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
刘荣立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05.015
采用化学镀技术,实现了涤纶织物表面纳米SiC微粒复合镀镍磷,借助SEM,EDS,XRD和TG对镀层表面形貌、结构成分以及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化学复合镀镍磷织物的电磁波屏蔽和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涤纶织物经纳米SiC微粒复合镀镍磷之后,热起始分解温度有所下降.镀镍液中添加纳米SiC微粒,Ni-P镀层结构由非晶态向纳米晶结构转变.当增重率相同时,镀层的结构、均匀性和致密性对电磁波屏蔽性能影响显著.纳米SiC微粒对镀层结构虽起到了很好的增强改性作用,但由于镀层和纤维基体的结合力变差,织物耐磨性能反而下降.
关键词:
涤纶织物
,
纳米SiC
,
化学复合镀
,
屏蔽效能
,
耐磨
刘荣立
,
张辉
材料保护
为了研究纳米ZnO微粒对化学镀镍织物电磁波屏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制备了Ni-P-ZnO复合镀层.利用SEM、EDX、XRD和TG分析手段对化学镀层的组织特征、相结构转变、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涤纶织物经过纳米ZnO微粒复合镀Ni-P之后,热起始分解温度有所下降;化学镀镍液中添加纳米ZnO微粒后,Ni-P镀层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当增重率和镀层成分相同时,镀层致密性对电磁波屏蔽性能影响显著;纳米ZnO微粒的加入使镀速加快,镀层孔隙率增大,致密性变差,Ni-P镀层与纤维基体的结合牢度受到影响,从而使纳米ZnO微粒复合镀Ni-P织物的耐磨性变差.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Ni-P-ZnO
,
涤纶织物
,
纳米ZnO
,
屏蔽效能
,
耐磨性能
刘荣立
,
张辉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08.08.009
采用化学镀技术,实现了涤纶织物表面(Ni-P)-SnO2纳米微粒复合镀,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热质量分析仪对镀层表面形貌、成分以及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Ni-P)-SnO2复合镀层的电磁波屏蔽和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过(Ni-P)-SnO2纳米微粒复合镀之后,涤纶织物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有所下降.镀层的均匀性和致密性对电磁波屏蔽性能影响显著.SnO2纳米颗粒对镀层表面起到了很好的增强改性作用,但由于镀层和纤维表面的结合力变差,因此织物耐磨性反而下降.
关键词:
涤纶织物
,
SnO2纳米微粒
,
化学复合镀
,
电磁屏蔽
,
耐磨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金属学报
<正> 我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上,两汉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无论从冶铁业的规模、冶铸技术的进步还是铁器的广泛使用,都明显地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于以后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冶铁技术在西汉时期迅速发展,首先是由于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加之公元前二○九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