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诚昌
,
李建国
,
马伟增
,
周尧和
材料导报
分析了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RFe2(R=Tb Dy)合金在凝固时晶体择优取向、取向度与磁致伸缩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一定成分的RFe2合金,凝固条件(GTL和R)是影响晶体择优取向和取向度的决定性因素;比较了目前常用的研究和制备RFe2合金方法的优缺点,提出ZMLMC法是控制和提高RFe 2合金凝固时晶体取向和取向度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稀土超磁致伸缩
,
择优取向
,
取向度
,
定向凝固
程素玲
,
杨根仓
,
樊建锋
,
李佑杰
,
周尧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向AZ91镁合金中加入具有阻燃作用的合金元素Ca和Y,研究了单独加入Ca和同时加入Ca,Y对AZ91合金铸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AZ91合金中单独加入Ca可使该合金的铸态组织明显细化,当Ca含量大于1ω%时,合金铸态组织中生成了Al2Ca新相,使该合金的抗拉强度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加入少量的Y(0.10%~0.50%)(质量分数,下同)可使合金的铸态组织进一步细化,该合金的抗拉强度随Y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
关键词:
AZ91镁合金
,
Ca
,
Y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王兵辉
,
杨根仓
,
朱满
,
程素玲
,
周尧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Al-11%Mg(质量分数,下同)合金为基体,十面体准晶相Al<,72>Ni<,12>Co<,16>为增强颗粒,通过机械搅拌法制备了Al-Ni-Co准晶颗粒增强Al-Mg基复合材料.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了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及成分的影响,并总结了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随颗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颗粒含最的增加,由准晶相转化成的θ相的形貌发生如下转变:细长针状→短板条状→多边形状,而不同形貌的成分则基本保持一致: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σb和布氏硬度HBS随颗粒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简要分析了Al-Ni-Co准晶颗粒增强Al-Mg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
关键词:
Al72Ni12Co16准晶相
,
组织形貌及成分
,
抗拉强度
,
布氏硬度
,
强化机理
胡勇
,
李金富
,
林涛
,
周尧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以连续加热的方式研究了Zr50Ti5Cu18Ni17Al10块体金属玻璃的热稳定性.其玻璃转变激活能(Eg)以及晶化激活能(Ep1和Ep2)分别为438±11,284±8和323+11 kJ/mol.采用压缩试验研究了金属玻璃的室温力学性能,初始应变速率为1×10-4 s-1.直径为3 mm的金属玻璃棒呈现良好的力学性能,最大塑性应变达3%,杨氏模量和断裂强度的最大值分别为90 GPa和1968MPa.多条剪切带的交织、分叉和滑移以及宽度为60 μm的较大临界剪切台阶是Zr50Ti5Cu18Ni17Al10块体金属玻璃具有较高压缩塑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块体金属玻璃:热稳定性
,
力学性能
,
临界剪切台阶
朱满
,
杨根仓
,
程素玲
,
王兵辉
,
周尧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电弧炉熔炼配置成分为Al65Cu15Co20十次准晶合金锭,并以Al65Cu15Co20准晶颗粒为增强相,Al-4.5%Cu合金为基体,采用熔体机械搅拌法制备准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利用XRD、SEM及EDS分析Al65Cu15Co20准晶合金及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相成分、微观组织及各组成相的分布,并详细分析准晶颗粒加入熔体前后的形貌、相成分和结构的变化.由于准晶颗粒与熔体之间的相互扩散作用,使得准晶颗粒加入熔体后迅速失稳,其形貌则由加入前的不规则多边形状转变成块状和板条状,并发生如下相转变:D-Al62.10Cu17.46Co20.44→θ-Al79.58Cu1.10Co19.32,在随后的凝固过程中,由于"界面推移效应"使得θ相沿晶界处均匀分布.
关键词:
Al-Cu-Co准晶颗粒
,
铝基复合材料
,
机械搅拌法
,
相转变
饶群力
,
王浩伟
,
周尧和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0.06.008
通过化学镀方法制备了高硬度Ni-B合金涂层.经XRD分析确认镀态镀层组织为过饱和固溶体与非晶态的混合组织.热处理后硬度高达HV1300.该镀层组织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以350℃为分界点,组织转变过程有很大差异,并发现转变过程中有Ni2B出现.应力释放、B的脱溶及Ni2B和Ni3B的形成是影响镀层硬度的几个关键因素,尤其是Ni2B显对镀层硬度-时间曲线的变化规律的影响显著.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硬度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有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向时间缩短方向移动的趋势;热处理温度愈趋近Ni-B合金的晶化温度,硬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愈复杂.
关键词:
镍硼合金
,
化学镀
,
热处理
,
涂层
,
Ni2B
,
Ni3B
许振明
,
李天晓
,
周尧和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1.04.019
电磁过滤原理是根据非金属夹杂物与熔体导电性的差异,在电磁场作用下非金属夹杂物与熔体的运动规律不同,使非金属夹杂物与熔体分离.经流体力学分析、采用柱塞流及轨线模型研究电磁过滤水平流动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运动速度和去除效率.结果表明,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效率随着熔体流速(u)和过滤器的高度(2h)的降低而增加;随着电磁力(f)、电磁力作用区长度(X)和非金属夹杂物的粒径(dp)的增加而增加.经分析表明,采用电磁过滤法可有效去除粒径小于10μm的非金属夹杂物,该模型可用来设计过滤器的结构和确定电磁过滤工艺参数,为电磁去除钢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钢液
,
电磁过滤
,
非金属夹杂物
,
去除效率
樊建锋
,
杨根仓
,
程素玲
,
谢辉
,
郝维新
,
王梅
,
周尧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给镁中添加稀土元素Y和Ce获得了具有良好阻燃效果的Mg-Y-Ce合金,该合金能在1 173 K的高温下暴露于大气中0.5 h而不燃烧.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金表面生成了具有双层结构的复杂氧化膜:其中外层主要由Y2O3和MgO组成,内层则由大量的金属镁和极少量的MgO,Y2O3组成.高温氧化动力学研究显示,该合金在673 K和773 K时氧化符合抛物线-直线规律,而在873 K下则遵循四方规律.
关键词:
稀土
,
镁合金
,
氧化动力学
王跃
,
李全保
,
韩庆林
,
马庆华
,
宋炳文
,
介万奇
,
周尧和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0.01.010
为选择合理的晶体生长速度,在用改进Bridgman法生长直径为φ19mm的HgCdTe(x=0.21)晶体过程中,对正在生长的单晶体及熔体进行淬火,以观察其固液界面形态.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在2mm/d及9mm/d的两种生长速度条件下,石英安瓶中的固液界面形态均为凹形抛物面,但其凹陷深度分别为10mm和14mm.较低的晶体生长速度条件下,凹陷深度较小,固液界面形态较平.由实验和讨论得知,宜选择较低的晶体生长速度用改进Bridgman法生长HgCdTe晶体.
关键词:
布里奇曼法
,
HgCdTe晶体
,
晶体生长速度
,
固液界面形态
,
凹陷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