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彬
,
刘焱龙
,
边新超
,
张宝
,
周林尧
,
冯立栋
,
李杲
,
陈志明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9.150456
以等比例的聚L乳酸(PLLA)和聚D乳酸(PDLA)树脂为原料,先通过低温共混制备聚乳酸全立构粉末,然后将立构粉末与成核剂、玻璃纤维等混合,直接在注塑机中成型,注塑样品经热处理后,得到高耐热性能聚乳酸(PLA)样品,经测试,其维卡软化温度高达165℃以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样品富含立构物结晶,立构物结晶熔融焓高达27.6 J/g。拉伸强度较纯PLA也有大幅提升,达到129 MPa。
关键词:
聚乳酸
,
耐热
,
立体复合
,
结晶
,
维卡软化温度
孙彬
,
刘焱龙
,
边新超
,
张宝
,
周林尧
,
冯立栋
,
李杲
,
陈志明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9.150456
以等比例的聚L乳酸(PLLA)和聚D乳酸(PDLA)树脂为原料,先通过低温共混制备聚乳酸全立构粉末,然后将立构粉末与成核剂、玻璃纤维等混合,直接在注塑机中成型,注塑样品经热处理后,得到高耐热性能聚乳酸(PLA)样品,经测试,其维卡软化温度高达165℃以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样品富含立构物结晶,立构物结晶熔融焓高达27.6 J/g.拉伸强度较纯PLA也有大幅提升,达到129MPa.
关键词:
聚乳酸
,
耐热
,
立体复合
,
结晶
,
维卡软化温度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
孙彬
,
吕艳娣
,
冷荣军
,
阮可青
低温物理学报
我们合成了不同CO掺杂浓度的CeFe1-xCoxAsO,并测量其电输运性质和静磁化率.最佳掺杂浓度为x(CO)=0.15,且超导温度Tc=11.3K.超导电性发生在很窄的掺杂范围内.静磁化率和电子顺磁共振测量显示在0.15和0.2两个组分样品中存在磁扰动.磁扰动与顺磁存在竞争关系.
关键词:
电子顺磁共振强度
,
g因子
,
静态磁化率
,
线宽
孙彬
,
曹光明
,
贾涛
,
邹颖
,
刘振宇
,
王国栋
钢铁
对HY490钢在精轧工艺下氧化铁皮的厚度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热轧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并对热轧试验氧化铁皮的结构进行了检测.采用冷弯试验测定了2种工艺条件下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粘附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值相符.此模拟方法解决了精轧过程中无法直接测量3次氧化铁皮厚度的问题.为通过调整生产工艺参数来控制氧化铁皮厚度提供了参考.热轧试验表明适当地降低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和缩短轧制道次间隔时间是控制氧化铁皮厚度和结构的有效手段.冷弯试验表明工艺1条件下氧化铁皮与钢板的粘附性较差,弯曲面铁皮呈细片状脱落.工艺2条件下铁皮与钢板结合牢固,弯曲面铁皮呈细粉末状.粘附性好.
关键词:
精轧开轧温度
,
终轧温度
,
卷取温度
,
氧化铁皮
孙彬
,
曹光明
,
刘振宇
,
王国栋
物理测试
采用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不同的精轧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钢板表面三次氧化铁皮的结构和厚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精轧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的升高,Fe2O3和Fe3O4在整个铁皮层中的百分量逐渐降低,而FeO层的增长速率较快.氧化铁皮的共析转变普遍存在"迟滞现象",其中350~500℃是该试验用钢共析转变鼻温区.从高温区快速降温到鼻温区,而后缓慢冷却到室温是避免发生先共析反应、促进共析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鼻温区以上温度卷取,可获得含有FeO较多的减酸洗钢.此种氧化铁皮有利于酸洗.在鼻温区卷取可获得含有Fe3O4较多的免酸洗钢.这是热连轧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主要两个控制思路.
关键词:
精轧开轧温度
,
终轧温度
,
卷取温度
,
氧化铁皮
孙彬
钢铁研究学报
摘 要:采用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等温时间条件下低碳钢表面形成的FeO层的等温转变行为。实验结果发现,在600℃时,FeO只发生先共析反应而无共析反应发生。在650℃时,无任何析出反应发生。FeO层的等温转变遵循着“C”曲线规律,450℃~550℃为FeO分解反应的“鼻尖”温度范围。FeO的等温转变分为两个阶段,即析出先共析Fe3O4的第一阶段和后续发生的共析反应(FeOFe+Fe3O4)阶段。在350℃时形成的共析反应产物的片间距最小。通过热力学分析和FeO层中氧的贫化与富集分别解释了FeO的先共析和共析反应行为。
关键词:
曹光明
,
孙彬
,
李成刚
,
刘振宇
钢铁研究学报
介绍了汽车大梁钢(510L)在热连轧过程中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组成和演变规律。通过热力学分析和FeO层中氧的贫化与富集分析了FeO的先共析和共析反应行为,指出FeO等温转变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析出先共析Fe304,后续阶段发生共析反应(FeO→Fe+Fe304)。通过控制卷取温度,可以控制FeO的共析反应,从而达到控制氧化铁皮结构的目的。现场试轧结果表明,氧化铁皮以Fe304为主,其含量超过80%(质量分数,下同),氧化铁皮厚8~11μm,冷弯试验表明,氧化铁皮与钢板结合牢固,氧化铁皮粘附性好。
关键词:
氧化铁皮
,
FeO层
,
先共析Fe304
,
共析转变
,
卷取温度
孙彬
,
刘振宇
,
邱以清
,
王国栋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等温时间条件下低碳钢表面形成的FeO层的等温转变行为.试验结果发现,在600℃时,FeO只发生先共析反应而无共析反应发生.在650℃时,无任何析出反应发生.FeO层的等温转变遵循着"C"曲线规律,450~550℃为FeO分解反应的"鼻尖"温度范围.FeO的等温转变分为两个阶段,即析出先共析Fe_3O_4的第一阶段和后续发生的共析反应(FeO→Fe+Fe_3O_4)阶段.在350℃时形成的共析反应产物的片间距最小.通过热力学分析和FeO层中氧的贫化与富集分别解释了FeO的先共析和共析反应行为.
关键词:
FeO层
,
先共析Fe_3O_4
,
共析转变
冷荣军
,
蒋成颖
,
孙彬
,
杨宏顺
低温物理学报
本文报道了自助溶剂法制备的Li1-xNaxCu2O2(x=0,0.05,0.1,0.2)单晶沿c方向的磁化率随温度变化χ(T)的实验结果.随着Na掺杂量的增加,磁化率整体上移,高温区磁化率更加平缓;不同掺杂样品磁化率都在40K附近存在最大值,掺杂没有引起磁化率最大值对应的温度的变化,但引起了更低温下(T〈14K)磁化率的上翘,表明掺杂引入的无序使得自旋能隙被重新填充.高温区磁化率(T〉60K)拟合结果得到的铁磁相互作用J1、反铁磁相互作用J2均随掺杂量增加同步减小,阻挫变量α保持不变.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Na均匀的的掺杂在母体中,晶胞参数a、b、c均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磁相互作用的减小是与晶胞参数a、b、c的增加相关的.阻挫变量α的不变与磁化率最大值对应的温度以及体系最大概率磁转变温度的不变对应,从实验上证明了阻挫变量α是决定受挫体系性质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准一维磁性材料
,
含阻挫的自旋体系
,
自旋能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