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春
,
李忠宝
,
周刚
,
张建华
,
赵广军
,
彭太平
,
王振通
,
唐章奎
,
杨高照
,
李如荣
,
唐登攀
,
陈钰钰
人工晶体学报
为适应在n、γ混合脉冲辐射场中对低强度快脉冲γ辐射测量的需要,近年国内新研制出实用型YAlO3:Ce(YAP:Ce)快响应无机闪烁晶体.我们使用脉冲线性电流大于1.5 A的光电倍增管,分别配置这种晶体以及CeF3、NaI等晶体构成闪烁探测器,在放射性标准源场中,对晶体的相对探测能力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国产新型YAP:Ce无机晶体对这1.25 MeV 射线的探测能力比同体积的CeF3平均高一个量级,是同体积NaI的40%左右;当晶体厚度小于2 mm时,YAP:Ce与CeF3、NaI的输出比值分别大于16和44%,说明厚度越薄晶体的相对探测能力越强.
关键词:
YAlO3
,
Ce
,
YAP
,
Ce
,
无机闪烁体
,
辐射探测
文潮
,
孙德玉
,
刘晓新
,
李迅
,
关锦清
,
周刚
,
郝兆印
,
金志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2.02.008
在国产6×1200吨铰链式六面顶压机上,以Fe粉为触媒,在5.1GPa和950K~1420K的条件下,首次用纳米石墨进行了金刚石的合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约在1250K~1330K的高温范围内,有金刚石生成,颗粒大小在5~20μm左右,呈球形和块状.初步探讨了用纳米石墨合成金刚石能降低合成温度的原因.
关键词:
纳米石墨
,
金刚石
,
Fe粉触媒
,
高温高压
胡孟春
,
周刚
,
李忠宝
,
张建华
,
张明荣
,
彭太平
,
唐章奎
,
胡青元
,
司粉妮
人工晶体学报
以国产的掺铈氯化镧(LaCl3:Ce)闪烁晶体与线性电流大于1.5 A的光电倍增管构成闪烁探测器,利用 60Co、137Cs放射性标准源场,实验测量这种探测器对γ辐射的探测能力,并与同情况NaI:Tl闪烁探测器进行比对;利用266 nm单色激光和ns级的γ脉冲辐射分别对这种闪烁体的光致激发、辐射激发的时间响应性能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国产新型LaCl3:Ce无机闪烁晶体样品构成的探测器对1.25 MeV 、0.66 MeV γ射线的探测能力平均约为同情况NaI:Tl闪烁探测器的103%,高的已超过了同尺寸NaI:Tl构成的闪烁探测器;266 nm单色激光光致激发时间响应波形前沿、半高宽、后沿和衰减常数分别为1.05 ns、17.42 ns、54.30 ns和24.61 ns,ns级的γ脉冲辐射激发的时间响应波形前沿、半高宽、后沿和衰减常数分别为1.52 ns、21.99 ns、75.13 ns和34.19 ns.
关键词:
LaCl3:Ce
,
NaI:Tl
,
无机闪烁体
,
辐射探测
,
探测器
庄筱磊
,
徐洪光
,
张积梅
,
何钧
,
施展
,
周刚
,
余峰
,
黄浩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6.05.021
从生产角度研究了基板表面的预处理工艺对OLED性能的影响,分别用UV Ozone、氧Plasma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基板进行表面处理,并按照生产工艺制作器件,从接触角、方阻以及光电特性等测试结果对各种表面处理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上处理都改善了器件性能,不同程度提高了器件的清洁度、亮度和发光效率,其中UV Ozone和氧Plasma结合的方式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器件在10 V时亮度达到79 920 cd/m2,比其他两种处理方式亮度提高约25 %.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
表面预处理
,
接触角
,
发光效率
徐礼玲
,
赵立群
,
张锡琴
,
周刚
,
陈江山
,
程延祥
,
耿延候
,
马东阁
,
王利祥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1.028
关键词:
蒽
,
芴
,
电致发光
关锦清
,
文潮
,
刘晓新
,
唐仕英
,
林英睿
,
李迅
,
周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10.01.002
常温下以不锈钢复合板(16MnR钢板与0Cr18Ni9Ti钢板爆轰复合)和16MnR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技术,在旋转盘冲击拉伸试验机上完成冲击拉伸加载试验.研究应变率在270~1 650 s~(-1)范围内,材料的冲击力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不锈钢复合板和16MnR钢具有应变率强化效应,通过电镜分析确定过载断裂区为韧窝结构,爆轰复合经热处理后材料的塑性基本无改变,两种材料仍为塑性材料.
关键词:
冲击拉伸
,
不锈钢复合板
,
16MnR钢板
,
应变率
胡忠
,
徐洪光
,
庄筱磊
,
张积梅
,
周刚
,
余峰
,
黄浩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7.01.014
利用三源共蒸发技术制作了双主体掺杂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研究了不同掺杂比例下,Alq3:Rubrene:DCJTB双主体掺杂系统的红色OLED器件,器件结构为ITO/HIL/NPB/Alq3:Rubrene:DCJTB/Alq3/LiF/Al,其中发光层Alq3:Rubren:DCJTB是三掺杂发光结构体系.综合研究分析了Alq3与Rubrene的掺杂比例和发光效率、色纯度之间的关系,当Rubrene的掺杂比例达到60%时,器件达到最佳效果;电压9 V时,该器件发光亮度达到3 580 cd/m2,发光效率达到4.58 cd/A,功率效率也达到1.60 lm/W,相应的色坐标为(0.65,0.35).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
发光效率
,
双主体掺杂
,
红光
韩卫清
,
周刚
,
王连军
,
孙秀云
,
李健生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7.00395
单质锡箔片在草酸溶液中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合成出前聚体, 并将前聚体通过加热氧化制备出具有纳米级孔道的二氧化锡材料. 电化学氧化制备的氧化亚锡纳米孔径和分布随外加电压、电解质溶液浓度和氧化时间而变化. 经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和孔径分析仪(Poresizer)分析显示, 阳极氧化的前聚体是氧化亚锡, 通过在空气中加热转化为二氧化锡, 在详细研究制备条件和氧化锡孔道形貌的基础上, 提出了氧化锡纳米孔的生成机理符合氧化溶解理论模型.
关键词:
阳极氧化
,
tin dioxide
,
nanotube
周刚
,
高长益
物理测试
(φ)6.5 mm的45钢盘条在拉拔到(φ)4.2mm和(φ)5.5 mm时断裂,通过扫描电镜对断口进行观察,发现引起试样发生拉拔断裂是由于表面有异常组织所致.进一步通过金相检验,发现试样在产生裂纹源的表面有异常增碳区,其中,拉拔到(φ)5.5 mm的断裂样表面还发现了金属的横向流动,通过用能谱对微区成分进行分析,确定这是一起因表面增碳引起的拉拔断裂事故.而同样是增碳,当试样不圆度超差较大时,会引起试样表面金属的横向流动,增加表面增碳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
拉拔断裂
,
表面开裂
,
增碳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