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双喜
,
冯尚申
,
蔡培阳
,
李勤涛
,
吴建波
,
周英
,
陈卫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定向凝固方法制各Ni50-xMn29+xGa21(x=0~4)系列多晶合金,并研究合金组分对马氏体相变温度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3时,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Ms随着x的增大而升高,而马氏体相变滞后△T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3时,Ms升高到309.6 K,居里温度Te为360 K;但是随着合金中Mn继续替代Ni,即x=4时,Ms降低到283.2K,Te为362 K.室温下测量Ni47Mn32Ga21样品的磁感生应变,无应力下其饱和磁感生应变值达到了-700×10-6,对应的磁场强度为4.5×105A/m.
关键词:
Ni-Mn-Ga合金
,
定向凝固
,
马氏体相变
,
磁感生应变
陈伟
,
唐凌燕
,
周英
,
陈刚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02.021
目的:研究锌镍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对锌镍合金电镀工艺进行优化,获得镀液配方。通过中性盐雾试验评判优化后的锌镍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并与镀锌层和镀镉层进行对比。分析主盐、络合剂、pH值、电流密度、温度等对镀层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最优配方为:氧化锌6~14 g/L,硫酸镍20~30 g/L,氢氧化钠100~140 g/L,光亮剂4~6 g/L,络合剂50~70 g/L。该配方获得的锌镍合金镀层在中性盐雾实验中,出白锈的时间可以达到720 h以上。结论锌镍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优良,优于镀锌层和镀镉层。
关键词:
电镀
,
锌镍合金
,
耐腐蚀性
,
中性盐雾试验
宋刘斌
,
李新海
,
王志兴
,
郭华军
,
肖忠良
,
周英
功能材料
采用电化学-量热法对LiFePO4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循环产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ANSYS模拟了稳态温度场.结果表明,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的总热效应表现为放热现象,发热量和热生成率均与充放电倍率成线性关系,随着倍率的增大而增大.充放电倍率和工作温度对电池内部温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倍率条件下,工作温度越高,电池内部温度场分布均匀性越差.在相同工作温度下,充放电倍率越大,电池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越差.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热行为
,
LiFePO4
,
热模型
,
温度场
黄关葆
,
周英
,
武荣瑞
,
徐僖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4.08.013
用放大实验制得了PEN-PET共聚酯,通过双轴拉伸制成薄膜,对薄膜的干热收缩率、声速取向因子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萘二甲酰含量、拉伸工艺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PEN含量的增加,共聚酯薄膜的干热收缩率降低,声速取向因子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
共聚酯
,
薄膜
,
性能
蔡培阳
,
冯尚申
,
薛双喜
,
周英
,
陈卫平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9.03.018
采用还原扩散方法制备了NiMnGaSi合金粉末,并粘结成磁体.磁测量表明粘结磁体的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为308 K,居里温度TC为358 K.磁致应变测量发现粘结NiMnGaSi磁体在300 K、0.7 T的磁场下具有0.56%大磁致应变.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还原扩散法
,
粘结
,
马氏体相变
,
磁致应变
,
NiMnGa合金
刘雄伟
,
潘博文
,
郭丰敏
,
曹煜
,
刘雄利
,
周英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434
在不加催化剂和溶剂条件下,由取代吲哚和取代苯甲醛合成15个已知的双吲哚烷基化合物,反应无溶剂污染,反应条件温和,收率为65% ~91%.讨论了反应速度和取代基的关系,探讨了缩合反应的机理.并用1 H NMR、13C NMR、IR和HRMS等技术手段确定了产物结构.
关键词:
醛
,
双吲哚烷基类化合物
,
吲哚
周英
,
黄明辉
,
钟掘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了铝铸轧的前箱及铸嘴型腔的流场的有限元分析的计算标准;采用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的FLOTRAN模块对型腔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对计算结果运用ANSYS自带的后处理技术及使用MATLAB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了处理,比较了两种模拟工况的流场模型的出口速度线图,并参照两次现场实验的现象及数据,定量讨论了流场有限元计算的出口速度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及其与出板速度、出口开口度大小等因素的关系.总结了流场有限元计算的许用不均匀度,即稳定生产所要求的流场波动限度的标准的取值范围及其适用条件,为未来有限元分析计算确定了初步依据.
关键词:
铸轧
,
流场
,
有限元分析
,
许用不均匀度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钢铁
氯来源、种类和燃烧物中氯浓度对燃烧过程中二垩英生成有重要影响.在实验燃烧炉中研究1 073K温度下上述三种因素对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影响.二垩英生成浓度在相同氯源和种类条件下与燃烧物中氯含量几乎成正比,且受氯源明显影响.如有机氯化合物或无机氯化物.即使对无机氯化物,在有活性氯存在时也会生成高浓度二垩英,如由盐和面粉形成的水化物中的活性氯.
关键词:
氯源
,
氯种类
,
燃烧过程
,
二垩英/呋喃
,
水化物
,
P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