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0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废旧电池溶胶-凝胶-水热耦合法制备Mn-Zn铁氧体的研究

席国喜 ,

硅酸盐通报

以硝酸溶解废旧碱性锌锰电池所得的溶液为原料,在溶胶-凝胶法的基础上,与水热方法耦合,制备出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锌铁氧体.经IR、XRD对所得锰锌铁氧体的结构进行了确证,利用VSM测试了材料的磁性能,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锰锌铁氧体的最适宜条件为:干凝胶自蔓延燃烧后维持200℃温度0.5h后,在200℃条件下水热反应4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锰锌铁氧体的磁性能参数为饱和磁化强度为58.490 emμ/g,7.8311 emμ/g,矫顽力为69.559 Oe,具有较为优良的磁性能.

关键词: 废旧碱性锌锰电池 , 溶胶-凝胶-水热 , Mn-Zn铁氧体

蓖麻油基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固化膜性能

黄家健 , , , 杨卓鸿 , 袁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4.005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乙二醇(PEG)、聚己二酸丁二醇、蓖麻油(CO)、二羟甲基丙烯酸(DMPA)、双酚A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蓖麻油基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通过配方优化获得了综合性能良好、高绝缘性、高附着力的绝缘油墨用PUA树脂.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导电和接触角测定等对树脂及固化膜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CO基团处的特征吸收峰的消失,氨基甲酸酯键及C=C特征峰的出现表明了整个反应体系是朝着实验设计的方向进行的;随着CO/PEG摩尔比的增加,PUA低聚物的耐热性提高,导电性能减弱.同时探讨了CO/PEG摩尔比,CO/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摩尔比和DMPA含量等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PEG摩尔比为1/6,CO/PBA摩尔比为1/3,PBA/PEG为1/2,DMPA的质量为所有组分总质量的1.5%时,光固化后的涂膜综合性能优异.

关键词: 生物质 , 蓖麻油 , UV固化 , 聚氨酯 , 绝缘油墨 , 电子材料 ,

常温自交联型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乳液的研究进展

袁腾 , , , 黄家健 , 涂伟萍 , 杨卓鸿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3.003

详细介绍了常温自交联型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乳液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环氧树脂水性化的途径及各自的特点,主要包括直接乳化法、相反转乳化法、自乳化法和固化剂乳化法等.介绍了常温自干型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羰基与酰肼基团室温自交联、硅氧烷室温自交联、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室温自氧化交联、异氰酸酯基团室温自交联、基于Michael加成反应的室温交联、氮丙啶与羧基的室温交联、环状碳酸酯与胺基的室温交联、脂环族环氧基团与羧基的室温交联、金属离子与羧基、磺酸基等螯合作用室温交联、辐射固化型常温自交联、常温多重自交联和包埋固化剂型室温自交联等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其机理.最后,指出了常温自交联型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单组份 , 常温自交联 , 水性环氧树脂 , 纳米粒子 , 乳液 , 稳定性

环氧改性自干型水性醇酸树脂的影响因素分析

袁腾 , , , 黄家健 , 涂伟萍 , 杨卓鸿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8.023

采用亚麻油、甘油、邻苯二甲酸酐以及顺丁烯二酸酐作为原料合成醇酸树脂,并在酯化反应中后期加入环氧树脂,利用醇酸树脂分子端羧基与环氧基的反应对醇酸树脂进行改性.环氧树脂的分子量越大,在溶剂中溶解度越小,与醇酸树脂的混溶性越差;醇酸树脂的酸值越低,与环氧树脂的混溶性越差,经环氧树脂改性后的醇酸树脂,分子量分布相对较窄,而且大分子量组分的比例明显增加,证明环氧树脂确实起到了增加醇酸树脂分子量、改善其涂膜性能的作用.选用中等分子量的环氧树脂E-20,用量为理论计算值的90%左右,质量分数为19%,最佳投料时间为35~40 mg KOH/g,此时环氧树脂与醇酸树脂的混溶性好,反应程度高,产物基本透明,粘度适宜.

关键词: 水性醇酸 , 环氧 , 苯乙烯 , 丙烯酸 , 改性 , 影响因素

磨矿工艺改造实践

刘立新 , 陈广华 ,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12.013

五龙金矿磨矿系统由于经过多次改造形成了不合理的流程结构和设备配置,使工艺指标落后,能耗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磨矿工艺进行了系统的技术改造及设备合理配置,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提高了设备的配置水平,改善了工艺指标.

关键词: 磨矿工艺 , 降低能耗 , 工艺指标

超高疲劳的研究进展

关昕 , 孟延军

钢铁研究

论述了超高疲劳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总结了近年来超高疲劳的研究成果包括超高疲劳的典型特征如S-N曲线、裂纹起源、起裂机理、影响超高疲劳行为的因素等,介绍了超高疲劳的常用实验手段,提出了今后超高疲劳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超高疲劳 , S-N曲线 , 疲劳裂纹萌生 , 超声疲劳实验

TC17合金低疲劳性能与低疲劳断口形貌

张翥 , 惠松骁 , 路纲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2.z1.079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TC17合金低疲劳性能和断口形貌,确定了不同温度下合金低疲劳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合金棒材低疲劳断口形貌特征.

关键词: 疲劳 , 断口形貌 , TC17钛合金

疲劳和低疲劳统一的能量表征方法研究

许超 , 张国栋 , 苏彬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8.016

对高疲劳和低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将高疲劳和低疲劳统一表征的能量形式参量.用统一的能量形式表征参量对高温合金GH141的760℃高疲劳和低疲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用1Cr11Ni2W2MoV钢500℃和粉末盘材料FGH95的600℃高温低疲劳和高疲劳数据对统一表征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用能量形式的表征参量能够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

关键词: 疲劳 , 疲劳 , 寿命预测 , 能量表征 , 高温合金

超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探讨

宋亚南 , 徐滨士 , 王海斗 , 张玉波 , 邢志国

稀有金属

分析了金属材料超高疲劳断口形貌特征,介绍了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和基于位错理论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并结合前期有关金属材料超高疲劳行为的试验数据,对2种预测模型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位错理论的寿命预测模型较为准确;而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随着疲劳寿命的增加而降低,即材料组织缺陷萌生成为疲劳裂纹阶段占据疲劳寿命的绝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高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方向: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特别是裂纹源表面萌生和内部萌生的竞争性机制;建立大样本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以工程构件的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基础,精确评价超高疲劳寿命.

关键词: 超高疲劳 , 寿命预测 , 断口形貌 , 预测误差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