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佑法
,
李建军
,
祝培明
,
范春丽
,
山广祺
人工晶体学报
泰山玉指产于山东省泰山西麓区域的蛇纹石质玉,常呈深色外观.将从泰山产出玉与泰山文化结合,直接命名为“泰山玉”,可最大限度地开发应用.关键要找出其区别于辽宁岫玉以及其它产地蛇纹石质玉的主要鉴定特征,确定其产地.分别测试了辽宁岫岩、甘肃酒泉及新疆等几个与泰山玉相似的玉石,得出泰山玉产地特征的关键检测项目为:(1)颜色:以暗色调的绿色为主.(2)放大检查:常伴有金星状反光包体、白色柱状包体,有黑色矿物包体.(3)X荧光光谱分析:金属元素主要为Fe、Ni、Cr、Mn等元素,其含量明显高于岫玉产品,并且Ni/Cr=2~4,其它产地的产品的比值接近于1.开展泰山玉检测实验室须配备参考样品.
关键词:
泰山玉
,
蛇纹石玉
,
产地特征
,
命名
任安超
,
吉玉
,
赵隆崎
,
宋新丽
,
沈冬冬
,
袁泽喜
机械工程材料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分析在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U75V钢不同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率对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小于10℃·S-1时,转变产物主要以珠光体为主;当冷速增大到10℃·S-1时,得到屈氏体组织和马氏体组织;当冷速增大到10℃·S-1以上时,得到马氏体组织;试验钢的硬度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
U75V钢
,
热模拟
,
膨胀法
,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任安超
,
吉玉
,
周桂峰
,
袁泽喜
,
韩斌
钢铁研究
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情况及所使用钢轨的化学成分和性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国内客运钢轨暂行技术条件与普通钢轨技术条件的区别.客运专线钢轨要求塑性更高,其A≥10%,叫(T.O)≤20×106,夹杂物要求更低,A类夹杂不大于2.0级,B、C、D类夹杂不大于1.0级,客运专线钢轨的总体要求明显高于普通钢轨.从客运钢轨钢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对比分析可知,国内鞍钢、包钢、攀钢、武钢4家钢厂的生产设备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生产高速钢轨的时间还不长,还缺少生产和管理的经验,目前我国钢轨的实物质量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关键词:
钢轨
,
技术条件
,
生产设备
,
生产工艺
任安超
,
周桂峰
,
吉玉
,
张友登
,
朱敏
,
罗德信
钢铁
50 kg/m钢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踏面出现掉块缺陷.采用光学显微镜、图像仪和低倍检验等方法对钢轨踏面掉块缺陷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掉块缺陷的形成是由于钢轨滚动接触疲劳伤损所致.改善轮轨接触方式,减少钢轨踏面的轮轨接触应力,可以减缓曲线钢轨踏面压溃、剥离裂纹和浅层状剥离掉块伤损的出现,通过对钢轨进行及时的预防性打磨,是预防和减轻滚动接触疲劳伤损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钢轨
,
掉块
,
滚动接触疲劳
任安超
,
吉玉
,
韩斌
,
周桂峰
,
袁泽喜
机械工程材料
在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双道次压缩方法研究了E36高强度球扁钢在不同温度下两次变形弛豫的静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E36钢在900℃以上变形时,再结晶过程较快,在30~50 s内均已完成完全再结晶;在900℃时,再结晶过程明显减慢,弛豫1 000 s再结晶体积分数还不到50%,再结晶孕育期增至40 s左右;850℃时再结晶已非常困难,弛豫4 000 s后由于奥氏体静态再结晶数量多,最终组织拉长的贝氏体晶粒较驰豫1 000 s的少,大部分是由再结晶后等轴奥氏体晶粒转变而来的细小、均匀的贝氏体晶粒,沿晶界有较多针状铁素体晶粒.
关键词:
E36高强度球扁钢
,
热模拟
,
静态再结晶
齐江华
,
吴杰
,
索进平
,
陈钢
,
田青
,
吉玉
钢铁研究
大型MnS是引起百米高速重轨夹杂物超标和超声波探伤不合的重要原因.理论计算表明,对于U75V重轨钢,在凝固末期固相分率大于0.98时,MnS才能在液相中析出.利用扫描电镜配合能谱仪分别对铸坯和钢轨试样中Mns夹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坯边部是尺寸小于10 μm的球状MnS,中心为尺寸小于30 μm扇形或条状MnS,钢轨轨头单个MnS夹杂一般小于200 μm,轨腰单个MnS夹杂一般小于400 μm.引起夹杂物超标或探伤不合的大型MnS不是钢中生成的单个MnS夹杂,而是由于密集分布的MnS在轧制过程中聚集形成的.
关键词:
重轨钢
,
MnS夹杂
,
固相分率
,
聚集
吉玉
钢铁
针对重轨钢出现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情况,通过金相制样,大样电解等手段,利用扫描电镜配合能谱仪分别对钢轨点状报警和连续报警试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大型夹杂物是造成重轨钢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点状报警主要由单个大颗粒夹杂物引起,而连续报警主要由细长条或链状夹杂物引起。对大颗粒夹杂物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在工艺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轨的探伤合格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
任安超
,
周桂峰
,
吉玉
,
张友登
,
朱敏
,
罗德信
钢铁
50 kg/m钢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踏面出现掉块缺陷。采用光学显微镜、图像仪和低倍检验等方法对钢轨踏面掉块缺陷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掉块缺陷的形成是由于钢轨滚动接触疲劳伤损所致。改善轮轨接触方式,减少钢轨踏面的轮轨接触应力,可以减缓曲线钢轨踏面压溃、剥离裂纹和浅层状剥离掉块伤损的出现,通过对钢轨进行及时的预防性打磨,是预防和减轻滚动接触疲劳伤损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钢轨;掉块;滚动接触疲劳
吉玉
,
田青
,
任安超
,
齐江华
钢铁
针对重轨钢出现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情况,通过金相制样、大样电解等手段,使用扫描电镜配合能谱仪分别对钢轨点状报警和连续报警试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夹杂物是造成重轨钢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点状报警主要由大颗粒夹杂物引起,而连续报警主要由细长条或链状夹杂物引起.通过对夹杂物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在工艺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轨的探伤合格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
重轨钢
,
超声波探伤
,
夹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