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成华
,
沈新元
,
杨庆
,
夏阳
,
姚菁
,
章非敏
,
顾晓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静电纺制备了聚碳酸丁二醇酯(PBC)纤维膜,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纤维膜形貌的影响及纤维膜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溶剂对纤维膜形貌具有重要影响;在PBC质量分数为22%~28%,电压-距离比为20kV/20cm,湿度在20%~50%所制得的纤维膜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PBC纤维膜的亲水性优于聚己内酯(PCL);PBC纤维膜的细胞铺展和细胞增殖结果与PCL差异较小.
关键词:
静电纺丝
,
聚碳酸丁二醇酯
,
纳米纤维膜
,
细胞相容性
聂明明
,
徐志锋
,
余欢
,
王振军
,
姚菁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224.001
选用M40石墨纤维为增强体,采用真空气压浸渗法制备了纤维体积分数为40%,基体合金分别为ZL102、ZL114A、ZL205A及ZL301合金的连续M40/Al复合材料,并用NaOH溶液萃取出M40纤维,研究了基体合金对连续M40/Al复合材料纤维损伤和断裂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基体合金对M40纤维造成的损伤差异较大,从M40/ZL301复合材料中萃取的纤维拉伸强度最高,其拉伸强度为1 686MPa,约为纤维原丝拉伸强度的38.3%;而从M40/ZL102复合材料中萃取的纤维拉伸强度最低,其拉伸强度仅为687 MPa,且纤维表面粗糙程度不一.不同M40/Al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存在明显差别,M40/ZL102和M40/ZL114A复合材料断裂时无纤维拔出及界面脱牯,裂纹横向穿过纤维导致复合材料在低应力下失效;M40/ZL205A复合材料则表现为少量纤维拔出,界面轻微脱粘;同时,M40/ZL301复合材料表现为大量纤维拔出,裂纹沿界面纵向扩展,界面脱粘明显,纤维充分发挥其承载作用,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达到了670.2 MPa.
关键词:
连续M40/Al复合材料
,
真空气压浸渗
,
基体合金
,
纤维损伤
,
断裂机制
李冰
,
尚建阁
,
刘清泉
,
张智慧
,
丁云河
,
魏明君
,
王蒙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106
以姚冲大型钼多金属矿床为例,阐明了大别山北麓地区区域和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在该地区开展岩矿石物性标本测试、综合物探剖面性研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方法和频谱激电方法试验),试验及测试结果表明,姚冲钼矿床中含矿岩体为中低阻,高极化特征,姚冲钼矿床为斑岩体外接触带成矿,在深部高阻岩体的外侧存在一个低阻异常体,经钻孔验证,该低阻异常体为花岗斑岩体(脉)外接触带含辉钼矿的中元古界片麻岩。频谱激电法反演结果更进一步印证了物性测试结果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此次综合物探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频谱激电法在该地区寻找斑岩型钼矿床是有效的,可为今后在该区域寻找斑岩型矿床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
频谱激电法
,
斑岩型钼矿床
,
姚冲钼多金属矿床
白青龙
,
张春花
,
夏道成
,
程传辉
,
范昭奇
,
杜国同
材料导报
介绍了酞菁、亚酞菁和超酞菁的典型结构及其吸收光谱,分别介绍了酞菁和亚酞菁的衍生物、缩合物的结构与最大吸收波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分析讨论了几种扩展的酞菁类似物的结构特点和它们吸收性能差的原因.
关键词:
酞菁
,
类酞菁
,
结构
,
紫外光谱
孙成才
,
霍冀川
,
雷永林
,
吴瑞荣
材料导报
主要综述了在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合成过程中所使用的缩合剂及其特点、典型合成反应,并且综合分析了菁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稳定性与其结构的关系,简述了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应用途径,从中归纳出了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功能菁染料
,
近红外吸收
,
合成
杨琴
,
杨永利
,
李丹
材料导报
微波合成与传统合成方法相比因具有效率高、节省能源、产品纯度高、安全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以金属酞菁的存在形式分类,分别从金属酞菁单体、金属酞菁聚合体、改性金属酞菁及金属酞菁复合材料4方面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金属酞菁微波合成的研究进展,并与传统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对比,展望了微波合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金属酞菁
,
微波合成
,
研究进展
王芳
,
吴锋
,
王敬
,
陈实
,
王国庆
功能材料
研究了酞菁钴(CoPc)作为电化学催化剂,对MH/Ni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添加方式,酞菁钴能够明显降低电池的内压升高速度,大幅度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以及耐过充能力,抑制合金的氧化腐蚀.添加酞菁钴的MH/Ni电池在容量衰减、内压、大电流放电等方面的性能均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MH/Ni电池
,
酞菁钴
,
电化学催化剂
,
内压
门金凤
,
程海峰
,
陈朝辉
,
楚增勇
材料导报
吲哚七甲川菁染料以其特有的结构,已经成为在光谱增感、光盘存储、生物分析、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应用广泛的功能染料--.总结了吲哚七甲川菁染料的主要合成方法,概述了近年来吲哚七甲)ll菁染料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夜视兼容照明技术方面的研究应用.
关键词:
吲哚七甲川菁染料
,
近红外吸收
,
合成
,
应用
曾羽燕
,
张旭东
,
曾秀娜
,
董凡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0.04.014
制备了用于配制水性木器色漆的水性酞菁蓝色浆,研究了颜料、润湿分散剂、消泡剂、防冻剂、防霉杀菌剂等原料对色浆及色漆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有关助剂的种类和用量.研制的水性酞菁蓝色浆固含量35.62%,细度20 μm,VOC含量112 g/L,用其配制的水性木器涂料达到有关标准要求.
关键词:
水性色浆
,
酞菁蓝
,
助剂
,
木器漆
张东玖
,
楚增勇
,
邢欣
,
程海峰
材料导报
方酸可与含供电子基团的物质,如芳胺、酚、含氮杂环化合物等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一系列吸收波长在近红外区的新型方酸菁染料.该类染料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和近红外吸收性能.影响方酸菁染料近红外吸收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方酸菁染料的基本结构(对称型与非对称型)、取代基的种类(端基包括胺、富电芳环、活泼双键以及活泼甲基)及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聚集行为.
关键词:
方酸菁染料
,
近红外吸收
,
基本构型
,
吸收波长
,
光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