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Pd纳米盘的光热辅助合成及其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

王艳丽 , 谭德新 , 张宏艳 , 晏莹 , 陶玉仑 , , 陈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氯化钯(PdCl2)为金属前驱体,乙醇为还原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稳定剂和导向剂,利用普通市售白炽灯产生的光热作用,辅助合成Pd纳米盘材料.用XRD、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UV等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CTAB用量对纳米Pd微观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纳米Pd修饰玻碳电极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通过改变PdCl2和CTAB的摩尔比,可以调控纳米Pd的微观形貌和尺寸;当PdCl2与CTAB的摩尔比为1:80,可见光辐照6h时,得到的Pd纳米盘呈多边形貌,平均粒径为46 nm,对乙醇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和抗中毒能力.

关键词: , 纳米盘 , 光热辅助合成 , 乙醇 , 电催化

光热辅助六角相液晶模板合成Pd纳米梭及其对乙醇的电催化

王艳丽 , 谭德新 , , 陈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构建盐水、环己烷、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四元体系,借助普通市售白炽灯的光热作用,采用六角相液晶为模板,在温和条件下将pd2+还原得到Pd纳米梭,用偏光显微分析、XRD、TEM和HRT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d纳米梭修饰玻碳电极对乙醇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250w白炽灯辐射反应1h,可以获得梭状纳米Pd晶,长度为58nm左右,中间部位直径约为9nm,两端直径约为3nm,对乙醇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抗中毒能力.

关键词: 六角相 , , 纳米梭 , 乙醇 , 电催化

单分散纳米Pd的简易加热合成及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

王艳丽 , 谭德新 , 陈森 , , 孙俊恒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以PdCl2为金属前驱体,在水-乙醇混合体系内,添加微量的CTAB,简易加热合成单分散纳米Pd粒子,用XRD和T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dCl2/CTAB组成对纳米粒子形貌和尺寸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法对纳米Pd粒子修饰玻碳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PdCl2/CTAB组成可以调控纳米Pd粒子的粒径和形貌;当PdCl2与CT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于(70±1)℃反应3h时,得到呈单分散性的多边形纳米钯粒子,粒径为(8±1)nm,它对甲醛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

关键词: , 纳米粒子 , 甲醛 , 电催化

纳米Pd的六角相液晶模板合成及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

王艳丽 , 谭德新 , 陈森 ,

材料研究学报

构建盐水、环己烷、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四元体系,采用六角相液晶为模板在避光温和条件下将Pd2+还原制备出纳米Pd催化剂,用偏光显微分析、XRD、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HRTE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反应时间对纳米Pd微观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纳米Pd修饰玻碳电极对乙醇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避光反应24 h后制备出呈规则形貌的纳米Pd材料,平均粒径为(31±1)nm,对乙醇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抗中毒能力.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六角相 , , 乙醇 , 电催化

钯/聚苯胺复合团簇的可见光辅助溶致液晶模板合成及对乙醇的电催化

谭德新 , 王艳丽 , , 汪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7.02.003

构建盐水、环己烷、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四元体系,采用可见光辅助溶致液晶模板法制备钯/聚苯胺(Pd/PANI)复合团簇,用FESEM、TEM、SAED、PXRD、FT-IR、UV-vis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Pd/PANI复合团簇对乙醇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d/PANI复合团簇的平均粒径为412 nm,呈单分散性,Pd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1±1)nm,以聚集体形式分散在PANI基体中;Pd/PANI复合团簇对乙醇展示了良好的电催化活性、抗中毒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关键词: 钯/聚苯胺复合团簇 , 可见光 , 溶致液晶 , 乙醇 , 电催化

中国专利信息

电镀与涂饰

本期刊登的是2012年4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有关表面处理系列类专利信息。如需专利全文,请与我部联系(联系人:吴海;电话:020-61302516)。

关键词:

718HL中板边部裂纹成因与控制

柳泽民

连铸

针对718HL中板边部裂纹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认为微裂纹不是轧制时产生的新裂纹,而是由于铸坯内弧横裂纹扩展形成。造成横裂缺陷的主要原因是铸坯却不均匀。通过保证连铸关键设备功能精度、优化二冷配水工艺以及加强保护浇铸,能够有效降低中板边裂缺陷。

关键词: 中板 , 边部裂纹 , 铸坯 , 横裂

不同碳纤维表面状态对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王建方 , 陈朝辉 , 刘维民 , 齐尚奎 , 谢征芳

材料导报

采用XPS对两种不同的碳纤维表面进行了分析,制备了束丝Cf/SiC复合材料,并采用束丝拉伸强度表征其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主要有C、O两种元素存在,其中碳主要有C-C和C-O两种存在方式,并且两种纤维的Ols/Cls有明显的不同.当氧含量高时,纤维在经历高温处理后强度降幅度较大,所制备的Cf/SiC复合材料性能较差.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状态 XPS Cf/SiC复合材料

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刘波 , 曾幸荣 , 王岩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5381.2005.04.003

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和十二烷基二甲基基氯化铵(DDBAC)改性蒙脱土,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作相容剂,通过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P/OMMT).结果表明,PP-g-MAH能有效地改善PP与OMMT的相容性,当OTAC改性的蒙脱土(OMMT-O)用量为5wt%、PP-g-MAH用量为l0wt%时,PP/PP-g-MAH/OMMT-O纳米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为5.4 KJ/m2,比纯PP提高了80%,极限氧指数(LOI)由PP的18提高到23.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PP已经插层进入到蒙脱土片层中,部分蒙脱土产生了剥离.

关键词: 聚丙烯 , 蒙脱土 , 纳米复合材料 , 熔融插层 , 阻燃

球磨分散法制备新型改性粘土/环氧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鹿海军 , 梁国正 , 张宝艳 , 陈祥宝 , 马晓艳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5.01.002

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基氯化铵(DBDA)和间苯二甲胺(MXDA)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有机化改¨蒙脱土(MMTⅡ),通过球磨法来促进其在环氧树脂中的细化与分散,制备出具有良好解离结构的MMTⅡ/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新型MMTⅡ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测试了力学性能.结构表征与分析表明,大颗粒粘土聚集体并不能在搅拌混合过程中分散开,在固化过程中很难充分解离,而通过球磨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力可促进其分散与细化,从而获得良好解离结构.MMTⅡ中MXDA的引入,减少了季铵盐分子链所产生的悬键,增加了MMTⅡ片层的界面反应性,大大提高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冲击强度由32.1kJ/m2提高到48.1kJ/m2,提高近50%,弯曲强度提高近8%.

关键词: 球磨 , 解离 , 粘土 , 纳米复合材料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