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军
,
王增义
,
孙茜
,
高雪媛
材料研究学报
采用紫外接枝和与芳纶纤维混杂的方式改善UHMWPE纤维的缺点,详细研究了接枝单体种类、浓度和纤维混杂等对UHMWPE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酮为溶剂采用一步接枝法在紫外光辐射下将丙烯酸接枝到UHMWPE纤维表面上,可显著提高UHMWPE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随着接枝单体浓度的提高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拉伸强度不断提高.同时,将UHMWPE纤维与芳纶纤维混杂可提高其与树脂基体生成的复合材料的耐热性.UHMWPE纤维与芳纶纤维按1:1的质量比混杂,混杂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在90℃的形变量比UHMWPE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减少66.7%,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热性.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紫外接枝
,
混杂
,
UHMWPE纤维
,
芳纶纤维
孙茜
,
王晓南
,
章顺虎
,
杜林秀
,
邸洪双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349
以抗拉强度700和780 MPa级新型热轧纳米析出强化钢为研究对象,通过裂纹尖端张开位移法实验评价其断裂韧性,探讨显微组织类型、大角度晶界、位错密度及纳米尺寸析出物对断裂韧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实验温度为室温、-10和-30℃时,700 MPa级钢的条件启裂值δQ0.2BL和δ0.2均大于780 MPa级钢,700 MPa级钢的断裂韧性优于780 MPa级钢.700 MPa级钢与780 MPa级钢的显微组织差异主要包含4个方面:(1) 700 MPa级钢的显微组织以铁素体为主,而780 MPa级钢的显微组织以贝氏体铁素体为主;(2) 700 MPa级钢中的碳化物形态为颗粒状或短棒状,而780 MPa级钢中的碳化物以长条状为主;(3) 780 MPa级钢的位错密度显著高于700 MPa级钢;(4) 700和780 MPa级钢中的大角度晶界比例分别为85.6%和76.8%.因此,提高铁素体体积分数和大角度晶界比例、细化碳化物尺寸及降低位错密度可有效提高钢板的断裂韧性;700和780 MPa级钢显微组织中粗大析出物(Nb,Ti)CN及晶界析出物会使钢板韧性恶化,铁素体或贝氏体基体上半共格析出的纳米尺度(Nb,Ti)C对韧性损害较小.
关键词:
超高强钢
,
断裂韧性
,
显微组织
,
纳米析出
孙茜
,
邸洪双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08013
采用脉冲激光对接焊接1.0 mm厚冷轧DP590双相钢板,研究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成形性能.结果表明:焊缝区、热影响区、母材区的显微组织分别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焊缝区、热影响区、母材的平均硬度分别为344,275,205 HV;焊接接头拉伸断裂位置出现在母材区,为韧性断裂;杯突试验过程中裂纹在焊缝中心处形成后垂直于焊缝向热影响区和母材扩展,裂纹在焊缝区切断马氏体板条扩展,而在热影响区和母材区则沿着铁素体和马氏体界面扩展;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其杯突值为母材的81.9%,可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关键词:
双相钢
,
激光焊接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
成形性能
刘晓寒
,
王碧玲
,
孙茜
材料保护
过去,对镁合金表面液相沉积氧化物薄膜的研究不多.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以液相沉积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致密的NiO薄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NiO薄膜的截面和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其成分;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所得NiO薄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沉积时间的延长,NiO薄膜由花瓣状变为网络交织状,厚度逐渐增加,膜中NiO含量增加,但5h后增加不明显,膜层致密性及耐蚀性先增加后降低;沉积5h所得NiO薄膜表面光滑,为致密网状,防腐蚀性能最好,与AZ91镁合金基体相比,其腐蚀电位正移了706 m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
关键词:
液相沉积
,
NiO薄膜
,
AZ91镁合金
,
防腐蚀性能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