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
周顺莉
,
刘春花
,
梁岩
涂料工业
通过抗菌测试为CT纳米催化剂筛选合适的基底材料、确定CT纳米催化剂添加量;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状态及涂层微观形态;通过测定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ˉ)、丙二醛(MDA)等活性氧(ROS)指标对其抗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无机硅胶粘合剂作基底材料的抗菌涂层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当CT纳米催化剂在无机硅液体中的添加量为0.3 g/L时,具有最好的抗菌效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达到了40% ~ 5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含0.3 g/L CT纳米催化剂的抗菌涂层对金黄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涂膜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反应液中·O2ˉ、·OH、MDA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ROS生成和氧化应激在CT涂膜抗菌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且不依赖光照条件.
关键词:
抗菌涂层
,
CT纳米催化剂
,
抗菌性能
朱俊廷
,
简贤
,
王定川
,
周祚万
材料导报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螺旋碳纤维,通过XRD、EDX和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采用研磨方法考察了螺旋结构的破坏情况,并对比了研磨前后样品的低温磁性.结果表明,在有效去除催化剂的情况下,螺旋形貌被破坏以后,碳纤维的抗磁性信号增强.基于单电子受缚于螺旋线的物理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螺旋形貌具有顺磁响应,并阐释了其产生机理.
关键词:
螺旋碳纤维
,
顺磁响应
,
手征性破缺
解凤霞
,
张逢星
,
薛凝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3.018
利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顺丁烯二酸酐在N2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失重过程,得出失重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和动力学参数.顺丁烯二酸酐在温度为110-160℃,质量损失率>98%.通过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得出热失重过程的气体产物为顺丁烯二酸酐气体,该失重过程的实质是顺丁烯二酸酐的升华过程.在质量损失率a为0.2~0.9范围内,用迭代的等转化率法求得失重过程的活化能为(75.147±0.48)KJ/mol.与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出的Ea((75.064 5±1.239)kJ/mol)吻合.由此推出,顺丁烯二酸酐的失重过程可以用单一的机理函数来描述,排除了存在多个分解反应步骤相互重叠的可能性;并用主曲线法确定了失重过程的最可几机理函数的积分式G(a)=1-(1-a)m(m=0.813 9±0.02);由Ea和G(a)求得速率方程中的指前因子In(A/s-1)为23.57±0.018.
关键词:
顺丁烯二酸酐
,
等转化率法
,
主曲线法
,
热分析动力学
萧聪明
,
叶俊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6.014
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比和介质中水含量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羧化度和取代度的影响,获得了顺丁烯二酸酐与淀粉进行酯化反应的较适宜条件为6 g淀粉与6 g顺丁烯二酸酐以6 mL吡啶为催化剂,30 ℃下在7 mL水和30 mL 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介质中反应9 h,制得羧化度及取代度分别为34.7%和0.868的顺丁烯二酸淀粉单羧基酯. 12 g淀粉与10 g顺丁烯二酸酐在1.5 g过硫酸钾的引发下,95 ℃下以30 mL水为介质反应4 h,也得到羧化淀粉衍生物,其羧化度及取代度分别为42.7%和1.22. FTIR分析确定了上述2种反应产物的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2种淀粉衍生物的结晶度均低于纯淀粉.
关键词:
淀粉
,
顺丁烯二酸酐
,
羧化
王则力
,
罗坤
,
樊建人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在管道中直径80μm的颗粒对顺列10×10管束的碰撞和磨损.圆管与流场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内嵌边界方法进行计算并得到流场结构.颗粒的运动采用了拉格朗日跟踪方法计算并与流场之间进行了双向耦合.计算分析了沿流向以及垂直于流向各排管束受到颗粒的碰撞产生的磨损量.计算结果表明沿流向第三排管束以后的各排管束应采取防磨措旌.
关键词:
顺列管柬磨损
,
内嵌边界法
,
直接数值模拟
刘祝东
,
刘洋
,
杨一昆
,
熊惠周
,
高文桂
,
余尧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1.02.009
提出了测定顺铂注射液中顺铂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精确度为0.45%(n=8),顺铂的回收率为99.7%.该法也能用于顺铂注射液中杂质反铂的测定,实现顺铂与水合物、三氯氨铂(铂B)的分离.提出了用氯化钠溶液替代空白溶剂(顺铂注射液所用的溶剂简称)作为顺铂对照品溶剂的可能性.
关键词:
顺铂注射液
,
高效液相色谱
,
分析
关昕
,
孟延军
钢铁研究
论述了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总结了近年来超高周疲劳的研究成果包括超高周疲劳的典型特征如S-N曲线、裂纹起源、起裂机理、影响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因素等,介绍了超高周疲劳的常用实验手段,提出了今后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超高周疲劳
,
S-N曲线
,
疲劳裂纹萌生
,
超声疲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