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旭
,
李树奎
,
周晓青
,
王迎春
,
杨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烧结态钨合金进行热挤压、热扭转复合变形,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对其进行单轴动态压缩加载,试样发生绝热剪切破坏,表明复合形变后钨合金的绝热剪切敏感性大幅度提高,通过控制加载应变率,获得具有不同演化阶段但未发生破坏的绝热剪切带,采用透射电镜分析绝热剪切带内的微观演化过程,分析绝热剪切带内的动态再结晶机制.结果表明,钨合金绝热剪切带内的组织演化以位错机制为基础,没有孪晶参与,细小的等轴再结晶晶粒通过重复位错增殖、重排和湮灭等过程形成,其动态再结晶行为属于亚晶旋转动态再结晶机制.
关键词:
钨合金
,
动态再结晶
,
绝热剪切带
,
动态压缩
白国华
,
周晓青
钢铁
对硫酸渣配加33%的磁铁矿进行了球团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无预处理时所得生球质量极差,润磨是改善生球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添加1.0%膨润土,润磨时间4 min,润磨水分10%,造球时间10 min的条件下可得到满足生产要求的生球;该生球在链篦机-回转窑模拟试验中,预热温度900℃、时间6 min,焙烧温度1 220℃、时间10 min的条件下,可得物理强度及化学组成均满足高炉要求的球团矿,且其脱硫率高,冶金性能良好.结果证明:硫酸渣配加一定磁铁矿能生产出优质的球团矿供高炉使用.
关键词:
硫酸渣
,
氧化球团
,
链篦机-回转窑
,
综合利用
彭磊
,
李树奎
,
周晓青
,
才鸿年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变形量对挤压态钨合金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及钨合金绝热剪切带内的微观开裂行为.结果表明,加载方向垂直于纤维取向时,随变形量由0增加至40.8%,挤压态钨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显著增大;由对钨合金绝热剪切带内微观组织的SEM观察可知,靠近绝热剪切带中心处出现在微裂纹且微裂纹萌生于W-M界面及W颗粒内部;进一步的TEM观察可知,剪切带内W-M界面处存在大量的位错塞积,W颗粒中则出现亚晶内部及沿亚晶界扩展的微裂纹.
关键词:
钨合金
,
挤压
,
绝热剪切带
,
微裂纹萌生
彭磊
,
李树奎
,
才鸿年
,
周晓青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1.02.011
对烧结态93W4.9Ni-2.1Fe合金进行不同变形量旋转锻造.研究变形量对钨合金微观组织及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微观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旋转锻造形变后钨颗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为椭球形,随变形量由3.45%增加至42.11%,钨颗粒变形程度加剧,长径比由1.32增加至2.41;位于钨颗粒间的粘结相则沿变形方向逐渐拉长为细长的条状组织.对不同变形量的旋转锻造钨合金,沿棒料径向取样进行动态压缩试验后发现:当变形量增加至15.84%(钨颗粒长径比1.47)时,旋转锻造钨合金塑性变形方式发生改变,合金中开始出现绝热剪切现象;此后,随旋转锻造变形量(钨颗粒长径比)的增加,旋转锻造钨合金中绝热剪切带宽度减小,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增大.随旋转锻造变形量(钨颗粒长径比)的增大,合金应变硬化能力减小,同时动态加载时绝热温升数值增大,软化效应增强,这是旋转锻造钨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随变形量(钨颗粒长径比)增加而增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旋转锻造
,
钨合金
,
绝热剪切敏感性
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刊2012年第五期第801页刊登了熊晓英等作者的论文,这是本刊编辑部自创刊以来收到的第一篇这样的论文,该文对本刊在材料科学期刊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问题、发展方向作出如此客观、中肯的评价与指引,均使编辑部成员十分感动。今年恰是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谨以此《编后记》供奉广大读者,
关键词:
科学评价
,
论文
,
作者
,
务实
,
科学期刊
,
编辑部
,
创刊
刘树海
,
牛锡云
,
朱珉
连铸
介绍了青钢第二炼钢厂实现炼钢-连铸全工序负能炼钢的现状和在生产中为降低能耗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并对炼钢工艺流程和负能炼钢工序构成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
转炉
,
工艺优化
,
负能炼钢
刘玉婷
,
吕峰
,
邹竞
,
张大德
,
姚祖光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6.016
以1-羟基-N-[4-(2,4--特戊基-苯氧基-丁基)-2-萘甲酰胺为母体,以2,5-二巯基-1,3,4-噻二唑为吸附基团,分别以1-甲酰基-2-(4-氨基)苯肼,1-乙酰基-2-(4-氨基)苯肼和1-三氟乙酰基-2-(4-氨基)苯肼为增强基团合成了3种DAR青成色剂.结构经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等检测确证.
关键词:
DAR成色剂
,
合成
易封萍
,
孙海洋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633
以含磺酸基离子液体1-(4-磺酸基)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4-sulfbmim][BF4])为酸性催化剂,由乙缩醛和苯甲醇合成了叶青素.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合成条件的影响,固定反应温度为20 ℃条件下,确定优化合成条件为:n(苯甲醇):n(乙缩醛)=1:8,反应时间60 min,催化剂用量为每摩尔苯甲醇4 g,产率为92.2%. 与H2SO4催化剂相比[4-sulfbmim][BF4]的催化活性相对较弱,但综合效果优于H2SO4. [4-sulfbmim][BF4]循环使用6次,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关键词:
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
,
叶青素
,
乙醛乙基苄基缩醛
,
催化剂
张洋
,
温腾
,
林娟
,
谢智
,
刘树滔
,
饶平凡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5.04.021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且最难防治的植物致病菌青枯菌进行了色谱表征.在以0.02 mol/L哌嗪-盐酸缓冲液(pH 8.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下,青枯菌在SuperQ-650 C色谱柱(200 mm×4.6 mm i.d.)上被分离为3个不同的色谱峰.根据这3个组分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性质,确定青枯菌原液和分离得到的3个组分都属于青枯菌的生化型Ⅲ型.通过2,3,4-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平板鉴定两个洗脱峰菌体的致病性及电镜观察二者的运动性,发现第一洗脱峰菌体的致病性弱于第二洗脱峰菌体而运动性强于后者.实验表明,通过离子交换色谱可以把常规微生物方法无法分离的青枯菌的不同状态区分出来.分离结果将为阐明青枯菌的多态性及传代培养过程中致病性逐渐减弱的内在机理,最终研制出特效的青枯菌抗菌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离子交换色谱
,
青枯菌
,
生化鉴定
,
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