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治彬
,
智伟
,
李金雨
,
卢晓英
,
刘剑阳
,
盛露瑶
,
许韬韬
,
段可
,
屈树新
,
翁杰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18.028
研究利用造孔剂法制备高度贯通的多孔羟基磷灰石(H A)支架,孔隙率约为78%,并利用聚己内酯(PCL)分别复合纳米 HA(nHA)或微纳米生物玻璃(nBG)粉末对其进行涂覆改性,粉末的添加量均为10%~40%(质量分数)。4种类型支架分别记为 HA、PCL/HA、nHA-PCL/HA 和 nBG-PCL/HA。实验结果发现,nHA-PCL/HA 和 nBG-PCL/HA 复合支架最大抗压强度分别为1.41~1.98 MPa 和1.35~1.78 MPa。4类支架矿化实验显示,浸泡21 d 后nBG-PCL/HA表面促进生成较多的磷灰石矿化物;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在4类支架上均生长良好,说明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支架在实验犬背部肌肉组织内植入2个月的组织学检测显示,4种支架内均有新骨形成,尤其是 nHA-PCL/HA和 nBG-PCL/HA孔内有更多的新生骨组织,说明这两种支架表面复合涂层中的生物活性纳米颗粒对诱导新骨生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多孔支架
,
聚己内酯涂层
,
抗压强度
,
骨诱导
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刊2012年第五期第801页刊登了熊晓英等作者的论文,这是本刊编辑部自创刊以来收到的第一篇这样的论文,该文对本刊在材料科学期刊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问题、发展方向作出如此客观、中肯的评价与指引,均使编辑部成员十分感动。今年恰是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谨以此《编后记》供奉广大读者,
关键词:
科学评价
,
论文
,
作者
,
务实
,
科学期刊
,
编辑部
,
创刊
邱添
,
黄静静
,
张苗
,
王先福
,
李辰
,
卢晓英
,
翁杰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3.12226
采用物理共混法(PB)、化学共沉积法(CC)和仿生浸泡法(BI)合成了多壁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粉(MWNTs/HA),并将其作为磷酸钙骨水泥(CPC)的固相粉末之一,分别制备了相应的CPC样品.由于MWNTs对液相中水分子的吸附、毛细管作用以及表面存在较多的亲水基团,使得含有MWNTs的CPC样品的亲水性得以提高,且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都有所缩短,但仍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由于CPC中的MWNTs/HA复合粉末的合成方式不同,使之对CPC的抗压性能、CPC中HA的结晶性、微观形貌影响均较大,但并不影响CPC的晶相组成.其中PB法所合成的MWNTs/HA复合粉末能促进CPC中纳米级HA晶体的转化和生长,使针状HA含量的表现为最高,且抗压力学性能为最好,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较空白CPC提高了48.23%和41.87%.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
碳纳米管
,
羟基磷灰石
,
物理共混
,
化学共沉积
,
仿生浸泡
蒋雪
,
江奇
,
陈建康
,
陈姿
,
邓敏
,
蔡玉东
,
卢晓英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9.013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出六方晶系结构的 LaNiO3和正交晶系结构的 La2 NiO42种催化剂前驱体,运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得2种碳纳米管(CNT)。运用 XRD 对2种催化剂及其前驱体晶体进行结构分析,运用TEM、孔隙比表面分析仪对2种CNT进行形貌和结构的表征,并将2种CNT分别组装成电化学超级电容器,进行了电化学储能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备工艺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LaNiO3与 La2 NiO4在高温下分别还原为具有不同晶面含量的2种金属Ni纳米颗粒催化剂,通过该催化剂都可制备得到 CNT,但所得 CNT 的产率、形貌、孔结构参数以及电化学储能性能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CNT 的产率、形貌和孔结构参数与催化剂有直接的关系,而CNT的形貌和孔结构参数又与其电化学储能性能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
催化剂前驱体
,
碳纳米管
,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
卢晓英
,
江奇
,
冉均国
,
苟立
无机材料学报
钙磷陶瓷表面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对瓷诱导新骨生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利用体外模拟装置首次研究了微孔致孔剂对新工艺制备的含CO32-的双相HA/β-TCP多孔陶瓷表面类?骨磷灰石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陶瓷因CO32-的掺入, 导致类骨磷灰石晶体的形成时间大大缩短(从14天缩短至6天). 此外还有缺钙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生成. 并且微孔致孔剂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优于硬脂酸(SA)粉末, 它更有?利于类骨磷灰石的形成. 在同时加入PVB作微孔致孔剂时, 类骨磷灰石晶体的形成情况随PVB加入量的增大而越来越好. 综合其相关性能来看, PVB的加入量以m钙磷粉:m 致孔剂=1:0.3为宜. 微孔致孔剂的优化有利于该陶瓷材料骨诱导性的提高.
关键词:
微孔致孔剂
,
carbonate
,
calcium phosphate ceramics
,
bone-like apatite
王秀红
,
卢晓英
,
姜法兴
,
杨晓斌
,
邓迟
,
翁杰
功能材料
钙磷生物材料表面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对其植入体内诱导新骨生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采用2倍模拟体液(2×SBF)为介质,通过仿生浸泡的方法研究了羟基磷灰石(HA)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聚乳酸(HA/PLA)、羟基磷灰石/聚己內脂(HA/PCL)、羟基磷灰石/丝素(HA/SF)和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A/CS)表面诱导类骨磷灰石层形成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HA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在2×SBF溶液中仿生浸泡7d后,各样品表面均有一层厚度不同的类骨磷灰石层生成.并且该类骨磷灰石层的结晶度较低,晶粒较细(15~30nm),与人体自然骨无机物的结构非常类似.其中,在这4种复合材料中,HA/CS和HA/SF复合材料中因丝素蛋白和壳聚糖富含多种功能基团,能有效促进类骨磷灰石晶体的形核和生长,因而诱导类骨磷灰石生成的能力最强,显示其良好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类骨磷灰石
,
模拟体液
,
生物活性
,
羟磷灰石
,
复合材料
江奇
,
卢晓英
,
赵勇
,
任贤明
,
宋利君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6.01253
采用KOH为活化剂, 通过改变活化剂用量, 得到不同活化程度的活性碳纳米管. 将这些ACNTs分别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电化学超级电容器, 经电化学容量性能测试, 发现ACNTs的电化学容量随活化剂用量的变化而变化, 当mKOH/m CNTs=3时, 达到最大值. 同时用TEM和HRTEM对CNTs进行形貌分析, 用氮气自动吸附仪测试了ACNTs的比表面积和等温吸附曲线, 发现ACNTs的电化学容量随活化剂用量的变化与其BET比表面积有直接关系, 其BET比表面积的大小决定其电化学容量的高低.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electrochemical capacitance
,
activating agent dosage
卢晓英
,
王秀红
,
屈树新
,
翁杰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8.00332
以原位沉积法为基础, 采用水热处理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壳聚糖(CS)杂化材料, 以解决HA在CS基体中分布不均和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研究表明, 通过水热处理后所得到的杂化材料是由CS分子和低结晶度的HA晶体所组成. 其中HA的晶体尺寸为纳米级, 均匀分布在CS分子中. 而且杂化材料中的HA和CS都出现沿C轴方向的择优生长. 同时还发现, 在所得杂化材料中的HA晶体与CS分子出现了较强的化学键合作用, 且这种化学键合作用的强度随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其中当水热处理温度为100℃时,这种化学键合作用达到最强.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chitosan
,
in-situ precipitation
,
hydrothermal treatment
卢晓英
,
冉均国
,
苟立
,
孙璐薇
功能材料
钙磷陶瓷植入生物体内后其表面首先形成一层含CO2-3的类骨磷灰石层.它对钙磷陶瓷诱导新骨的生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模拟体液SBF9#为介质,利用体外模拟装置首次研究了以新工艺制备的含CO2-3的双相HA/β-TCP多孔陶瓷其大孔孔径对表面类骨磷灰石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陶瓷因CO2-3的掺入导致类骨磷灰石晶体的形成时间大大缩短(从14d缩短至6d),且以300~400μm的大孔孔径最有利于类骨磷灰石晶体的形成.此外还有缺钙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生成.而最不利于类骨磷灰石晶体形成的大孔孔径为400~500μm.大孔孔径的优化有利于该陶瓷材料骨诱导性的提高,进而有利于骨缺损的快速修复.
关键词:
大孔孔径
,
C2-3
,
钙磷陶瓷
,
类骨磷灰石
卢晓英
,
王秀红
,
刘治
,
翁杰
复合材料学报
为避免羟基磷灰石(HA)在壳聚糖(CS)基体中分子出现分布不均的现象,在结合原位沉析法和水热法二者优点的基础上,发展了原位水热沉析法来制备HA/CS复合材料,并深入研究不同的反应pH值对该复合材料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反应pH值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均由CS晶体和低结晶度的纳米HA晶体所组成,2种晶体均出现沿c轴方向上的择优生长.随着反应pH值的增大,复合材料中HA和CS分子的结晶度均增大,HA晶体尺寸增大,CS分子排列有序化程度增高,且二者之间发生较强的化学键合作用.当反应pH值增大到12时,复合材料中纳米HA的晶体尺寸约为27.63 nm,且均匀地分布在CS分子中;CS分子为高结晶度的α晶型,且分子排列规整,有序化程度高;存在于HA与CS分子间的化学键合作用最强.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羟基磷灰石
,
壳聚糖
,
原位水热沉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