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97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炉冷却壁与炉气之间的换热特性

吴俐俊 ,

钢铁研究学报

基于边界条件替换方法建立了高炉冷却壁本体和捣打料与炉气之间的换热系数计算模型。用试验测量冷却壁近热面温度来推算冷却壁热面温度,与冷却壁温度场计算模型结合,确定了炉气温度在500~1 248 ℃范围内,高炉冷却壁与炉气之间的换热系数。结果表明,本模型的计算值与前苏联学者的试验结果吻合。

关键词: 高炉冷却壁;温度场;换热系数

高炉铸钢冷却壁最佳结构的传热学分析

吴俐俊 , , 苏允隆 , 李小静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了300 m3高炉铸钢冷却壁的温度场和应力场,数值分析铸钢冷却壁冷却水管内径、间距、壁体厚度、镶砖厚度以及冷却水流速对冷却壁热面最高温度和热应力的影响.导出了高炉铸钢冷却壁的初步优化结果:冷却水管间距200 mm,水管内径20 mm,壁体厚度为180 mm,镶砖厚度为70 mm,与之相匹配的冷却水流速为2.0 m/s.

关键词: 高炉 , 铸钢冷却壁 , 温度场 , 应力场 , 结构优化

高炉冷却壁与炉气之间的换热特性

吴俐俊 ,

钢铁研究学报

基于边界条件替换方法建立了高炉冷却壁本体和捣打料与炉气之间的换热系数计算模型.用试验测量冷却壁近热面温度来推算冷却壁热面温度,与冷却壁温度场计算模型结合,确定了炉气温度在500~1 248℃范围内,高炉冷却壁与炉气之间的换热系数.结果表明,本模型的计算值与前苏联学者的试验结果吻合.

关键词: 高炉冷却壁 , 温度场 , 换热系数

高炉铜冷却壁热面状况智能监测研究

陆祖安 , 吴俐俊 , , , 熊良勇

钢铁

针对南钢二号高炉的实际情况,对炉腰及炉腹新型铜冷却壁进行了传热分析和智能监测.借助冷却壁筋肋和本体的测点温度,并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引入高炉冷却壁数值仿真,采用冷却壁传热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的方式,使得仿真软件在对错综复杂的实际对象特性进行认知和模拟时具备一定的智能,实现了对冷却壁热面最高温度以及冷却壁热面炉渣厚度的预测,从而使高炉操作者对炉形状况及趋势一目了然.

关键词: 智能监测 , 高炉铜冷却壁 , 人工神经网络 , 数值仿真

高炉冷却壁智能监测方法的研究

吴俐俊 , 徐迅 ,

钢铁

为了监测冷却壁热态状况,将人工智能仿真技术引入到冷却壁数值仿真中,建立了基于传热数学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高炉冷却壁系统智能仿真模型.通过训练冷却壁热态试验数据样本,得出了基于参数修正因子的高炉冷却壁的智能仿真模型.该模型能在线监测高炉冷却壁的热态状况.

关键词: 高炉冷却壁 , 传热模型 , 智能仿真 , 在线监测

高炉铸钢冷却壁冷却水管的优化研究

李静 , 吴俐俊 ,

钢铁研究

针对建立高炉铸钢冷却壁的三维传热和热应力模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了高炉铸钢冷却壁的温度场和应力场,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高炉铸钢冷却壁冷却水管形状对冷却壁热面最高温度和热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冷却水管改圆管为椭圆管后,冷却壁热面最高温度有所下降.当椭圆管横截面与圆管相同并且长短轴之比为0.6时,最高温度降低了2.8%,热面最大热应力降低了7.5%.而周长不变的椭圆管降温效果并不理想,但长短轴之比为0.4时最大热应力降低了12.8%.综合考虑各因素,把圆管做成面积相同的长短轴之比为0.55~0.65的椭圆管,可以取得比较好的冷却效果.这对于减少冷却水流量,减薄冷却壁体厚度、降低炼铁成本也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铸钢冷却壁 , 冷却水管 , 结构优化

高炉冷却壁智能监测方法的研究

吴俐俊 , 徐迅 ,

钢铁

为了监测冷却壁热态状况,将人工智能仿真技术引入到冷却壁数值仿真中,建立了基于传热数学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高炉冷却壁系统智能仿真模型。通过训练冷却壁热态试验数据样本,得出了基于参数修正因子的高炉冷却壁的智能仿真模型。该模型能在线监测高炉冷却壁的热态状况。

关键词: 高炉冷却壁;传热模型;智能仿真;在线监测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材料界的一次学术盛会——“2011北京材料暨展览会”侧记

刘新梅

中国材料进展

2011年5月18~20日,“2011北京材料暨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协办,并得到了国际材料联合会(IUMRS)、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关键词: 材料研究学会 , 北京科技大学 , 展览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学术 , 华南理工大学

超高疲劳的研究进展

关昕 , 孟延军

钢铁研究

论述了超高疲劳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总结了近年来超高疲劳的研究成果包括超高疲劳的典型特征如S-N曲线、裂纹起源、起裂机理、影响超高疲劳行为的因素等,介绍了超高疲劳的常用实验手段,提出了今后超高疲劳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超高疲劳 , S-N曲线 , 疲劳裂纹萌生 , 超声疲劳实验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9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