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深
,
吴杏芳
,
陆华
,
沈电洪
,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3.03.003
对C、Ti比x分别为0.6、0.75、0.8和0.9的四种不同TiCx/NiAl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镜研究,发现陶瓷颗粒随着C、Ti比的增加而变小,并且Ti元素向金属相存在较强的扩散,而Ni和Al元素几乎没有向陶瓷相中扩散,扩散形成了两相界面处直接的原子结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相界面结合的强度和韧性.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得出材料相界面附近的纳米硬度H和弹性模量E呈连续梯度分布,C、Ti比为0.75的复合材料相界面处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值较大.
关键词:
微结构
,
纳米硬度
,
弹性模量
,
复合材料
,
界面
华文深
,
吴杏芳
,
陆华
,
沈电洪
金属学报
采用SEM,EDS等对融渗工艺制备的C/Ti比x分别为0.6、0.7、0.8和0.9的四种不同TiCx/Ni3Al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证实Ti元素向金属相存在较强的扩散,而Ni和Al元素几乎没有向陶瓷相中扩散,扩散的结果形成了两相界面之间直接的原子结合,增加了复合材料相界面结合的强度和韧性.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相界面附近的纳米硬度H和弹性模量E,二者在相界面附近均呈连续梯度分布特征,并且TiC0.7/Ni3Al复合材料在界面处具有较高的纳米硬度值.
关键词:
显微结构
,
null
,
null
华文深
,
吴杏芳
,
陆华
,
沈电洪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2.10.021
采用SEM,EDS等对融渗工艺制备的C/Ti比x分别为0.6、0.7、0.8和0.9的四种不同TiCx/Ni3Al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证实Ti元素向金属相存在较强的扩散,而Ni和Al元素几乎没有向陶瓷相中扩散,扩散的结果形成了两相界面之间直接的原子结合,增加了复合材料相界面结合的强度和韧性.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相界面附近的纳米硬度H和弹性模量E,二者在相界面附近均呈连续梯度分布特征,并且TiC0.7/Ni3Al复合材料在界面处具有较高的纳米硬度值.
关键词:
显微结构
,
纳米硬度
,
弹性模量
,
复合材料
,
界面
王丽英
,
薛永平
物理测试
极限拉深比用直观的方式反映了薄板材料的压延性能,它的测试可以用Swift试验方法完成,也可以用Engelhardt试验方法完成,且试验结果受润滑方式影响较大。采用两种试验方法、两种润滑方式测试了不锈钢薄板的极限拉深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深油润滑方式下测得的极限拉深比远远高于凡士林润滑方式,并且试验结果稳定;不发生剪裂时,拉深油润滑方式下两种试验方法测试的极限拉深比相差很小,相对偏差小于1%。
关键词:
极限拉深比
,
拉深试验
,
润滑
王丽英,薛永平
物理测试
极限拉深比用直观的方式反映了薄板材料的压延性能,它的测试可以用Swift试验方法完成,也可以用Engelhardt试验方法完成,且试验结果受润滑方式影响较大。采用两种试验方法、两种润滑方式测试了不锈钢薄板的极限拉深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深油润滑方式下测得的极限拉深比远远高于凡士林润滑方式,并且试验结果稳定;不发生剪裂时,拉深油润滑方式下两种试验方法测试的极限拉深比相差很小,相对偏差小于1%。
关键词:
极限拉深比
,
drawing test
,
lubricate
朱军
,
张亚军
,
李桂鹏
,
张春恒
,
张全
材料开发与应用
深冲铌带主要应用于电解电容器行业,深冲铌带不但要满足内部晶粒尺寸的要求,而且要满足其后续加工的力学性能要求.深冲铌带要经过多次的拉伸,对铌带的生产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研究了锻造、轧制、热处理3个关键工艺,确定了能够满足电解电容器行业用深冲铌带的生产加工工艺.
关键词:
深冲铌带
,
晶粒尺寸
,
锻造工艺
,
轧制工艺
,
热处理工艺
李朋欢
钢铁研究学报
随着IF钢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目标碳低于15ppm的苛刻要求,研究RH深脱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践,对RH脱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250t~300t的RH最佳的初始碳含量为250~300×10-6;发现吹氧时机对RH脱碳速率的影响很明显,吹氧时间滞后,造成RH前期脱碳速率过低,吹氧时已经进入低碳区域,消弱了吹氧对提高脱碳速率的作用,而且造成RH终点钢水活度氧过高。
关键词:
RH真空精炼;脱碳;IF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