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保护
数据显示,全球PCB将继续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迁移,过去10年来,中国大陆迅速成为电子产品和PCB生产基地。中国大陆因内需市场潜力与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吸引了外资纷纷进驻,促使中国大陆PCB产业在短短数年便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从2000年的33.68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220亿美元,可谓发展迅猛。
关键词:
PCB产业
,
中国大陆
,
生产基地
,
数据显示
,
电子产品
,
市场潜力
,
成本低
王龙章
,
黄克雄
,
骆如铁
,
姚渝
,
叶大陆
,
陈新民
金属学报
本文讨论了双金属共存体系M_1-M_2-x-y,当两种金属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多金属化合物时,优势区相图的绘制原理、方法及计算机程序。通过绘制Zn-Fe-SO系的优势区相图,分析了ZnO·Fe_2O_3的生成及稳定条件,并说明了其在硫化锌矿焙烧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M_1-M_2-x-y体系
,
predominance diagram
,
roasting
,
zinc sulfide ore
万志敏
,
陈立平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2.01.005
研究了两种飞行器模型的着陆特性.模型着陆应用气囊系统衰减着陆冲击载荷.实验模拟着陆的垂直速度为2~6 m/s,水平速度0~4 m/s,着陆姿态范围-19.5°~+19.5°,测定了飞行器模型的加速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峰值加速度随垂直着陆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舱体模型的加速度高于弹体模型的加速度,着陆姿态和水平速度对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着陆特性
,
回收
,
冲击
,
飞行器模型
张霄宇
,
张富元
,
高爱根
,
章伟艳
,
徐绮阳
中国稀土学报
长江口邻近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及组成表明其主要来源为中国大陆陆源物质.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对于区分长江和黄河流域来源物质具有一定的示踪意义,古黄河三角洲以较低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为特征,而长江来源物质以相对较高的轻重稀土比值为特征,沉积物粒度和Cl含量不是控制沉积区内稀土元素分馏的主要因素.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长江口近岸区和东海北部陆架区两个分区,黄海沿岸流、长江冲淡水以及台湾暖流是造成分区的关键水动力因素.分区内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组成皆表现为不同程度差异,长江口近岸区化学组成和长江流域物质基本一致,东海北部陆架区与黄河流域物质比较接近.
关键词:
长江口邻近陆架
,
表层沉积物
,
稀土元素
,
物源示踪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
谭伟
,
徐滨士
,
韩文政
,
钟群鹏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3.02.015
采用x射线衍射、SEM和EPMA等方法对服役20年~30年水陆装甲车车体锈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锈层中含有Cl-,锈层主要由α-FeOOH、β-FeOOH、γ-FeOOH、γ-Fe2O3、Fe3O4以及α-Fe等相组成,同时还残留有极少量的绿锈GR*(I).结合水陆装甲车的使用环境(海水、淡水,干湿交替),对锈层各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内锈层致密,大蚀坑下有小蚀坑,锈层中包含有呈小岛状弥散分布的Fe基体,均匀腐蚀与局部点蚀共同造成了材料的腐蚀破坏.
关键词:
锈层
,
均匀腐蚀
,
点蚀
,
Cl-干湿交替
,
水陆装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