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
,
卫彦
,
孙蔚
,
隋刚
,
于运花
,
李鹏
,
杨小平
,
邓旭亮
,
马琦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不同浓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酮溶液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处理, 并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玻璃纤维表面化学组成、PMMA的吸附量及齿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界面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 结果表明, 经过表面处理, 玻璃纤维表面吸附上PMMA, 且吸附量随PMMA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控制玻纤表面吸附的PMMA质量分数在1%左右, 可以设计其与齿科树脂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的良好界面. 与未处理的玻纤复合材料相比, 用质量分数为5%的PMMA溶液处理的玻纤/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29. 6%, 弯曲模量提高30%, 可以作为一种齿科修复用的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应用.
关键词:
玻璃纤维
,
表面处理
,
预浸渍
,
半互穿网络结构
,
界面性能
孙蔚
,
王强
,
王清周
,
韩福生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6.09.007
利用倒扭摆内耗仪研究了淬火温度对Cu-11.9Al-2.5Mn形状记忆合金升温过程中两个内耗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峰源于逆马氏体相变,低温峰则由孪晶畴的细化所引起.低温峰在淬火温度为700℃时有一最小值之后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为在较高温度淬火可产生较大尺寸的孪晶,从而有利于孪晶畴界的移动.高温峰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700℃淬火时达到最高值,淬火温度更高时反而降低,这与高温淬火引入的缺陷密度有关.
关键词:
内耗
,
形状记忆合金
,
马氏体相变
孙蔚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7.08.018
用粉末烧结法制备出了开孔型多孔铝及以Al2O3为增强相的铝基多孔复合材料,材料相对密度及孔径分别在0.25~0.40和100~400 μm范围内变化.对这两种多孔材料的压缩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Al2O3复合材料有着比多孔铝更为有利的响应特征和更高的流动应力,该复合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较为平坦,在与多孔铝相对密度相近时,屈服强度提高40%以上;经T6热处理,Al/Al2O3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可进一步提高35%左右;此外,该复合材料的压缩行为具有明显的孔径依赖性,随孔径增大,流动应力升高,这主要与烧结过程中孔表面残留的气体有关.
关键词:
多孔铝
,
Al/Al2O3复合材料
,
压缩性能
孙蔚
,
韩福生
,
吴杰
金属学报
利用内耗方法对Fe-Al合金中Al反位置原子的运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在410℃附近观察到了一个与合金热历史相关的弛豫型内耗峰,在快冷样品中内耗峰高度明显高于慢冷样品,而对于快冷样品,升温测量时内耗峰高度又明显高于随后的降温测量,这表明该内耗峰与快冷时残留的缺陷有关。由于该内耗峰激活能为1.88eV,与B2 Fe-Al合金中Fe空位的迁移能相当,因此该峰应产生于应力诱导下Al反位置原子在Fe空位之间的运动。
关键词:
B2
,
internal friction
,
Fe vacancies
,
null
,
null
孙蔚
,
张吉喜
,
古宏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近年来,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MSN)以其均一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较大的孔容量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与传统载药系统相比,MSN展示了更高的药物负载量、可控的药物控释性能、可设计的靶向特性、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等优势。本文通过对MSN对药物的负载机理、药物控释机理等方面的介绍,对MSN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
,
药物装载
,
控制释放
,
刺激响应
孙蔚
,
吴杰
,
韩福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7.03.017
利用内耗方法对Fe47Al53合金中Al反位置原子的运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在410℃附近观察到了一个与合金热历史相关的弛豫型内耗峰.在快冷样品中内耗峰高度明显高于慢冷样品时内耗峰的高度;而对于快冷样品,升温测量时内耗峰高度又明显高于随后的降温测量时内耗峰的高度,内耗峰高度表明该内耗峰与快冷时残留的缺陷有关.由于该内耗峰激活能为1.88 eV,与Fe47Al53合金中Fe空位的迁移能相当,因而该峰应产生于应力诱导下Al反位置原子在Fe空位之间的运动.
关键词:
FeAl(B2)合金
,
内耗
,
Fe空位
,
Al反位置原子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