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
呼佳瑞
,
苗瑞
,
吕永涛
,
王旭东
膜科学与技术
以聚砜超滤膜为基膜,通过间苯二胺(PDA)与均苯三甲酰氯(TMC)界面聚合制备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系统地考察了界面聚合条件对所得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及膜对不同类型的无机盐的分离性能.详细表征了基膜与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和接触角.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为:PDA质量分数1.5%,TMC质量分数0.1%,水相浸泡时间3 min,反应时间20 s,热处理温度80℃,热处理时间3 min.在0.6 MPa下,对2 000 mg/L的MgSO4的截留率和通量分别为95.6%和7 L/(m2·h).复合膜对四种不同类型无机盐的截留率的次序依次为Na2SO4>MgSO4>NaCl>MgCl2.此外,表面形貌和接触角研究表明通过界面聚合在基膜表面形成了一层聚酰胺功能层.
关键词:
复合纳滤膜
,
间苯二胺
,
均苯三甲酰氯
,
界面聚合
王元
,
王磊
,
王旭东
,
呼佳瑞
,
吕永涛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5.03.001
以聚砜(PSf)为基膜,间苯二胺(MPD)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为反应单体,通过界面聚合制备聚酰胺复合纳滤膜.考察了复合催化剂三乙胺(TEA)和樟脑磺酸(CSA)及反应条件对纳滤膜功能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TEA和CSA的质量比为1/2时,随着复合催化剂中TEA的质量分数从0.5%增加到3%,纳滤膜功能层密度增大,表面粗糙度和水接触角下降,膜通量明显升高,但纳滤膜的截留率及其对盐的选择顺序基本不变.在TEA质量分数为2%、反应时间40 s、热处理温度80℃和热处理时间3 min的最优条件下,所得复合纳滤膜对2 g/L MgSO4溶液的截留率为93.2%,通量为16 L/(m2·h).在0.2~1.0 MPa的操作压力下,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分离性能稳定.
关键词:
纳滤膜
,
界面聚合
,
复合催化剂
,
超薄功能层
马骊娜
,
方大为
,
王克敏
,
聂俊
,
马贵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5.06.023
本研究采用静电喷雾法,以壳聚糖为基质材料,康普瑞丁为模型药物制备微球.实验中采用AcOH/H2O和AcOH/H2O/EtOH两种溶剂,分析了微球形貌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因素,并且对CS-CA4微球的缓释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溶剂配比及乙醇和康普瑞丁的加入会使壳聚糖微球呈球状、中间塌陷的类球状、棒状等不同形貌,微球粒径存在较大差异;通过AcOH/H2O/EtOH复合溶剂将疏水性药物康普瑞丁载入壳聚糖微球,制备出的壳聚糖/康普瑞丁载药微球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仅为0.27μm;使用戊二醛蒸汽交联48h的微球缓释效果明显.
关键词:
静电喷雾
,
壳聚糖
,
康普瑞丁
,
微球
吕茜茜
,
高苏亚
,
夏冬辉
,
李华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49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0),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采用2种方法计算不同温度下其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同时对2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确定了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供能体-受能体间的作用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并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双醋瑞因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是以静态猝灭为主;结合距离r=2.88 nm,能量转移效率E=0.273 8,二者主要凭借氢键和范德华力进行结合.
关键词:
双醋瑞因
,
人血清白蛋白
,
荧光光谱法
,
相互作用
雷雯
,
张凌怡
,
万莉
,
朱亚仙
,
覃飒飒
,
张维冰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0977
以具有22个不同种类手性中心的新型大环抗生素伊瑞霉素为手性选择器,基于环氧基团高反应活性的特征,将伊瑞霉素用一步法键合到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表面制备伊瑞霉素键合手性毛细管整体柱.通过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证实该制备方法可在较宽的pH范围(6.0~9.0)内进行,方法简单易行,反应条件温和.应用制备的手性毛细管整体柱在毛细管电色谱模式下,对5种手性氨基酸对映体和手性药物罗格列酮对映体进行拆分,均得到了基线分离,说明伊瑞霉素手性固定相具有较强的手性拆分能力.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6种对映体的分析时间均小于4 min,分析速度快.通过对有机调节剂、缓冲液pH值和缓冲盐浓度等分离条件进行系统考察,初步探讨了该手性毛细管整体柱对不同溶质的手性识别机理.
关键词:
伊瑞霉素
,
大环抗生素
,
手性整体固定相
,
毛细管电色谱
,
对映体
郭宏宇
,
孙文彧
,
白令安
,
王文东
,
宋庆元
,
段明新
,
冯嘉
黄金
doi:10.11792/hj20170503
在新林-呼中地区森林沼泽-冻土景观区,开展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探讨该区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分布、元素组合特征和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为下一步划分成矿远景区,开展地球化学找矿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该区具备中高温热液型Cu、Pb、Mo、Au多金属矿成矿条件;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区和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区Cu、Pb、Zn、Mo、Au显著富集,强烈分异,是寻找Pb、Cu、Mo、Au多金属矿化(床)的有利地段;区域异常与燕山早期酸性侵入体密切相关,应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侵入、喷发以及构造运动强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测量
,
地球化学特征
,
因子得分
,
聚类分析
,
元素组合特征
,
找矿意义
,
黑龙江省新林-呼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