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3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不同溶剂配比及后处理温度对电纺PVDF/PEI复合纤维薄膜β相含量的影响

刘京强 , 崔巍巍 , 刘立柱 , , 陆以杉 , 张娜 , 翁凌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8.040

β相聚偏氟乙烯(PVDF)因其具有良好的压电、热电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按质量比聚偏氟乙烯(PVDF)/聚醚酰亚胺(PEI)为8/2的混合聚合物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四氢呋喃(THF)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DF/PEI复合纤维薄膜.通过SEM、XRD、FT-IR测试分析静电纺丝过程中不同溶剂质量比以及不同后处理温度对制备的PVDF/PEI复合纤维膜的结晶度、结晶部分中β相含量和复合纤维薄膜铁电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高β相含量PVDF的最优化的溶剂配比和后处理温度.

关键词: 静电纺丝 , 聚偏氟乙烯 , 聚醚酰亚胺 , β晶型

改性PU/PMMA半IPNs与BaTiO3纳米复合体系相容性研究

, 蔡伟民 , 周德瑞 , 赵连城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2.03.008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以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同步互穿工艺,制备了室温固化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与BaTiO3纳米粉复合,获得纳米复合体系.分别采用IR、TMA、TEM等技术检测了互穿聚合过程和网络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通过确定的同步互穿工艺可有效地控制两相间的分离程度;IPN中大量的互穿缠结结构使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区有效衔接,且体系中化学交联结构的引入,可大大改善组分间的相容性,使聚合物两相间及复合体系的相畴尺寸控制在纳米级范围内.

关键词: 聚氨酯(PU)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 , BaTiO3 , 纳米复合体系 , 相容性

PU/VER IPN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

秦川丽 , 蔡俊 , , 张巨生 , 蔡伟民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3.07.010

采用DMA法研究了热力学、动力学因素及组成比对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 IPN)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VER共聚单体,改善了常规以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的PU/VER(St)IPN材料的阻尼性能,含较长酯基的体系具有更优的阻尼性能;通过调整两网络的相对聚合速率及组成比,可使材料出现宽温域阻尼,合成的组成比为80/20、70/30及60/40的IPN材料,在至少近80℃的温域,阻尼因子(tanδ)>0.3.进一步通过TEM检测分析了IPN材料微观结构与阻尼性能的关系.

关键词: 聚氨酯 , 乙烯基酯树脂 , 互穿聚合物网络 , 阻尼材料

Al-SBA-15介孔分子筛的制备及表征

齐晶瑶 , 强亮生 , 杜茂松 , 李颖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纯硅SBA-15介孔分子筛,并对盐酸的用量、硅源(TEOS)的用量以及晶化温度等影响产物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后嫁接掺铝法将不同含量的铝掺入介孔分子筛SBA-15的骨架中,合成出Al-SBA-15介孔分子筛.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和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等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铝后SBA-15骨架的六方介孔结构仍保持其高度的有序性.

关键词: SBA-15 , Al-SBA-15 , 溶胶-凝胶法 , 后嫁接掺铝法

纳米TiO2的原位包覆及分散性研究

张巨生 , 钱娟 , 刘志刚 ,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6.05.013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TiO2粉体,以自制的1100分散剂对粉体进行原位包覆和后包覆,考察了分散剂用量、pH值对包覆体系分散性的影响,利用XRD和TEM进行结构表征和形貌观测,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纳米TiO2粉体水分散体系稳定性进行了检测,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纳米TiO2/有机复合涂膜.研究表明:原位包覆制备的纳米TiO2中,锐钛矿相的质量分数为100%,分散较均匀,纳米TiO2粉体的平均粒径约为20 nm;分散剂用量为8.0%、pH值为3和10时,其水溶液分散稳定性较高;后包覆制备的纳米TiO2粉体由锐钛矿相(73%)和金红石相(27%)构成,纳米TiO2粒子处于团聚状态,无明显颗粒形态;涂膜经自然光照射24 h后,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为99.8%;良好的分散工艺和有效的分散剂可充分发挥纳米TiO2的光催化功能.

关键词: 纳米TiO2 , 水热合成 , 原位包覆 , 分散性 , 复合涂膜

复合BaTiO3对聚氨酯基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性能的影响

, 刘莉莉 , 张巨生 , 金政 , 赵连城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4.05.009

分别采用BaTiO3纳米粉和纤维为填料,以改性的聚氨酯(PU)和不饱和聚酯树脂(UP)制备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为骨架材料,采用在位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均匀性较高BaTiO3/IPNs复合型阻尼材料,并研究了BaTiO3形态及复合量对BaTiO3/IPNs型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后材料的阻尼性能,除与无机填料的性质有关,主要受其形态影响,纤维状BaTiO3对复合体系的阻尼损耗因子(tanδ)极值和阻尼损耗模量(E′)峰面积提升较为明显;BaTiO3纳米粉的复合量增加到70%(V/V)),E′增加102倍,且tanδ曲线肩峰和主转变峰的位置均移向高温区,相应明显拓宽了室温区的阻尼损耗因子值.

关键词: BaTiO3 ,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 , 复合材料 , 阻尼性能

BaTiO3纳米粉/COPU IPNs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 许晴岩 , 蔡伟民 , 周德瑞 , 赵连城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3.02.017

采用"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室温固化型蓖麻油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制得其梯次化涂层材料,通过原料分析、TMA的温度-形变检测及TEM对相间形貌和相容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所获为两相间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的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且随相间混容程度的增加,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区的有效衔接也有所增强.IPNs及其BaTiO3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随聚甲基丙烯酸甲酸含量的增加,IPNs体现出弹性体向脆性变化的形变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良好压电特性的钛酸钡纳米粉对此网络体系进行复合,确定了复合工艺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随BaTiO3复合量的增加而略有降低.

关键词: 钛酸钡纳米粉 , 蓖麻油聚氨酯(copu) ,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 , 力学性能

梯次化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IPN的结构及阻尼性能

秦川丽 , 王哲 , 白续铎 , , 张巨生 , 蔡伟民

功能材料

采用同步互穿和梯次化涂层工艺,室温固化制备新型梯次化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BMA)IPN).采用DMA考察了涂层时间间隔和组成比对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涂层时间间隔为3h,组成比为50/50~60/40~70/30的梯次化IPN材料,tgδ>0.3的温域为-57~90℃,tgδ>0.5的温域为-36~54℃,其有效阻尼温域较单层材料的明显变宽.SEM-EDX对材料梯度结构的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梯次化IPN材料宏观组成上存在梯度结构;存在独立的组成和结构均匀的各层结构;层间过渡区域为组成连续变化的梯度结构.TEM检测结果表明:材料的梯度区域较每层区域具有更加精细、均匀的双相连续微观结构.并且通过梯次化涂层工艺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以改善,涂层综合性能较好.

关键词: 聚氨酯 , 乙烯基酯树脂 , 梯次化IPN , 阻尼性能

AgCu+nano-Al2O3复合钎料钎焊TC4合金与Al2O3陶瓷:界面结构及接头性能

赵一璇 , 王美荣 , 宋晓国 , , 冯吉才 , 王昕

稀有金属

通过向AgCu共晶钎料中添加nano-A12O3增强相(2%,质量分数)并采用高能球磨的方法获得了AgCu+nano-Al2O3复合钎料(AgCuC钎料).采用AgCuC钎料实现了TC4合金与A12O3陶瓷的高质量钎焊连接,确定了TC4/AgCuC/Al2O3钎焊接头的典型界面组织结构为:TC4/a-Ti+Ti2Cu扩散层/Ti3Cu4层/Ag(s,s)+Ti3Cu4+TiCu/Ti3Cu4层/Ti3(Cu,A1)3O层/A12O3.Nano-A12O3的添加抑制了钎缝中连续的Ti-Cu化合物层的生长,同时在钎缝中形成了颗粒状Ti-Cu化合物相增强的Ag基复合材料,改善了钎焊接头的界面组织.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各反应层厚度逐渐增加,颗粒状Ti-Cu化合物不断长大,Ag基复合材料组织逐渐细小.当钎焊温度T=920℃,保温时间t=10 min时接头抗剪强度达到最大为67.8 MPa,典型断口分析表明:压剪过程中,裂纹起源于钎角处并沿钎缝扩展后转入Al2O3陶瓷,最终在Al2O3陶瓷母材侧发生断裂.

关键词: TC4合金 , 复合钎料 , Al2O3陶瓷 , 钎焊 , 界面结构

LB技术制备ATO超薄膜

冀鸽 , 强亮生 , 万山红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选用SnCl4·5H2O和SbCl3为基本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掺锑氧化锡(ATO)沉淀,经胶溶制得ATO纳米水溶胶,将其溶于纯水并作为亚相,采用LB膜技术制备了10 mm×30 mm ATO复合膜,烧结处理后制得ATO超薄膜,采用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对热处理前后的薄膜进行了形貌、组成、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是均匀性和覆盖度较高的ATO超薄膜.

关键词: ATO , LB膜技术 , 硬脂酸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