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有机染料对酸性镀铜电沉积的影响

刘烈炜 , 吴曲勇 , 波兰 , 杨志强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4.07.002

为了有效地研究添加剂对铜电沉积的影响,选择合成了有机染料酸性镀铜添加剂AQ,用旋转圆盘电极动电位扫描、交流阻抗和微分电容等方法研究其对铜离子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得到了铜的电沉积机理.发现这种染料主要影响亚铜离子的放电还原过程,具体表现为染料与亚铜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AQCu(I)]吸附在电极表面,阻碍吸附铜原子在晶面扩散结晶的过程.原子力显微镜对镀层微观形貌观察表明,AQ是性能良好的酸性镀铜添加剂.

关键词: 电沉积铜 , 旋转圆盘电极 , 交流阻抗 , 微分电容 , 原子力显微镜 , 电极过程

酸性镀铜研究进展

刘烈炜 , 吴曲勇 , 波兰 , 杨志强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04.05.004

将至今所使用的酸性镀铜添加剂分成六类进行了归纳叙述;简述近年来的各种物理因素例如脉冲技术、超声波技术、激光技术等在酸性镀铜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对镀层质量的影响;总结应用阴极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微分电容等测试方法研究添加剂电化学行为和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镀层结构来探讨酸性镀铜的沉积机理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 酸性镀铜 , 添加剂 , 脉冲技术 , 超声波技术 , 激光技术

化学置换镀铜研究进展

刘烈炜 , 波兰 , 吴曲勇 , 杨志强 , 付承华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4.12.014

置换镀铜的技术已经研究了许多年,但至今仍未在工业上取得有价值的应用,特别是化学置换镀铜层在铁基和锌基表面上作为电镀的底层的要求,其关键技术上仍未彻底地解决.回顾了近10年来置换镀铜的历史,总结了几种较为重要的理论模型和实际工艺,并对使用情况作了说明.提出了对化学浸铜添加剂今后的研究方向,以利于化学浸铜工艺的发展.

关键词: 化学置换镀铜 , 添加剂 , 结合力

钢铁化学置换镀铜的研究

刘烈炜 , 波兰 , 吴曲勇 , 杨志强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4.12.006

研究了一种用于钢铁基体化学置换镀铜的专用复合添加剂.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预镀层性能及其形貌.结果表明,添加剂可减少钢铁表面置换镀铜层的孔隙率,提高镀层结合力及耐蚀性.

关键词: 添加剂 , 置换镀铜层 , 孔隙率 , 结合力

世界硅钢生产线扩容及硅钢产能增长情况调研

凤喜 , 陈卓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7.06.014

调研了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中国、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波兰、德国、印度、巴西硅钢生产线扩大产能和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2006年世界硅钢产能1255万t(其中,取向硅钢207万t),新日铁、JFE、AK和TKES的取向硅钢处于领先地位.

关键词: 硅钢 , 产能 , 增长

芦丁在离子液体双水相中分配性能

邓凡政 , 郭东方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7.024

建立了室温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F4)和NaH2PO4组成的双水相萃取体系并用于对芦丁的萃取分离研究.考察了离子液体用量、芦丁的浓度、盐的加入量、溶液酸度和加入其它物质对芦丁在两相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在1.0~2.5 Ml,磷酸二氢钠加入量在1.0~2.0 g,加人丁溶液0.5~2.5 Ml,酸度在Ph值为2~7范围,丁在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中有较高的萃取率(E%>90).除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外,其余大部分物质不影响相比和丁的测定.离子液相中丁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58 nm,与乙醇水溶液中比较,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紫移,表明离子液与丁发生了作用.利用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测定了银杏叶中丁的含量.

关键词: 离子液体 , 双水相 , 芦丁 , 分配 , 性能

关于“第七届材料与热加工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的通知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届材料与热加工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定于2013年6月16~19日在芬兰奥大学(Oulu University)举行,奥大学是北欧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奥鲁市位于北欧的北部,毗邻北极圈和圣诞老人的故乡罗瓦涅米。

关键词: 国际学术会议 , 数值模拟 , 物理模拟 , 热加工 , 材料 , 综合性大学 , 北极圈 , 北欧

大别山北缘暨邻区中新生代砂岩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源岩的制约

李双应 , 李任伟 , 岳书仓 , 刘因 , 王道轩 , 孟庆任 , 金福全

中国稀土学报

肥西地区侏罗纪防虎山组、园筒山组和早白垩世周公山组稀土元素具有如下特征: ∑REE为157 μg·g-1,δEu为0.69,(La/Yb)N为11.1.根据稀土元素比值、方差和以及REE分布模型判断,类似于佛子岭群和镇关群,后者可能是前者的主要源岩.三尖铺组和黑石渡组具有高的稀土总量,∑REE为264.8,328.2 μg·g-1,高Eu负异常,δEu为0.57,0.67和低的Eu/Sm比值(0.18~0.19),不同于大别山地区变质岩,其源岩值得进一步研究.正阳关组稀土元素特征类似大别杂岩和镇关群,表明大别杂岩在新第三纪遭受剥蚀,和镇关群一并成为前者的源岩.淮南地区中生代砂岩具有低的稀土总量,∑REE为80.9 μg·g-1,δEu为0.66,(La/Yb)N为5.7,不同于大别山北缘砂岩以及变质岩,说明其物源不是来自于大别山地区.

关键词: 地球化学 , 中新生代砂岩 , 稀土元素 , 源岩 , 大别山北缘 , 稀土

1990年国际高温腐蚀与防护学术讨论会情况及会议论文题目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正> 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高温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主办,1990年国际高温腐蚀与防护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6月26日在沈阳举行。这是首次在我国召开的高温腐蚀与防护研究领域的国际研讨盛会。有中外代表近百人参加。其中来自美国、日本、法国、苏联、意大利、荷兰、西德、伊拉克和波兰等国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