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99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沸腾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稳定性的数值仿真分析

姚伟 , , 杨燕华 , 徐济滗

工程热物理学报

随着先进核反应堆的研究兴起,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在EICE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了数值仿真算法AEICE,对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增大系统压力和增加入口欠热度,均会增大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稳定区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关键词: 稳定性 , 两相自然循环 , 数值仿真

LOFT试验的最佳估算模拟及认证评价模型的热工安全裕量影响分析

路璐 , , 胡志华 , 都立国 , 李永兵 , 赵劲标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针对LOFTL2-5整体试验,用先进热工水力程序RELAP5/MOD3对其进行最佳估算模拟,分析验证了程序预测事故过程的能力;同时按照美国核管会10CFR50.46附录K的认证评价模型要求修改RELAP5/MOD3相关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对比程序修改前后对于预测值保守性的影响,分析了保守计算的PGT安全裕量,其结果可为验证并开发认证级LOCA安全分析工具提供参考.

关键词: REALP5 , LOFT L2-5试验 , 最佳估算 , 评价模型 , PCT安全裕量

两相自然循环流量漂移的分岔研究

, 陈宏 , 胡志华 , 陆柳柳 , 徐济鋆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基于分岔理论及DERPAR数值算法,运用均相模型计算得出典型沸腾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分岔解图.讨论了系统压力、欠热度、阻力等参数对运行稳定性及输热能力限的影响.通过采用不同冷凝器模型,研究了冷凝模型与参数对流量漂移特性的影响.并将结果与漂移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可为两相自然循环回路设计、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两相自然循环 , 流量漂移 , 参数效应 , 静态分岔

两相自然循环系统静态流量漂移及其实验验证

, 陈宏 , 胡志华 , 徐济鋆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基于均相模型,运用非线性分岔理论,计算预测了两相自然循环系统静态分岔(流量漂移)解图.定义了对应系统静态分岔点的理论最大输热能力限,讨论了实际流量漂移发生点.同时分析了系统的迟滞效应及系统压力、入口阻力等对分岔解图的影响.首次用针对性实验验证了两相自然循环静态分岔及其迟滞现象;对有关参数效应亦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

关键词: 两相自然循环 , 静态流量漂移 , 分岔 , 实验验证

蒸汽爆炸粗混合过程中的蒸发阻力模型

胡志华 , , 杨燕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蒸汽爆炸的粗混合过程中,由于液体的快速蒸发,高温金属液滴的周围会产生一层很薄的蒸汽膜,此时液滴周围的边界层流动与没有液体蒸发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常温情况下的小球在连续液体中运动时的通用阻力模型在这种情况下是不适用的.本文通过受力分析,考虑了高温小球受力的分布和表面蒸发对小球周围力的影响,从阻力的基本机理上分析了蒸发状态下小球的运动阻力,分别提出了高温颗粒穿过自由表面时与其在液体中运动时的蒸发阻力模型.分析表明,当小球温度高于2500 K,特别是在靠近自由表面的区域,由于小球表面液体蒸发而产生的蒸发阻力作用非常明显.分析指出,小球的入水初速、小球表面的液体蒸发速率以及汽膜厚度都是影响小球运动阻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粗混合 , 高温小球 , 蒸发阻力 , 模型

涂料概述

王连杰 , 高焕方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4.06.005

重点对吸涂料的吸机理以及粘结剂和吸收剂种类进行了论述,并对吸涂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描述.

关键词: 吸收剂 , 涂料 , 隐身涂料

毫米/厘米兼容吸涂层的设计与研究

于名讯 , 丁文皓 , 李云南 , 何华辉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7.003

以电磁理论为基础,对两层结构的毫米/厘米兼容吸收涂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系列吸涂层的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先分别以电损耗和磁损耗为主,采用单层结构分别对毫米和厘米实现较好的吸收,然后以厘米吸收层作为内层,以毫米吸收层作为外层,并进一步改善内外层之间的阻抗匹配,利用两层结构可以对毫米和厘米实现较好的兼容吸收.

关键词: 兼容吸涂层 , 毫米 , 厘米

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海泉 , 陈秀琴

材料导报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吸材料的研究动态,介绍了传统吸材料以及新型吸材料,如铁氧体吸材料、碳纤维结构吸材料、纳米吸材料、手性吸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材料,导电高聚物吸材料,雷达红外兼容吸材料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 材料 , 隐身技术 , 吸收剂 , 纳米材料

SiC(N)/LAS吸材料吸性能研究

罗发 , 周万城 , 焦桓 , 赵东林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3.03.011

研究了由SiC(N)纳米吸收剂制备的SiC(N)/LAS吸材料的介电性能,对影响介电性能的吸收剂的含量、吸材料烧结温度和碳界面层等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080℃以下烧结温度对陶瓷致密度的影响较大而对陶瓷介电常数的影响较小;在1080℃以上烧结温度对烧结致密度的影响较小,对陶瓷介电常数的影响较大.吸材料介电常数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吸材料制备过程中纳米级的SiC(N)促进了碳界面层形成,导致了在较高温度烧结时吸材料介电常数对温度的敏感性,使吸材料介电常数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形成的碳界面层复介电常数的虚部较高,使吸材料对电磁的损耗进一步升高,从而使吸材料的吸性能得到增强.

关键词: 纳米SiC(N) , LAS玻璃陶瓷 , 介电常数 , 界面层 , 材料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0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