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贵
,
肖印
,
孙迎春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63111.1038
为了制备具有自取向功能的聚酰亚胺(PI)取向膜,避免摩擦工序在取向膜表面造成静电、灰尘、配向不良等不利影响,本实验通过一系列黏度不同且有水平及垂直取向功能的 PI 溶液,研究了 PI 液黏度和其取向膜表面粗糙度的关系,进而研究了 PI 膜表面粗糙度和液晶预倾角(θp )的关系.研究发现:取向膜表面粗糙度随着 PI 液黏度的增大而增大,θp 随着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粗糙度大于一定值(3.760 nm)后,θp 增长缓慢并趋于稳定.这主要是因为 PI 液黏度增大时,阻碍了相邻 PI 液滴通过分子链段协同运动向彼此扩散的几率,进而形成取向膜表面的“峰谷”形貌,这种“峰谷”形貌表面对液晶垂直取向起到了支撑作用,正是这种支撑作用使得液晶分子获得较大的θp .结合液晶面板响应时间对高预倾角的要求和 Inkjet PI 液滴喷嘴过小对 PI 液黏度的限制,得出 PI 液黏度大约为41CP 时,此时取向膜表面粗糙度为4.830 nm,液晶取向角为5.5°,能较好地满足液晶取向的要求.
关键词:
液晶取向层
,
聚酰亚胺
,
表面粗糙度
,
预倾角
刘金贵
,
肖印
,
孙迎春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73204.0253
为了研究聚酰亚胺(PI)溶液黏度对TFT玻璃基板粘接性能的影响,本实验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黏度的PI溶液.通过制备5层粘接试样研究了PI液黏度大小对TFT基板粘接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PI液黏度从86 CP减小到15 CP过程中,其和TFT基板的粘接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是因为当PI液黏度较大时,粘接剂和被粘物表面的接触距离远和接触面积小是抑制粘接强度增大的关键因素,而当PI液黏度较小时,PI膜本身的内聚能小则是阻碍粘接强度增大的关键因素.当PI液黏度为37 CP时,能同时满足低黏度和高粘接强度的生产要求.
关键词:
液晶取向层
,
聚酰亚胺
,
粘接强度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
邓书端
,
李向红
,
付惠
,
张小红
腐蚀与防护
采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了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叶提取物(JNLLE)在0.1 mol/LHa PO4溶液中对锌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JNLLE在H3 PO4溶液中对锌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JNLLE在锌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求出了吸附热力学参数(吸附焓△H0,吸附Gibbs自由能AG0,吸附熵AS),并据此探讨了缓蚀剂的吸附行为.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JNLLE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关键词:
锌
,
缓蚀
,
迎春花
,
提取物
,
磷酸
,
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