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
,
彭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4.03.012
微波加热是向被加热物质内部辐射微波电磁场,推动其偶极子运动,使之相互碰撞、摩擦而生热.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对矿石进行快速加热,使矿石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纹,可以改善矿石的易磨性,起到辅助粉碎效果.本文选用6种物料进行微波加热、并经自然和水淬冷却处理,通过Hardgrove磨的易磨性指数对比测试,表明微波加热后自然冷却的物料易磨性提高5~36%,而经水淬冷却的物料易磨性提高38~150%左右.
关键词:
微波加热
,
粉磨
,
易磨性
祁一信
,
周竹君
,
吴义华
,
金逸
,
叶菁
,
石敏先
绝缘材料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和酚醛树脂为改性剂,先后浸渍经干燥处理后的绝缘纸,热固化后得到改性绝缘纸.通过傅里叶变换、DSC等对绝缘纸改性前后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H-550与酚醛树脂发生了反应,引入少量的Si-O键,使改性绝缘纸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得到提高.改性绝缘纸的优选固化工艺为80℃/2 h+170℃/1 h.当酚醛树脂含量为30%时,改性绝缘纸的抗张强度为8.678 kN/m,伸长率为1.61%,综合性能最佳.在短期耐热性实验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改性绝缘纸内部逐渐受到破坏,树脂开始老化变脆,改性绝缘纸的抗张强度逐渐降低,但是由于有树脂的保护,使其抗张强度的下降速率减慢,短期耐热性提高.
关键词:
绝缘纸
,
改性
,
酚醛树脂
,
短期耐热性
,
硅烷偶联剂
叶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对PVC树脂进行低温冷脆处理,可以有效地实现PVC树脂的超细粉碎.利用PVC树脂低温超细气流粉碎系统通过液氮致冷降低粉碎温度,使PVC超细粉碎效率得到提高,并在每千克PVC粉体液氮耗量为131 mL~167 mL的范围内,每小时获得8.23 kg~11.65 kg、平均粒径为6.45 μm~9.02 μm的超细PVC粉体.
关键词:
聚氯乙烯树脂
,
低温
,
气流粉碎
张一玲
,
李强
,
叶菁
,
李银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0.z1.093
提拉法无污染磁悬浮冷坩埚技术是制备高纯度、高活性金属单晶的有效途径,然而冷坩埚的容积一般较小,使这一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受到限制,本实验室成功地研制出公斤级磁悬浮冷坩埚晶体生长系统,并利用该系统生长出大尺寸、高性能Tb-Dy-Fe单晶.
关键词:
Hukin冷坩埚
,
Tb-Dy-Fc单晶
,
公斤级磁悬浮冷坩埚
,
晶体生长
白青龙
,
张春花
,
夏道成
,
程传辉
,
范昭奇
,
杜国同
材料导报
介绍了酞菁、亚酞菁和超酞菁的典型结构及其吸收光谱,分别介绍了酞菁和亚酞菁的衍生物、缩合物的结构与最大吸收波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分析讨论了几种扩展的酞菁类似物的结构特点和它们吸收性能差的原因.
关键词:
酞菁
,
类酞菁
,
结构
,
紫外光谱
孙成才
,
霍冀川
,
雷永林
,
吴瑞荣
材料导报
主要综述了在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合成过程中所使用的缩合剂及其特点、典型合成反应,并且综合分析了菁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稳定性与其结构的关系,简述了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应用途径,从中归纳出了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功能菁染料
,
近红外吸收
,
合成
杨琴
,
杨永利
,
李丹
材料导报
微波合成与传统合成方法相比因具有效率高、节省能源、产品纯度高、安全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以金属酞菁的存在形式分类,分别从金属酞菁单体、金属酞菁聚合体、改性金属酞菁及金属酞菁复合材料4方面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金属酞菁微波合成的研究进展,并与传统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对比,展望了微波合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金属酞菁
,
微波合成
,
研究进展
王芳
,
吴锋
,
王敬
,
陈实
,
王国庆
功能材料
研究了酞菁钴(CoPc)作为电化学催化剂,对MH/Ni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添加方式,酞菁钴能够明显降低电池的内压升高速度,大幅度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以及耐过充能力,抑制合金的氧化腐蚀.添加酞菁钴的MH/Ni电池在容量衰减、内压、大电流放电等方面的性能均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MH/Ni电池
,
酞菁钴
,
电化学催化剂
,
内压
门金凤
,
程海峰
,
陈朝辉
,
楚增勇
材料导报
吲哚七甲川菁染料以其特有的结构,已经成为在光谱增感、光盘存储、生物分析、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应用广泛的功能染料--.总结了吲哚七甲川菁染料的主要合成方法,概述了近年来吲哚七甲)ll菁染料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夜视兼容照明技术方面的研究应用.
关键词:
吲哚七甲川菁染料
,
近红外吸收
,
合成
,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