ml·L-1时,降解率可达92.06%.
关键词:
超声波
,
TiO2
,
协同作用
,
活性艳橙
,
降解
张波
,
彭书传
,
王世亮
,
张泽滨
,
吴敏伟
材料导报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吸附活性艳蓝KN-R的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活性艳蓝KN-R在有机改性凹凸棒石上的动力学行为,平衡吸附量q2随着KN-R初始浓度、振荡速度、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吸附活性艳蓝KN-R主要是外表面吸附,吸附活化能为39.2 kJ/mol,说明其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综合作用的过程,其速率由化学过程与外扩散共同控制.
关键词:
有机改性
,
凹凸棒
,
吸附
,
活性艳蓝KN-R
,
动力学
李婧娴
,
董声雄
,
苗晶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1.002
采用湿相转化法制备了以活性艳蓝KN-R为印迹分子的醋酸纤维素(CA)-聚偏二氟乙烯(PVDF)分子印迹膜(MIM).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制备条件下可制得具有较大吸附结合率的MIM,此时的铸膜液组成为:活性艳蓝KN-R质量浓度硼ω1为0.1%,共混组成比ω(CA):ω(PVDF)=9.5:0.5,聚合物质量浓度ωp,为14%,添加剂LiCl质量浓度ωa为7.5%.所制得的MIM是一种特异分子吸附膜,对印迹分子具有亲和性,其分离机理属于延迟渗透机理.在一定范围(0~0.1%)内,随着印迹分子活性艳蓝KN-R质量浓度增大,MIM的吸附选择性提高.由吸附焓△H0及MIM与印迹分子间结合力强弱的测定结果可知,MIM与印迹分子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以疏水/范德华力与氢键作用为主.
关键词:
湿相转化法
,
活性艳蓝KN-R
,
分子印迹膜(MIM)
,
共混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