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野
,
黄美东
,
路少怀
,
吴功航
,
李洪玉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3.05.009
采用电弧离子镀的方法,在硅片上制备TiN仿金装饰膜层,主要研究氮气分压和基体偏压两个工艺参数对TiN薄膜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压强对TiN薄膜的色泽有明显的影响和控制作用.随着氮气分压的增大,薄膜的色泽由浅黄色向红棕色变化.实验发现,基体偏压对膜层的色泽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氮气分压一定时,施加偏压所得TiN薄膜比不施加的颜色更浅.可见,通过调节基体偏压和氮气流量,可以获得所需颜色的TiN薄膜.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
TiN薄膜
,
色泽
,
氮气分压
,
基体偏压
梁卫东
,
张国栋
,
刘野
,
陈品松
,
朱照琪
,
刘小育
新型炭材料
采用碳酸钙作为硬模板制备出孔直径为0. 5~5 nm的多孔石墨烯,并以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气相沉积改性提高多孔石墨烯的亲油性,接触角为152. 3′. 经熔融浸渍法制备PDMS改性多孔石墨烯/棕榈酸复合相变材料,棕榈酸的吸附量达80. 2%,将石墨烯的多孔结构完全填充均匀. X射线衍射测试相变材料的结晶性质没有变化;差示热扫描热量分析表明,经PDMS改性后的多孔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在熔融和结晶过程中,相变焓分别为170. 1 kJ·kg-1和167. 8 kJ·kg-1 ,可望应用于余热回收和太阳能贮存等领域.
关键词:
多孔石墨烯
,
相变材料
,
相变潜热
,
聚二甲基硅氧烷
,
棕榈酸
柯岩
,
曲迎东
,
姜珂
,
刘野
,
尤俊华
,
李荣德
材料保护
制备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前需对碳纤维进行化学镀Ni-P处理,目前已有的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P工艺镀速较慢.用苹果酸、丁二酸作配位剂,对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P.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观察了镀层的形貌;采用能谱仪分析了镀层成分;通过镀覆相同时间内镀层的厚度表征镀速,分析了苹果酸、丁二酸单用及共用含量及工艺参数对化学镀Ni-P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酸配位剂的最优用量为8 g/L苹果酸、12 g/L丁二酸,最佳镀覆温度87℃,最佳镀液pH值为4.6 ~4.8;此工艺下,镀层厚度在5 min即可达到3.92 μm,镀速是目前单酸配位剂最快镀速的3倍左右;最优镀层均匀致密、光滑平整,镀层为Ni-P合金,其中P含量为11.4%.
关键词:
化学镀Ni-P
,
碳纤维
,
单酸、双酸
,
配位剂
,
镀速
黄美东
,
许世鹏
,
刘野
,
薛利
,
潘玉鹏
,
范喜迎
表面技术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以W18Cr4V高速钢为基体,调整基体负偏压,制得多个复合TiAlN薄膜试样,研究了基体负偏压对薄膜微观组织形貌、物相组成、晶格位向、硬度、厚度和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高或过低的负偏压会使得膜层表面不平整,显微硬度下降.当负偏压为200 V时,膜层的沉积速率最大;负偏压为150 V时,有利于薄膜(111)晶面的择优取向生长,且TiAlN膜的硬度最高.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
TiAlN薄膜
,
负偏压
吕长东
,
黄关东
,
刘野
,
许世鹏
,
薛利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3.03.002
在国产SA-6T型离子镀膜机上利用反应直流溅射方法,在抛光后的W18Cr4V高速钢基体表面制备TiN膜层,考察氮气流量对薄膜色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对薄膜表面形貌进行观测,发现沉积的TiN膜层质量良好,无孔洞,表面平整、致密.采用色度计定量测试了TiN薄膜的色泽,并分析了氮气流量对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流量即沉积气压对装饰镀TiN薄膜的颜色有重要影响,通过调节氮气流量,可有效改变TiN膜层的色泽.TiN薄膜的颜色随氮气流量增大而加深.
关键词:
TiN薄膜
,
磁控溅射
,
装饰镀
,
色泽
,
氮气
刘野
,
查少秋
,
张凯
电镀与涂饰
先以FeCl2和FeCl3为原料,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纳米粒子,再在其表面包覆SiO2制得Fe3O4@SiO2颗粒,然后将Fe3O4@SiO2颗粒与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混合制备了复合涂层.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Fe3O4纳米粒子改性前后的形貌和晶体结构.通过塔菲尔极化曲线和浸泡试验考察了纳米粒子对复合涂层在自来水、3.5%(质量分数)HCl、3.5%NaOH和3.5% NaCl溶液中耐蚀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涂层的防腐机理.SiO2成功包覆到Fe3O4粒子表面,提高了其与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的相容性,显著改善了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
关键词: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
,
纳米复合涂层
,
四氧化三铁
,
二氧化硅
,
改性
,
防腐
裴曦
,
曹瑞芬
,
景佳
,
程梦云
,
郑华庆
,
李佳
,
黄善清
,
李贵
,
宋钢
,
汪卫华
,
吴宜灿
,
FDS团队
原子核物理评论
由于子野分割带来的误差,使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简称IMRT)计划系统所制作的计划往往不能满足临床要求.本研究将采用基于共轭梯度法的子野权重优化方法来减小此误差,提高制作计划的效率和效果.采用共轭梯度法优化子野权重和微调子野形状,最终使得子野分割前后强度误差最小.在精确放疗系统中对常见的临床病例(鼻咽癌和周围性肺癌)进行测试,通过对比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以及CT片上的等剂量线,发现子野权重优化后靶区的平均剂量分别从87.0%提高到100.2%和从90.0%提高到98.4%,更好地满足临床要求.
关键词:
调强放疗
,
共轭梯度法
,
精确放疗系统
,
子野权重优化
李强
,
颉红梅
,
李文建
,
党秉荣
,
马秋峰
,
卫增泉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3.01.009
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聚碳酸脂膜,测定了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提供的55 MeV/u 40Ar和80 MeV/u 20Ne离子束经辐照终端束流均匀化扫描装置后照射野均匀度与离子通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对于40Ar和 20Ne离子束,离子通量小于1×106和2×107 ions/cm2时,横向照射野均匀度缓慢增加; 当离子通量分别介于1×106-1×107和2×107-1×108 ions/cm2时,40Ar和20Ne离子束照射野均匀度逐渐增加; 离子通量达到1×107和1×108 ions/cm2时,40Ar和20Ne离子束照射野均匀度分别约为58%和61%. 从而说明,辐照终端束流扫描装置对束流的均匀化程度目前并不能满足辐照生物效应、辐射育种和重离子治癌等研究工作的需要,须对其性能做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
重离子束
,
照射野均匀度
,
离子通量
,
束流扫描装置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