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复合掺杂稀土Ce和Al的α-Ni(OH)2电极材料的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长久 , 宋莎 , 爱芳 , 李广燕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化学反应共沉淀法制备出稀土Ce和金属Al复合掺杂的α-Ni(OH)2粉体样品,利用XRD,EDS,TG-DTG和IR手段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和多次充放电研究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并讨论了其相应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掺杂稀土铈和铝的α-Ni(OH)2具有较大的层间距,晶格层间有较多的结晶水分子.同时掺杂10mol%的Al和5mol%的铈制备的α-Ni(OH)2样品,在强碱溶液中陈化一个月仍保持稳定的α型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极反应具有较好的可逆性,放电比容量达到363.2 mAh·g-1.

关键词: 稀土铈和铝 , 复合掺杂 , α-Ni(OH)2 , 结构特征 , 电化学性能 , 作用机理

非晶态氢氧化镍材料电极理论放电容量估算

长久 , 尚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非晶态氢氧化镍,将其粉体制成微电极作为研究电极,并以Pt电极作为辅助电极,Hg-HgO电极作为参比电极构成三电极体系.通过对非晶态氢氧化镍样品电极过程极化曲线的测试,计算其交换电流密度和极限电流密度,并根据计算结果,估算出非晶态氢氧化镍作为电极活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反应转移电子数近似为1.35,理论放电比容量为393.26 mAh/g,表明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

关键词: 非晶态Ni(OH)2 , 电极材料 , 反应转移电子数 , 理论放电比容量

铈掺杂络合燃烧法制备Li1.05CexMn2-xO4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长久 , 李继春 , 易凌英 , 王慧景 , 钟胜奎

中国稀土学报

采用已二酸络合燃烧法制备了稀土Ce掺杂的锰酸锂材料Li1.05CexMn2-xO4粉体.利用XRD, SEM, EDS等对材料粉体进行结构形态表征, 并以其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测试其充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材料Li1.05CexMn2-xO4(x=0, 0.01, 0.02, 0.03)具有较好的尖晶石结构, 且颗粒分布均匀, 掺杂的比未掺杂的比容量以及常温、高温下循环性能都有较大的改善.当掺杂量达到0.02(摩尔比)时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其电化学极化阻抗小, 放电比容量为126.8 mAh·g-1, 常温下50次循环后仍保持有94.1%的放电效率, 高温30次后为82.5%.

关键词: 铈掺杂 , 络合燃烧法 , 锰酸锂正极材料 , 电化学性能 , 稀土

L-胱氨酸复合掺杂聚苯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长久 , 姜吉琼 , 刁汉明 , 刘勇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化学法用苯胺与盐酸和L-胱氨酸掺杂合成聚苯胺,将样品与一定量的导电物质石墨混合,制备成电极材料测定其电极过程的循环伏安特性,详细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其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经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其氧化还原可逆性和稳定性都较好.电极样品在10 mA/cm2充电2 h,以2 mA/cm2恒电流、终止电压为1.0 V的放电制度下,可持续放电8 h.结果表明,本法所制备的聚苯胺掺杂复合电极材料,充放电效率较高,放电容量大,结构稳定.

关键词: 聚苯胺 , L-胱氨酸 , 掺杂复合电极材料 , 电化学性能

La(Ⅲ)与Sr(Ⅱ)复合掺杂非晶态氢氧化镍电化学性能研究

长久 , 吴华斌 , 李延伟 , 陈世娟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10.018

采用微乳液快速共沉淀法制备稀土La(Ⅲ)与Sr(Ⅱ)复合掺杂非晶态氢氧化镍粉体.样品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采用XRD,Raman光谱和SEM进行表征分析.将样品作为电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模拟电池,研究了稀土La(Ⅲ)与Sr(Ⅱ)复合掺杂对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应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发现,在0.1 C恒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的放电制度下,La(Ⅲ)与Sr(Ⅱ)复合掺杂样品的放电平台为1.265 V.放电容量为340.56mAh·g-1,且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循环可逆性较好,并能有效抑制析氧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微乳液法 , 复合掺杂 , 非晶态氢氧化镍 , 电化学性能

电极材料非晶态氢氧化镍的电化学活性

长久 , 尚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非晶态氢氧化镍粉体,微粒形状不规则,具有较小粒度分布和较大比表面积.经测量,发现其样品粉体拉曼光谱(Raman)峰较多,差热分析(DSC)发现其分解温度较低,为295.18℃,结果分析表明活性较高.将所制备的非晶态Ni(OH)2粉体作为活性物质合成正极材料,并组装成MH-Ni碱性模拟电池,在恒流50 mA/g下充电8 h,25 mA/g下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时,其放电工作电压平稳且时间长,放电平台为1.26 V.放电比容量可达333.22mAh/g,高于β-Ni(OH)2的理论比容量289mAh/g,循环伏安曲线的测试结果表明,可逆性能较好,在碱性电解液中结构稳定.

关键词: 非晶态Ni(OH)2 , MH-Ni电池正极材料 , 电化学活性

铝材化学法不同着色效果条件的研究

长久 , 尚伟 , 姜吉琼 , 卢艳芳 , 杨振波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4.03.022

采用硫酸阳极氧化膜无机染料化学着色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着色液浓度、温度、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同一体系着不同颜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再经过一系列的性能测试,讨论了着不同颜色后铝材的性质.一般情况下,随浓度和时间增加,着色膜颜色会逐渐加深,但不会改变色系.相对浓度和时间而言,温度对着色效果影响很大,如果温度太高,氧化膜会被封孔,而着不上颜色,所以控制好温度对着不同颜色效果很重要.该工艺操作简便,溶液可循环利用;着色膜耐蚀性、耐晒性和致密性良好.

关键词: , 铝合金 , 无机染料 , 化学着色

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物理特性与电化学性能

长久 , 王慧景 , 吴华斌 , 孙丹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了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对制得材料样品进行了XRD,SEM,TEM,DSC和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将其制成MH-Ni电池正极材料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粉体为非晶态,颗粒粒度为纳米级,类似球形.非晶纳米Ni(OH)2的热分解温度286.4℃低于常规球形Ni(OH)2的热分解温度333.8℃,同时具有较大得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别为76.2089 m2·g-1和37.7nm.与普通β-Ni(OH)2相比较,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电极充电电压低,放电电压平台时间长,且高达1.258V,放电比容量为349.85 mAh/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20次循环后其容量衰减仅为1.28%.

关键词: 非晶态 , 纳米氢氧化镍 , 物理特性 , 电化学性能

稀土Y掺杂非晶态纳米Ni(OH)2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长久 , 孙丹 , 谷得龙 , 吴华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Tween-80/n-C4H9OH/c-C6H12/NiSO4水溶液体系,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稀土Y掺杂非晶态纳米级氢氧化镍粉体材料.采用XRD、SAED、SEM、TEM、EDS、Raman、IR,粒度分析和比表面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粉体进行了结构形态表征,并对其充放电性能和交流阻抗谱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适量稀土元素Y的掺入使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的结构缺陷增多、无序性增强,平均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降低其溶液电阻、电荷转移电阻和Warburg阻抗,从而提高其放电比容量.样品作为MH-Ni电池正极材料以0.2 C充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当掺杂Y的质量分数为4%时,放电比容量达到333.3 mAh/g.

关键词: 微乳液 , 快速冷冻沉淀 , 稀土Y掺杂 , 非晶态 , 纳米氢氧化镍 , 电化学性能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电解铜中微量锑

马丽君 , 长久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5.01.017

样品用硝酸溶解,在氨性溶液中,以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镧作载体富集锑,并与铜分离.在稀盐酸介质中,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217.6 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9%,该方法简捷、快速.

关键词: , 电解铜 , 原子吸收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