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04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电解质组成对氯化物体系熔盐电解Mg-La合金的影响

王世栋 , 李权 , , 孙庆国 , 吴志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MgCl2-LaCl3-KCl熔盐体系中,系统研究了恒电位电解过程中,电解质组成对平均电解电流、电解效率和合金成分的影响.用XRD、SEM和EDS对Mg-La合金样品进行了表征.随着初始电解质中LaCl3浓度的增加,平均电解电流逐渐降低.这是由于与MgCl2相比,LaCl3较低的电导率引起的.当LaCl3在初始电解质中的浓度为15%~20%(质量分数)时,电流效率超过90%.合金组成可通过改变电解质组成来调节.

关键词: Mg-La合金 , 熔盐电解 , 共电沉积 , 电流效率

纳米粒子在固体基质表面的吸附

吴志坚 ,

材料导报

分析了与纳米粒子在固体基质表面的吸附机理相关的问题,综述了一些纳米粒子在固体基质表面上的吸附.通过控制纳米粒子和固体基质的组成,对纳米粒子和固体基质表面进行修饰等,可以使溶液中的纳米粒子靠静电作用、疏水作用、络合作用、氢键、磁性作用、粒子之间的毛细作用等在固体基质表面上吸附.在纳米粒子吸附的过程中,水力作用对吸附有重要影响.纳米粒子被固体基质表面吸附的可逆性一般较差.结合吸附机理分析了金纳米粒子在无机和有机固体基质表面上的吸附、铂纳米粒子在聚电解质表面上的吸附、带正电的发光纳米粒子在纤维上的吸附、磁性纳米粒子在磁性基质上的吸附以及量子点在藻细胞上的吸附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纳米粒子在固体基质表面上吸附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纳米粒子 , 固体基质 , 吸附机理

温敏材料吸附研究进展

胡耀强 , 权朝明 , 刘海宁 , 吴志坚 ,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11.021

通过改变环境温度,温敏吸附材料可以实现对蛋白质、染料及其他物质的吸附、脱附和控制释放,而无需添加其他试剂,降低了这些过程造成的污染.因此温敏吸附材料作为智能响应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现在被研究得最多的温敏材料,它的相转变温度(LCST)为32℃,许多复合的温敏吸附材料的LCST小于40℃,这使得温敏吸附材料在蛋白质的活性分离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主要综述了温敏材料在吸附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对温敏吸附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温敏材料 , 吸附 , 染料 , 蛋白质

试验测试分析

王丽英 , 薛永平

物理测试

极限拉比用直观的方式反映了薄板材料的压延性能,它的测试可以用Swift试验方法完成,也可以用Engelhardt试验方法完成,且试验结果受润滑方式影响较大。采用两种试验方法、两种润滑方式测试了不锈钢薄板的极限拉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油润滑方式下测得的极限拉比远远高于凡士林润滑方式,并且试验结果稳定;不发生剪裂时,拉油润滑方式下两种试验方法测试的极限拉比相差很小,相对偏差小于1%。

关键词: 极限拉 , 试验 , 润滑

试验测试分析

王丽英,薛永平

物理测试

极限拉比用直观的方式反映了薄板材料的压延性能,它的测试可以用Swift试验方法完成,也可以用Engelhardt试验方法完成,且试验结果受润滑方式影响较大。采用两种试验方法、两种润滑方式测试了不锈钢薄板的极限拉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油润滑方式下测得的极限拉比远远高于凡士林润滑方式,并且试验结果稳定;不发生剪裂时,拉油润滑方式下两种试验方法测试的极限拉比相差很小,相对偏差小于1%。

关键词: 极限拉 , drawing test , lubricate

金属材料的冷处理

黎文献 , 龚浩然 , 柏振海 , 陈鼎

材料导报

综述了全属材料冷处理的效果和机理,介绍了冷处理的工艺与设备,提出了冷处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冷处理

黑古银工艺

陶森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7.03.008

介绍了氰化镀银配方及操作条件,给出了一种银上着色的黑化剂配方及其后处理工艺.本工艺方便、快捷,成本低,膜层结合力好,符合欧盟环保法规要求.

关键词: 氰化镀银 , 黑化剂 , 后处理 , 结合力 , 欧盟 , 环保法规

汽轮机末级叶片根的喷丸强化

徐鲲濠 , 王烜烽 , 李湘军 , 夏冰

机械工程材料

对X5CrNiCuNb16—4不锈钢汽轮机末级叶片的根进行了喷丸强化,对喷丸前后的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分布以及根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丸后叶根的表面粗糙度从喷丸前的5.2μm增大到约10μm;喷丸后叶根表层的残余压应力沿深度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并在50μm层深处达到最大值635MPa;喷丸后叶根上形成了约100μm的组织细化层,点状凹坑均匀地分布在根表面,未发现折皱、裂纹和鳞刺等缺陷,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客户的要求。

关键词: 喷丸 , 残余应力 , 表面粗糙度 , 汽轮机叶片

吸附式栅代替串联栅气动可行性探索

赵胜丰 , 罗建枫 , 卢新根 , 张宏武 , 朱俊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首先以ONERA串列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串列栅特性及其内部流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与串列栅具有同等性能的单列吸附式栅,并在设计工况和非设计工况下对改型后的单列吸附式栅特性及其内部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来流马赫数、出口条件和扩散因子的情况下,单列吸附式栅的性能优于串列栅,在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中用吸附式单列栅代替串列栅的做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串联 , 吸附式 , 流动控制 , 边界层分离

前置导对后加载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周逊 , 韩万金 ,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详细测量了平行进口端壁附面层与设置导向栅两种进口条件下后加载涡轮栅的气动参数.测量结果表明,导向栅的设置加强了实验栅内的横向流动,这就造成了"C"型压力分布(弯叶片)和具有正径向压力梯度的压力分布(直叶片)产生的位置较无导时提前了.

关键词: 前置导 , 后加载 , 气动性能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0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