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氮、铬对铸态锰钢性能的影响

丁晖 , 古可成 , , 马春燕 , 曾卫东 , 高尚书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2.05.003

针对氮、铬对铸态锰钢性能的影响作了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氮和铬得到了细化的奥氏体基体和弥散分布的团球状碳化物,显著提高了铸态锰钢的加工硬化能力,并使其具有足够的冲击韧性和良好的抗磨性能.

关键词: 耐磨材料 , 锰钢 , 铸态组织 , ,

MgO含量对低钛烧结矿质量的影响

, 李红玮 , 李豪杰 , 李燕江 ,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5.03.015

以宣钢原料为对象,依据烧结生产情况研究了不同MgO含量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O含量的增加,烧结矿各项指标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适宜的MgO含量有利于提高烧结矿的成品率、转鼓强度,改善其冶金性能.综合考虑其与烧结过程参数、烧结矿的粒度组成、成品率和转鼓指数及冶金性能的关系,确定宣钢烧结矿适宜MgO含量为2.50%~ 3.00%.

关键词: 烧结矿 , MgO , 成品率 , 转鼓指数 , 冶金性能

炉腹煤气中氢含量对铁矿石滴落过程的影响

闫超杰 , 李福民 , 郄亚娜 , , 吕庆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60233

利用高温熔滴炉对喷吹富氢煤气后高炉炉料的熔滴性能进行实验研究,XRD检测技术对喷吹富氢煤气后炉料的还原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相图原理分析了不同富氢量对滴落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吹富氢煤气后,矿石在进入滴落带之前,铁的氧化物已经大量被还原,滴落温度升高,滴落区间变窄.初渣渣量减少使得高炉透气性改善,最大压差与总特性值逐渐变小.结合滴落物与坩埚内剩余物的物相检测,得出富氢煤气对高炉熔滴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最佳富氢量.

关键词: 富氢量 , 炉料滴落性能 , 高炉初渣

低钛型混匀矿的烧结基础特性

, 李福民 , 吕庆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5.05.015

对宣钢单种含钛铁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进行了测定,根据混匀矿烧结基础特性进行了优化配矿试验.结果表明:烧结矿的转鼓指数随着混匀矿黏结相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低温还原粉化指数和中温还原性随混匀矿液相流动性的增大而增大.宣钢低钛型混匀矿的适宜烧结基础特性:同化性温度为1 300~1 319℃,液相流动性指数为2.56 ~3.50,黏结相强度为4 100~4200 N,烧结技术指标和烧结矿性能最优.

关键词: 烧结 , 含钛铁精粉 , 混匀矿 , 冶金性能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政治路线和冶铁技术——汉武帝彻推行盐铁官营政策促进了冶铁技术的发展

金属学报

<正> 我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上,两汉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无论从冶铁业的规模、冶铸技术的进步还是铁器的广泛使用,都明显地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于以后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冶铁技术在西汉时期迅速发展,首先是由于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加之公元前二○九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揭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