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34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黏度指数改进剂HSD的增粘机理

李林 , , , 陈正广 , 惠江涛 ,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对聚苯乙烯-氢化聚二烯嵌段共聚物(HSD)改性的150SN润滑基础油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HSD具有优异的增粘能力和抗剪切稳定性。动态激光光散射实验表明HSD在溶液中是以胶束形式存在,胶束的流体力学半径(Rh)对温度有依赖性。温度升高,HSD的流体力学半径逐渐增大,在45℃左右,流体力学半径突然减小。实验发现不同的溶剂有不同的转变温度,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动态流变测试表明随着频率的增加,加入HSD的基础油的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均增加。在低频时主要表现为弹性效应,高频时则主要表现为粘性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润滑油的损耗模量逐渐减小,其弹性模量在60℃左右有一个转折点。

关键词: 黏度指数改进剂 , 聚苯乙烯-氢化聚二烯嵌段共聚物 , 流体力学半径 , 增粘机理

黏度指数改进剂HSD的分子结构

张君花 , 李林 , , ,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对黏度指数改进剂氢化苯乙烯/共轭二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HSD)进行了FT—IR、1H—NMR和DSC测试,研究表明,HSD是一种高度氢化的高丁二烯含量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1850%,丁二烯的质量分数为81.50%,丁二烯氢化度为98.20%。通过凝胶色谱GPC测试,HSD12F数均分子量为4.59×10^5g/mol,单臂数均分子量为6.47×10^5g/mol,表明HSD12F是一种星型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其臂数为7.10,耦合效率为86.44%,耦合效率越高,增粘性能越好。通过DSC测试,表明HSD12F软段氢化丁二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6℃,不存在微晶结构。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 , 共轭二烯烃共聚物 , 黏度指数改进剂 , 分子结构

SEBS改性再生鞋用橡胶微发泡材料

王勇 , , 李璐 ,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充油的SEBS、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偶氮二甲酰胺(AC)、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纳米白炭黑对再生橡胶(RR)进行改性,使之能够适用于鞋用改性微发泡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充油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能显著改善再生橡胶的加工流动性;EVA可使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而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白炭黑的加入,使材料的撕裂强度及硬度上升,但白炭黑用量超过10%后,会导致材料的发泡倍率过小.改变发泡剂内AC和交联剂DCP的用量,可对再生橡胶微发泡材料的密度进行调整.最终,得到了密度为0.8 g/cm3~1.0/cm3的微发泡材料,此材料可用于皮鞋、运动鞋等鞋类产品的大底,具有普通橡胶硫化底的优异性能.

关键词: 再生橡胶 , 微孔发泡 ,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工程陶瓷三向包封预应力磨削技术研究

王健全 , 田欣利 , 张保国 , 唐修检 , 王鹏晓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金属三向包封待磨削陶瓷工件,推导了向包封技术预加压应力、阻止裂纹系统向材料纵深与边缘扩展的作用机理,建立了三向包封磨削加工应力与应变叠加模型,认为向包封对工件的压应力超过磨削产生的拉应力时,磨削工件表层形成残余压应力.开展了三种陶瓷材料的三向包封磨削实验,发现向包封磨削工件未出现表面损伤和边缘缺陷,改变磨削用量和砂轮参数,测量工件断裂强度以及平行磨削方向与垂直磨削方向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向包封技术使Si3N4陶瓷磨削强度提高13.2~48.9 MPa,大切深加工提升幅度可达262.7 MPa;两个测量方向上周向包封工件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说明提出的应力叠加模型是正确的.

关键词: 工程陶瓷 , 向包封 , 预应力加工 , 应力叠加理论 , 断裂强度

正交机织复合材料低弯曲疲劳力学性能有限元模拟

汪金花 , 方芳 , 杨格 , 吴利伟 , 孙宝忠

复合材料学报

为了深入理解三正交机织复合材料(3DOWC)疲劳性能,改进材料抗疲劳设计,结合三正交机织复合材料试样经纱方向准静态三点弯曲及60%应力水平下的三点弯曲疲劳实验与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全尺寸三实体模型,研究了三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在低循环载荷下的弯曲疲劳性能,经分析得到循环加载下模型应力分布情况和疲劳损伤形态.结果表明:经纱为材料最重要的承载部件,中间加载区域为材料应力集中区,损伤主要位于应力集中区的Z纱通道处的经纱上,随着循环增加,逐渐在中心加载区域的上部和下部形成三角形损伤区域,该研究在复合材料设计与优化中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正交机织复合材料 , 弯曲疲劳 , 力学性能 , 有限元分析 , 应力分布 , 疲劳损伤

超高疲劳的研究进展

关昕 , 孟延军

钢铁研究

论述了超高疲劳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总结了近年来超高疲劳的研究成果包括超高疲劳的典型特征如S-N曲线、裂纹起源、起裂机理、影响超高疲劳行为的因素等,介绍了超高疲劳的常用实验手段,提出了今后超高疲劳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超高疲劳 , S-N曲线 , 疲劳裂纹萌生 , 超声疲劳实验

TC17合金低疲劳性能与低疲劳断口形貌

张翥 , 惠松骁 , 路纲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2.z1.079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TC17合金低疲劳性能和断口形貌,确定了不同温度下合金低疲劳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合金棒材低疲劳断口形貌特征.

关键词: 疲劳 , 断口形貌 , TC17钛合金

疲劳和低疲劳统一的能量表征方法研究

许超 , 张国栋 , 苏彬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8.016

对高疲劳和低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将高疲劳和低疲劳统一表征的能量形式参量.用统一的能量形式表征参量对高温合金GH141的760℃高疲劳和低疲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用1Cr11Ni2W2MoV钢500℃和粉末盘材料FGH95的600℃高温低疲劳和高疲劳数据对统一表征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用能量形式的表征参量能够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

关键词: 疲劳 , 疲劳 , 寿命预测 , 能量表征 , 高温合金

焊接接头材料低疲劳断口的分形分析

倪玉山 , 程光旭 , 匡震邦

金属学报

对16MnR压力容器用钢焊接接头应变控制的低疲劳试验,运用计算机视觉系统测量疲劳断裂粗糙表面,用二变差法(Variation Method)计算了断口(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的Hausdorff数,发现其随循环滞回能的增加而降低,焊接热影响区断口的Hausdorff数的变化比焊缝金属断口的Hausdorff数变化大;建立了疲劳寿命同Hausdorff数的关系,说明分形数愈大疲劳寿命愈长。

关键词: 焊接接头 , low-cycle fatigue , fractograph

超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探讨

宋亚南 , 徐滨士 , 王海斗 , 张玉波 , 邢志国

稀有金属

分析了金属材料超高疲劳断口形貌特征,介绍了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和基于位错理论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并结合前期有关金属材料超高疲劳行为的试验数据,对2种预测模型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位错理论的寿命预测模型较为准确;而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随着疲劳寿命的增加而降低,即材料组织缺陷萌生成为疲劳裂纹阶段占据疲劳寿命的绝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高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方向: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特别是裂纹源表面萌生和内部萌生的竞争性机制;建立大样本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以工程构件的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基础,精确评价超高疲劳寿命.

关键词: 超高疲劳 , 寿命预测 , 断口形貌 , 预测误差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93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