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27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常温交联型氟涂料拼合用丙烯酸树脂的研制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2.06.008

在氟涂料中拼合一定量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可有效提高涂层的耐溶剂性和耐沸水附着力,以扩大常温交联型氟涂料的应用范围.介绍了拼合用丙烯酸树脂的配方及其制法.讨论了丙烯酸树脂中的软硬单体配比、羟基含量,以及丙烯酸树脂与氟树脂的配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含羟基丙烯酸树脂 , 氟树脂 , 拼合 , 常温交联型氟涂料

新概念熔盐堆堆芯稳态热工水力计算

张大林 , 秋穗正 , , 苏光辉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针对第四代国际核能论坛提出的新概念熔盐堆堆芯的具体特点,采用DRAGON程序计算了堆芯轴向和径向功率分布因子,并对熔盐堆的燃料盐和石墨慢化剂分别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方法对新概念熔盐堆的稳态热工水力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堆芯燃料盐的流量分配,代表元件内燃料盐和内外壁温度沿轴向的变化.

关键词: 熔盐堆 , 堆芯 , 稳态 , 热工水力 , 数值模拟

分散助剂在大金GK系四氟树脂涂料中的应用

, 曹亚成 , 朱东 , 和田进 , 实政久人 ,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9.05.019

颜料在漆基中的润湿和分散对涂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大金公司ZEFFLE GK系(GK-570和GK-510)交联型四氟树脂涂料中应用BYK分散助剂,可以制备分散和贮存性能优异的单色浆,并有效解决复色漆抗浮色发花的现象.

关键词: 交联型四氟树脂 , 分散助剂 , 浮色 , 贮存

环氧树脂快速固化技术在无人机机体抢修中的应用

, 鲍传美 , 刘琳 , 成坚 , 李纯军 , 易哲菁

玻璃钢/复合材料

分析了环氧树脂快速固化的三种不同机理,分别进行了以固化时间、拉伸强度、硬度和韧度为目标的固化对比实验,在测量数据的基础上着眼无人机野战环境下的机体抢修,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方案的优选,最终确定出紫外光固化为较理想的方案,均衡地达到了抢修要求的各项指标.

关键词: 环氧树脂 , 快速固化 , 战场抢修 , 无人机 , 复合材料

有机氟涂层的耐沾污性及其测试

朱东 ,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2.04.017

在总结国内外涂层耐沾污性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交替老化的耐沾污性测试方法,为有效地用人工加速的方法评估涂层的耐沾污性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氟涂料 , 耐沾污性 , 测试方法

氟碳涂料的抗粘性研究

朱东 , , 酒新英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6.10.006

通过表面助剂、硅粉、蜡粉对交联型氟树脂进行改性,制备清漆涂膜.分别以油性和水性记号笔在涂膜表面涂圈作为污染源,以胶带纸粘附和撕离实验考核涂膜的抗粘效果.结果发现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助剂的共同作用可有效防止记号笔对涂层的粘结,粗糙表面的涂层亲水、亲油性对抗粘结作用有较大的影响,涂膜在水浸泡前后的抗粘性效果表现不同.户外曝晒试验表明涂层的抗粘结作用与自清洁作用并不能简单等同.

关键词: 氟树脂 , 抗粘性 , 表面粗糙度 , 涂层亲水亲油性

分散树脂对含氟树脂涂层耐QUV性能的影响

, 曹亚成 , 朱东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0.10.004

采用自制的分散树脂对二氧化钛进行分散,将制备的色浆应用于含氟丙烯酸酯树脂、三氟氯乙烯和四氟乙烯氟碳树脂等耐候性含氟树脂涂料中,考察了分散树脂对含氟树脂涂层耐QUV老化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分散树脂 , 含氟树脂涂层 , QUV性能

氟涂料用附着力促进树脂

, 孙建美 , 朱东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3.08.008

考察了聚三氟氯乙烯涂料和聚四氟乙烯涂料,以及加入附着力促进树脂的氟涂料对几种常用底材的附着力.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附着力促进树脂的氟涂料对其综合性能基本上无影响,但可改善涂膜的耐水性和提高其对多种底材的附着力.

关键词: 氟涂料 , 附着力 , 附着力促进树脂

镍镀层的脆性问题

袁诗璞

电镀与涂饰

总结了镍镀层脆性的一般规律,给出了用以判断镍镀层脆性的简单方法,讨论了分别由内应力、异种阳离子引入及有机杂质夹杂所引起的脆性问题.强调了正确采用并补加添加剂的重要性,分析了对镀液盲目进行大处理的不良后果,指出了采用活性炭吸附有机杂质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镍镀层 , 脆性 , 内应力 , 光亮剂 , 杂质 , 活性炭 , 吸附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2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