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兴安
,
王海峰
钛工业进展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TA2换热管与TA2-Q345R复合管板连接接头进行胀接模拟,并将胀接后的残余接触压力场作为蠕变分析的预定义场,进行蠕变顺次耦合分析,研究不同温度下TA2纯钛蠕变对胀接残余接触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胀接后的接触面存在两个高应力环带,TA2纯钛管与钛覆层胀接区域的接触压力较高.受TA2纯钛蠕变的影响,胀接接头的残余接触压力开始下降很快,之后趋于平缓,但80℃工况下的最终残余接触压力比20℃要低.当温度达到150℃时,TA2纯钛出现了蠕变饱和现象,使得残余接触压力相对提高,延长了热交换器液压胀接接头的使用寿命.当温度达到225℃以后,TA2纯钛蠕变特征不再出现,残余接触压力只受热应力的影响,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
TA2纯钛
,
复合管板
,
残余接触应力
,
顺次耦合
,
蠕变饱和
王凤博
,
杨言辰
,
薄军委
,
聂世嘉
,
李孝敏
,
杜丹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903
上马场金矿床位于兴安地块东缘,大兴安岭北段金、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内。矿体主要产于龙江组中性火山岩中,次为光华组中酸性火山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初步认为金矿成矿作用与白垩系火山活动关系密切;NE向火山断裂为主要容矿构造;硅化、碳酸盐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地球物理特征显示低缓正负相间磁场、低电阻率地区为找矿有利地段,地球化学特征显示Au、Ag、As、Sb等成矿元素相关关系密切,组合异常为找矿的重要标志特征。
关键词:
成矿特征
,
找矿标志
,
上马场金矿床
,
大兴安岭北段
李骞
,
刘海鹏
,
孔含泉
,
李永胜
,
蒋士军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03.004
新民金矿床地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北缘,矿床矿体赋存于光华组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凝灰岩中; 金矿化主要表现为含矿岩石发生强烈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和金矿化,矿体呈脉状、扁豆状、透镜状等,规模相对较小;矿床形成明显与特定岩性有关,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且含量较低,矿石组构特征显示其属于浅成(低压)低温热液成因.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
地质特征
,
矿床成因
,
新民金矿床
李冰
,
尚建阁
,
刘清泉
,
张智慧
,
丁云河
,
魏明君
,
王蒙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106
以姚冲大型钼多金属矿床为例,阐明了大别山北麓地区区域和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在该地区开展岩矿石物性标本测试、综合物探剖面性研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方法和频谱激电方法试验),试验及测试结果表明,姚冲钼矿床中含矿岩体为中低阻,高极化特征,姚冲钼矿床为斑岩体外接触带成矿,在深部高阻岩体的外侧存在一个低阻异常体,经钻孔验证,该低阻异常体为花岗斑岩体(脉)外接触带含辉钼矿的中元古界片麻岩。频谱激电法反演结果更进一步印证了物性测试结果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此次综合物探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频谱激电法在该地区寻找斑岩型钼矿床是有效的,可为今后在该区域寻找斑岩型矿床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
频谱激电法
,
斑岩型钼矿床
,
姚冲钼多金属矿床
陈卓
,
李向文
,
周传芳
,
刚绪军
,
张胜江
,
卢彦达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704
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找矿难度不断增加,矿产预测评价逐渐向利用综合成矿信息和GIS技术的方向发展。矿产资源评价系统( MRAS )是众多矿产预测评价软件中的一种,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库康—依西肯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区内已发现多个金矿床,成矿潜力较大。在充分收集和解译开库康—依西肯地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内矿点分布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提取地层、构造、化探异常、重力、航磁、遥感等成矿有利信息,利用MRAS中的证据权重法,对开库康—依西肯地区金矿找矿远景进行预测,共圈出6个成矿远景区,并对远景区进行了初步评价。
关键词:
金矿床
,
矿产预测与评价
,
证据权重法
,
开库康-依西肯地区
,
大兴安岭
姚书芳
,
王玫
,
赵宗更
,
曾世林
,
梁建强
,
陆兵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自制的一套带有特殊结晶器的连续铸造试验装置,研究了锰硅铁合金的连续铸造工艺及其制品的外观和内部质量。稳定地连续铸造了直径分别为44、52、54和74 mm的锰硅铁合金铸锭。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锰硅铁合金连续铸造工艺稳定性良好,产品的外观光洁,内部组织致密,产品质量优于传统模铸法生产的锰硅铁合金。
关键词:
锰硅;铁合金;连续铸造;模铸
钱浩庆
,
卞文山
材料研究学报
<正> 第五次(1991)国家自然科学奖已于1991年12月揭晓,共有53项优秀成果获奖,其中属材料与工程科学部分的有6项。1 铝电解过程中若干物理化学问题的研究本项研究获三等奖。主要研究者:邱竹贤,姚广春,冯乃祥,张明杰,李庆峰研究单位:东北工学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