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77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液晶红外ECB效应的研究

王宁 , 李国华 , 云茂 , , 薛冬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2.05.008

液晶的红外ECB效应应用广泛,但是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没有考虑液晶分子的吸收效应.在考虑液晶红外吸收效应的前提下,以向列相液晶BL-009为例研究了液晶的红外电控双折射效应,得到了入射光波长1 300nm和1 550nm下液晶双折射率随电压变化关系曲线,同时得到了吸收系数随电压变化关系曲线.

关键词: 液晶 , ECB效应 , 吸收系数

Lyot型可调谐液晶电光滤波器的特性分析

云茂 , 李国华 , 王宁 ,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3.01.007

根据液晶的电光效应和 Lyot滤波器的原理设计了Lyot型液晶电光滤波器,并且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其可行性.为了扩展其在红外波段的应用,设计了FP腔液晶可调谐滤波器,并且给出了其理论模拟.理论模拟证明FP腔液晶可调谐滤波器具有调谐范围大、带宽窄、精细度高等优点.

关键词: 液晶 , 法不里-珀罗腔 , 调谐滤波器

NF1201水相封剂的耐蚀节性能

吴小明 , 吴银丰 , 刘倩源 , 王朝霞 , 刘宏

电镀与涂饰

采用NF1201水相封剂对金手指进行封处理.通过中性盐雾试验、稀硝酸浸泡试验、饱和二氧化硫试验及电路导通测试等研究了NF1201的耐蚀节性能.结果表明,NF1201封剂的耐蚀节性能和导电性良好.镀0.3 μm薄的金手指经NF1201处理后,其耐中性盐雾、耐硝酸及耐二氧化硫腐蚀性能优于未经NF1201处理的镀0.88 μm厚的金手指,电路微阻未显著改变.

关键词: 金手指 , 电镀 , 水相封 , 耐蚀性 , 导电性 , 厚度

/硅纳米柱阵列的场发射

富笑男 , 罗艳 , 符建华 , 李坤 , 程莉娜 , 李新建

功能材料

利用浸溃技术在硅纳米柱阵列(silicon nanoporous pillar array(简称Si-NPA))上制备了复合纳米薄膜Au/Si-NPA.测试了其场发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Au/Si-NPA的开启电场为约2V/μm;在7.59V/μm的外加电场下,其发射电流密度为67μA/cm2;在外加电压2000V时,其电流浮动率为21%.导致Au/Si-NPA优良的发射性能是由于其独特的表面形貌和结构所致.

关键词: /硅纳米柱阵列 , 场发射 , 浸渍技术

纳米线-介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和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张倩 , 单锋 , 陆学民 , 路庆华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3.12782

利用热气流法制备的宏观平行取向介二氧化硅薄膜为载体,经氨基硅烷APTS对孔道进行表面修饰后,在介孔道中原位生成了纳米线.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介孔道的限制效应,在氯酸的乙醇溶液中浸泡较长时间后,利用氢气还原可获得长径比较大的纳米线.Z扫描测试表明,这种纳米线-介二氧化硅复合薄膜材料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在532 nm的激光下,它还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有望在新型光学器件方面得到应用.

关键词: 二氧化硅 , 纳米线 , 非线性光学 , 取向

以硅纳米柱阵列为模板制备纳米薄膜

富笑男 , 符建华 , 李坤 , 罗艳 , 李新建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浸渍技术,分别以新鲜和老化两组硅纳米柱阵列(Si-NPA)衬底为模板制备了不同形貌特征的Au/Si-NPA.结果表明:造成两组衬底上形成的Au/Si-NPA形貌上的巨大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组Si-NPA衬底表面氧含量的分布不同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Si-NPA在Au/Si-NPA的形成过程中既起到了模板作用,又起到了还原的双重作用.由于Si-NPA具有规则的阵列结构,从而使得在Si-NPA表面上的沉积速率产生选择性,最终可以形成准周期的、规则的纳米复合薄膜.

关键词: 硅纳米柱阵列 , 模板 , 选择沉积 , 纳米复合薄膜

规则中氧化铈的纳米铸型合成及作为高CO氧化活性催化载体的应用

张慧丽 , 阎晓洁 , 李文翠

催化学报

以有序的中炭材料CMK-3为模板,以硝酸铈为前体,利用纳米铸型法合成了具有规则结构的中氧化铈,考察了模板脱除温度对中氧化铈微结构的影响.热重、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氮气物理吸附结果表明,炭模板的脱除温度可低至350℃,所得氧化铈具有二维六方规则结构,比表面积高达167 m~2/g,孔径分布集中在3~5nm.采用胶体沉积法将2-5nm的溶胶粒子沉积到所得氧化铈表面制得了Au/CeO_2催化剂,考察了Au/CeO_2在CO氧化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活性较常规氧化铈制备的催化利有明显提高,这可能与载体的规则结构有关.

关键词: 氧化铈 , 炭模板 , 纳米铸型 , , 一氧化碳 , 氧化

稳定于具有亚5nm窗口的立方介氧化硅的纳米颗粒及其优异的醇氧化活性

, 闫晓庆 , 李仁宏 , 范杰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7)62762-1

纳米颗粒在烯烃加氢、水气转化、过氧化氢直接合成和醇类选择性氧化等反应中表现出独特的催化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通常,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受到尺寸、原子堆积形式、暴露晶面及其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所影响.而纳米颗粒的烧结往往导致其催化效率迅速下降.为了解决颗粒烧结问题,提高其使用寿命,必须控制高温处理时颗粒和原子的迁移.尽管已有很多工作见诸报道,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未完全解决颗粒烧结问题.本文通过调整有机模板剂和反应温度成功地合成了不同窗口尺寸的立方介氧化硅材料(FDU-12),并将预先合成的3 nm颗粒负载于其上,考察了窗口尺寸对颗粒烧结的影响.首先,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氮气吸附-脱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证实成功合成了具有亚5 nm窗口的FDU-12材料,同时以3 nm颗粒为探针,进一步区分了具有<3 nm和3?5 nm窗口的FDU-12样品.在抗烧结实验中发现,具有3?5 nm窗口尺寸的FDU-12能够在一个较宽的负载量(1.0?8.3 wt%)下稳定金纳米颗粒.在550oC空气中焙烧5 h后,颗粒的平均尺寸维持在4.5?5.0 nm.更小的窗口尺寸则会导致3 nm颗粒无法进入FDU-12道,从而带来低的负载能力和差的抗烧结性能.另一方面,具有>7 nm窗口尺寸的FDU-12则只在高的颗粒负载量(>9 wt%)下才表现出较好的抗烧结性能,低负载量时烧结严重(2.1 wt%,14.2?5.5 nm).我们推测,合适的窗口尺寸(3?5 nm)恰好能允许3 nm颗粒进入FDU-12的孔道,在高温处理过程中,当颗粒长大到5 nm左右时,窗口极大地限制了颗粒的移动,导致其不能在之间自由迁移.此外,该FDU-12材料的孔径为18 nm,这使得封装在各个内部的颗粒与其他颗粒距离较远,不利于其通过原子迁移而发生烧结.因此,拥有3?5 nm窗口尺寸的FDU-12在一个宽的负载量下表现出良好的抗烧结能力.而对于具有>7 nm窗口尺寸的FDU-12,在高的负载量下,它可通过自聚焦效应抑制原子迁移,从而具有优良的抗烧结性能.但在低负载量时,介氧化硅的绝大部分内并不包含多个颗粒,自聚焦效应无法发挥作用,在高温焙烧时颗粒可以通过大的窗口尺寸相互融合导致烧结.我们将具有不同尺寸的AuNP/FDU-12催化剂用于环己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结果表明,4.5 nm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活性(1544 mmol gAu-1 h-1)和大于99%的选择性(230oC),大大超过了先前报道的基于Ag和Mn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另外,与负载在商用γ-Al2O3上相比,AuNP/FDU-12体系表现出了很好的选择性,直接脱水产物小于1%.同时可以保持100 h内颗粒不发生烧结,活性不明显下降.

关键词: 纳米颗粒 , 立方介氧化硅 , 窗口尺寸 , 抗烧结性能 , 醇氧化

自下而上法制备-介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管用作还原4-硝基苯酚的催化剂

彭永胜 , 冷文光 , 董彬 , 格日乐 , 段洪东 , 高艳安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310-7

采用自下而上方法制备了-介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管,其中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嵌在介二氧化硅纳米管管壁内侧。纳米颗粒的团聚、脱落和晶粒尺寸生长都可以被有效限制,而且催化剂负载量和尺寸大小均可实现简单控制。管壁中的介孔道、纳米管末端开口以及一维中空管道可以协同促进反应物扩散,从而提高4-硝基苯酚还原反应活性。循环实验证明这种复合纳米管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而且在反应过程中未出现金纳米粒子脱落或团聚现象。

关键词: , 二氧化硅 , 纳米管 , 自下而上方法 , 催化剂 , 4-硝基苯酚还原

有机官能化介硅基材料负载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庄大英 , , 喻宁亚 , 秦亮生 , 刘建福 , 银董红 , 杨翠清

催化学报

一步合成了桥键嵌入二硫醚官能化介硅基材料(PMO-SBA-15),利朋介硅基材料孔道内表面的二硫醚基团捕获纳米(Au)粒子的作用,获得了负载型纳米Au催化剂(Au-PMO-SBA-15).小角X射线衍射和低温N2吸附-脱附的结果表明,PMO-SBA-15和Au-PMO-SBA-15均保持典型的介结构;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到纳米Au粒子在载体孔道内分散均匀,甲均粒径为(2.2±0.2)nm.以70%的叔丁基过氧化氧水溶液为氧化剂,考察了纳米Au催化剂Au-PMO-SBA-15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53 K、反应时间为5 h时,苯甲醇的转化率为29.1%,苯甲醛的选择性为100%,且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其催化活性和苯甲醛选择性基奉不变.

关键词: 纳米粒子 , 官能化介硅基材料 , 离子液体 , 苯甲醇 , 苯甲醛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87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