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460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导电玻片上氧化亚铜膜的电沉积和表征

陈志钢 , 一文 , 贾志杰 , 张丽莎 , 李家麟 , 余颖

无机材料学报

研究了用简单铜盐通过阴极还原氧化亚铜的电化学行为,讨论了些工艺因素对 在导电玻片上电沉积Cu2O薄膜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Cu2O薄膜分别用台阶仪、X射线 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表征.得到的较佳工艺 条件为:电势-0.22--0.45V(vs SCE),温度为60℃,pH值为5.5-6.0,(CH3COO)2Cu浓度为 0.015-0.04mol/L.表征结果发现,随池温的升高,晶粒尺寸从0.2μm增加到0.4μm,60℃沉积 的Cu2O薄膜开始具有(111)面择优取向,Cu2O膜纯度高,薄膜表面呈网络多孔结构.

关键词: 氧化亚铜 , electrodeposition , film , characterization

导电玻片上氧化亚铜膜的电沉积和表征

陈志钢 , 一文 , 贾志杰 , 张丽莎 , 李家麟 , 余颖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5.02.017

研究了用简单铜盐通过阴极还原氧化亚铜的电化学行为,讨论了些工艺因素对在导电玻片上电沉积Cu2O薄膜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Cu2O薄膜分别用台阶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表征.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电势-0.22~-0.45V(vs SCE),温度为60.C,pH值为5.5~6.0,(CHaCOO)2Cu浓度为0.015~0.04mol/L.表征结果发现,随池温的升高,晶粒尺寸从0.2μm增加到0.4μm,60.C沉积的Cu2O薄膜开始具有(111)面择优取向,Cu2O膜纯度高,薄膜表面呈网络多孔结构.

关键词: 氧化亚铜 , 电沉积 , , 表征

对“连轧张力公式”一文的讨论

张树堂

金属学报

<正> 关于连轧张力微分方程,Phillips最早建立目前常用的下式: (dσ)/(dt)=(E/l)(V′_2-V_1) (1)以后,也建立另方程: (dσ)/(dt)=(E/l)[V′_2-V_1(1+ε)](1+ε) (2)不同意前人观点又建立方程: (dσ)/(dt)=(E/l)(V′_2-V_1)(1+ε)~2 (3)张进之对连轧数学模型进行了深究,最近发表了连轧张力微方方程的种新的表达形式: (dσ)/(dt)=(E/l)(V′_2-V_1)(1+ε) (4) 我认为上述方程(1)至(4)虽形式不同,但无原则上的区別,而且方程(2)较为严格。现讨论如下:

关键词:

对“提高FeAl_(16)合金磁性能的探讨”一文的讨论

刘伯昌

金属学报

<正> “提高FeAl_(16)合金磁性能的探讨”一文的作者对FeAl_(16)合金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μ_(0.005)=34800高/奥,μ_(max)=189000高/奥的可喜成果。但对取得FeAl_(16)合金高性能的分析,我有以下不同的看法: 1.作者认为提高FeAl_(16)合金的磁导率,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Fe_3Al有序度,其最主要的实验依据是FeAl_(16)合金的膨胀分析(见原文中的图1)。从这个膨胀分析来看,在500℃附近有转折点,转折点以上和以下的平均线膨胀系数的斜率迥然不同,说明500℃以下和以上属不同相的合金,即在500℃发生FeAl?FeAl相的转变。这结果与Fe-Al合金相图是符合的。但是这个膨胀分

关键词:

“横鍛及横軋时金属的变形与破裂的研究”一文的討論

张作梅 , 黎俊结

金属学报

<正> 张作梅、黎俊结(作者):阅读了张顺天同志在“‘横锻及横轧时金属的变形与破裂的研究’一文的讨论”中的意见,感到其中提出的问题,有些是比较重要的,也是目前在横锻及横轧过程中没有完全解决的,这是值得进步讨论或继续进行研究的。下面提出些看法: 1.关于横锻及横轧的变形与破裂,前人的工作虽然不少,但结论尚不致。

关键词:

对“论J积分和裂纹顶端张开位移间的关系”一文的意见和讨论

金属学报

<正> 读者: 刊载于《金属学报》第11卷(1975年)第2期第174页上的“论J积分和裂纹顶端张开位移间的关系”一文,翻阅以后,碰见有处排印错误和两个问题。为了学报能办得更好,研究工作能作得更好,提出来供有关同志参考。 1.“T (?)u/(?)x”应是“T·(?)u/(?)x”。 2.在数学存在论与物理现象两方面,都没有个“塑性应变能密度”存在。dwp应改为(?)w_p,即微塑性应变功密度,非全微分型。 3.在固体力学领域内只有个应变能密度,即弹性应变能密度w:

关键词:

“横锻及横轧时金属的变形与破裂的研究”一文的讨论

张顺天

金属学报

<正> 1.张作梅和黎俊结同志所作“横锻及横轧时金属的变形与破裂的研究”一文报道的工作,试图进步解决横轧及料轧过程中金属的变形与中心破裂问题。根据问题的发展经过与争论焦点,可认为如果用横锻实验来证明横轧下金属破裂前中心部分究竟是否发生塑性变形,问题的关键在于设法表明:在横锻时,微小压缩量能否使坯料中心发生塑性变形。张、黎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是值得重视的。不过,从他们的结果看,尚有若干问题值得商榷。譬如,多次压缩旋转横锻的实验结果是:“当压缩率为0.7%时,各变形指标都是在外层最大,沿着中心的方向变形逐渐减少,在坯料中心区变形最

关键词:

“液态镓-銻系合金中组分銻的蒸气压”一文的討論

金属学报

<正> 朱锡熊:由赵彭年和莫金璣同志所作“液态鎵-锑系合金中组分锑的蒸气压”一文的突验数据,可以进步了解到有关Ga-Sb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赵、莫在720°,750°和780℃测定了x_(Sb)=0.30-1.00成分范围的Ga-Sb溶液中组元Sb的蒸气压,因原数据比较散乱,欲根据其原始数据进行分析,需要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先按原始数据画出三个温度的lg P_(Sb_4)-x_(Sb)的光滑曲线,由曲线读出不同x_(Sb)成分时的lg P_(Sb_4)值。固定溶液的成分,再以lg P_(Sb_4)对1/T作直线,由直线读出该成分对应于上述三个温度的1g P_(Sb_4),也即组元Sb的蒸气压。两次处理的曲线示于图1,取出的组元Sb的蒸气压(毫米汞柱)列于表1。

关键词:

对“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微裂纹的研究”一文的意见的讨论

金属学报

<正> 编者: 本刊第16卷(1980年)第1期第118—119页在“读者·作者·编者”栏内刊载《对“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微裂纹的研究”一文的意见和讨论》,其中作者回答是从作者之致王者昌信中摘录的,未经作者复核。1980年6月5日作者来信撤换以前刊载的作者回答,声明公开学术讨论,以下列意见为准。

关键词:

“论磨矿机的临界转速”一文的讨论

克衍 , 王增图

金属学报

<正> () 对王给国外学者所进行的磨矿机临界转速研究的评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转速是球磨机的重要参数。Fischer在1886年就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球磨机合理转速的经验式n=23-28/D~(1/2),(D为球磨机内径,米;n为转速,转/分)。1904年,他又提出了临界转速的经验式:n=40/D~(1/2)。次年,White从理论上导出了有名的、亦即目前所通用的“临界转速”的公式: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46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