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宁
,
张汉辉
,
黄长沧
,
孙瑞卿
,
郭文军
,
王永净
,
孙巧珍
功能材料
在水热合成条件下得到了一种新型的二维层状多钒硼-氧簇化合物H12Na2(H2en)2{(VO)10[B14O30(OH)2]2}{Mn4(C2O4)[B2O4(OH)2]2}Mn(H2O)2·33H2O(Ⅲ)(en=ethylenediamine).采用元素分析和单晶X-ray衍射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簇合物的中心由10个四方锥的钒氧基元连接而成,上下二端分别与一个[B14O30(OH)2]20-相连接.簇间的空间还有一个{Mn4(C2O4)[B2O4(OH)2]2}2-.簇与簇间分别通过Mn(Ⅱ)八面体及Na+连接成二维骼架.
关键词:
金属氧簇化合物
,
多钒硼酸盐
,
晶体结构
刘凤珍
,
邵鑫
,
尹贻彬
,
赵利民
,
孙巧珍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0.05.023
以硝酸亚铈和原钒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和模板导向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晶形规整的钒酸铈纳米棒.探讨了模板剂、pH值和水热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并用XRD,SEM,TEM等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为纯净的单一体心四方结构的钒酸铈纳米棒.其长度为1~2 μm,径向尺寸分布为30~50 nm.制备钒酸铈纳米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EDTA为模板剂、水热温度为180℃、pH值为9、水热时间为24 h.模板剂、pH值和水热反应时间对制备CeVO4纳米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EDTA的加入能够促进钒酸铈纳米微粒的形核;pH值影响粒子的聚集状态;水热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制备结晶性能更好的钒酸铈纳米微粒.
关键词:
水热
,
模板导向
,
钒酸铈
,
纳米棒
,
表征
邵鑫
,
刘凤珍
,
孙巧珍
,
孟宪华
,
刘雪华
中国材料进展
以NaOH,Y(NO3)3·6H2O和Eu(NO3)3.6H2O为前驱体,通过添加络合剂PEG-2000,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Y2O3:Eu^3+纳米棒和纳米管,并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探讨了Y2O3:Eu^3+纳米棒和纳米管的生长机制,同时研究了Y2O3:Eu^3+纳米晶的光致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温度、反应时间、NaOH的添加量和PEG-2000对产物形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制备的材料具有Eu^3+的特征红光发射,并在Eu^3+的掺杂量为5%(摩尔分数)时样品发光最好。
关键词:
水热
,
YY2O3:Eu^3+
,
PEG-2000
,
发光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
吴均
,
张道明
,
孙慧珍
,
王开军
腐蚀学报(英文)
土壤腐蚀环境因素的原位连续动态检测(摘要)吴均,张道明,孙慧珍,王开军(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壤电阻率、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电位梯度、土壤盐分浓度、土壤氯离子浓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七项土壤腐蚀环境因素的原位连续动态检测回土壤温度的原位连续测试对一定深度、尤其是地厂构件埋设深度的土壤温度进行定点连续测试,以积累该深度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数据采用我所研制的多通道数字式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