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强
,
成旭东
连铸
对板坯动态二冷配水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板坯凝固坐标体系和凝固传热模型微分方程的建立,确立了连铸板坯二维非稳态传热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组,根据实际浇注条件依据目标表面温度控制原理动态地设定各二冷区水量,对铸坯表面温度进行在线控制,实现对铸坯温度场的优化,动态二冷配水对提高板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动态
,
二冷配水
,
传热模型
,
板坯质量
付春梅
,
刘三康
,
李章万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6.009
建立了强极性的非蛋白氨基酸三七素在石墨化碳色谱柱上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Thermo Hypercarb石墨化碳柱(100 mm×4.6 mm,5 μm)为分离柱,以0.05 mol/L NaH2PO4(H3PO4调pH 2.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于柱温80 ℃、检测波长220 nm条件下分离检测.对三七素在石墨化碳柱上的保留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七素在石墨化碳柱上的保留机理仍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将建立的色谱条件用于三七药材中三七素的测定,进样量在0.22~4.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5%(n=9),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2.2%,分析速度快(三七素的保留时间不到3 min).
关键词:
多孔石墨化碳柱
,
三七素
,
保留机理
,
三七
查小琴
,
惠卫军
,
雍岐龙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8.06.015
研究了三种碳和钒含量不同的铁索体-珠光型非凋质钢的高周疲劳破坏行为,并与调质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高周疲劳性能与其微观组织特征有关.提高铁索体相硬度,其疲劳极限及疲劳极限比均提高,疲劳极限比最高可达0.60,远高于调质钢的0.50;热轧态粗大的网状铁索体-珠光体组织的疲劳性能较差,低于同等强度水平的高温回火马氏体组织.铁索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疲劳破坏机制不同于调质钢,其疲劳裂纹基本上萌生于试样表面的铁索体/珠光体边界,并优先沿着铁索体/珠光体边界扩展;对于同等强度水平的调质钢,不存在像铁索体那样的软相,因而易在试样表层粗大的夹杂物处萌乍疲劳裂纹.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
,
高周疲劳
,
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
,
微观组织
郑宏伟
,
唐荻
,
武会宾
,
杨柳
,
刘丽华
材料工程
采用光滑圆柱疲劳试样,通过对500MPa级针状铁素体钢进行轴向总应变控制模式的室温低周疲劳实验,研究了实验钢的循环应力-应变行为、应变-寿命特性及循环应力响应.结果表明:当总应变幅为临界应变幅时(△εt/2=0.35%),循环一开始就进入饱和状态,应力幅值保持不变;当总应变幅低于临界应变幅时(0.2%≤△εt/2<0.35%),实验钢表现出循环软化特性;当总应变幅高于临界应变幅时(0.35%<△εt/2≤0.6%),实验钢先表现出循环硬化,达到循环饱和后又表现出循环软化特性.疲劳断口的SEM分析表明,疲劳裂纹通常萌生于试样一侧的表面,具有多源性,且裂纹的扩展符合Laird的塑性钝化机制.
关键词:
针状铁素体
,
低周疲劳
,
循环应力-应变
,
应变-寿命
,
循环应力响应
汪娟
,
黄飞
,
黄仕文
,
梁小容
,
李彩新
,
古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12.008
采用碱解及酸解从废纸中提取纤维素纳米晶,并制备天然橡胶/废纸纤维素纳米晶/炭黑复合材料,研究了废纸纤维素纳米晶(PNC)部分取代炭黑后对天然橡胶硫化特性及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的PNC为棒状,直径为20~60 nm,长度为200~600 nm;力学性能表明当PNC替代炭黑量为10~15 phr时,力学性能能够保持甚至略高于45phr炭黑补强时的性能,从而可以达到减少炭黑用量和改善橡胶制品难以降解的目的.胶料的硫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下,随着PNC量的增加,硫化速率略微减小,同时PNC的加入使体系的反应活化能略微增加,即PNC的加入对硫化反应略有抑制作用但影响不大;PNC部分替代发黑后,Payne效应减弱,填料的网络化程度降低,胶料的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
废纸纤维素纳米晶
,
天然橡胶
,
硫化动力学
,
加工性能
关昕
,
孟延军
钢铁研究
论述了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总结了近年来超高周疲劳的研究成果包括超高周疲劳的典型特征如S-N曲线、裂纹起源、起裂机理、影响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因素等,介绍了超高周疲劳的常用实验手段,提出了今后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超高周疲劳
,
S-N曲线
,
疲劳裂纹萌生
,
超声疲劳实验
许超
,
张国栋
,
苏彬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8.016
对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将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统一表征的能量形式参量.用统一的能量形式表征参量对高温合金GH141的760℃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用1Cr11Ni2W2MoV钢500℃和粉末盘材料FGH95的600℃高温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数据对统一表征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用能量形式的表征参量能够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
关键词:
高周疲劳
,
低周疲劳
,
寿命预测
,
能量表征
,
高温合金
涂益友
,
刘响亮
,
蒋建清
,
蔡磊
,
卞建春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6.05.011
用TEM、XRD研究了强塑性变形(ε=2.60)SWRH72A钢丝经不同温度(100-400℃)退火处理后的微观结构变化.XRD分析显示强塑性变形引起SWRH72A钢丝中渗碳体回溶,部分碳原子溶入铁素体形成过饱和铁素体,过饱和铁素体中含碳量约0.34at%.由TEM分析可知强塑性变形钢丝经200-300℃退火,由于渗碳体颗粒的弥散析出,钢丝强度升高到2400MPa.退火温度进一步升高到400℃,渗碳体片开始球化,钢丝强度大幅降低,但塑性显著增加.
关键词:
珠光体钢
,
强塑性变形
,
渗碳体回溶
,
退火
宋亚南
,
徐滨士
,
王海斗
,
张玉波
,
邢志国
稀有金属
分析了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断口形貌特征,介绍了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和基于位错理论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并结合前期有关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行为的试验数据,对2种预测模型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位错理论的寿命预测模型较为准确;而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随着疲劳寿命的增加而降低,即材料组织缺陷萌生成为疲劳裂纹阶段占据疲劳寿命的绝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高周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方向: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特别是裂纹源表面萌生和内部萌生的竞争性机制;建立大样本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以工程构件的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基础,精确评价超高周疲劳寿命.
关键词:
超高周疲劳
,
寿命预测
,
断口形貌
,
预测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