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振动加工

张加波 , 石文天 , , 宁志鹏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4.01.025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削加工中存在分层、撕裂、翻边、毛刺等加工缺陷,开展超声振动铣削表面粗糙度试验、铣削加工工艺缺陷试验及钻削工艺缺陷试验,分析超声振动加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声振动加工的零件表面粗糙度值稳定在Ra 0.9~2.5μm,相比常规切削有效地提高了表面质量,同时适当降低超声切削的频率和振幅,减少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对整体减少复合材料的加工缺陷较为有利.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 切削加工 , 超声振动加工 , 工艺缺陷

碳纤维与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机械加工刀具选用

, 张加波 , 王震 , 张佳朋 , 李光

宇航材料工艺

通过对复合材料特性和加工机理的分析,论述了复合材料机械加工对刀具材质、结构和几何参数的要求,介绍了几种适合于碳纤维和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机械加工的钻削和铣削刀具.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 , 刀具材料 , 刀具结构 , 几何参数

基于BP网络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钻孔入口缺陷

李光 , , 张加波 , 宁志鹏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4.01.026

选取主轴转速、进给速度、钻头螺旋角三因素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钻孔入口缺陷BP网络预测模型,分析三个因素对孔表面入口缺陷的影响规律.引入表面损伤系数定义,从而可以定量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钻孔在入口缺陷情况.借助预测模型,得到了表面损伤系数预测值,与试验数据的平均误差小于5%,证明碳纤维复合材料钻孔入口缺陷BP网络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获得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钻孔加工的策略与切削参数选用范围.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 , BP网络 , 表面损伤系数 , 切削参数

碳纤维复合材料孔加工质量试验研究

王震 , , 李亮 , 戚宝运

宇航材料工艺

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上存在大量的装配工艺孔,采用传统孔加工方式过程中容易导致分层、纤维撕裂等缺陷.本文通过钻削和螺旋铣削方式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对比两种孔加工方法的加工质量,分析了缺陷存在的原因,发现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上采用螺旋铣削制孔方式是可行的,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孔加工工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 钻孔 , 螺旋铣削

M40/4211复合材料层合板铣削加工试验

宁志鹏 , 杨晶 , , 李光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5.02.019

通过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对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铣削刀具材料和几何结构形式的选用原则,介绍了几种适于碳纤维复合材料铣削的加工刀具.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常用的M40/4211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加工缺陷试验和切削试验,总结出影响M40/4211复合材料层合板加工质量的因素及规律,得到每种刀具加工M40/4211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最佳加工参数,较高的切削速度配合恰当的进给速度可以有效提高M40/4211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关键词: 铣削 , M40/4211复合材料层合板 , 铣削刀具 , 切削参数优化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切削加工研究进展

石文天 , 玉德 , 张永安 , 张加波 ,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1.005

随着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需要进行成形加工,还需要二次加工以保证后续精确配合、连接和装配的需要,这就对加工精度、效率和成本提出了相应要求. 二次加工多用切削加工,易出现翻边、分层、拉毛、抽丝、烧焦等加工缺陷,限制了该材料的进一步应用. 为拓展其用途,迫切需要全面展开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二次加工技术研究. 阐述了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并以此为依据论证了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切削性能,分析了加工缺陷产生的原因. 综述了国内外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二次加工现状,阐述了其加工机理和实验研究进展,包括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典型加工工艺(如切削加工、铣磨、激光、超声、水射流等),以及对于切削力、表面质量、刀具磨损、切削变形、加工缺陷等方面的研究. 切削加工是实现芳纶纤维复合材料二次加工的成熟、高效方法,迫切需要开展一系列切削机理和试验研究.

关键词: 芳纶纤维 ,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 , 加工缺陷 , 切削加工 , 切削机理

钢65号钢开发实践

周详 , 景琳琳

连铸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5-4006.20140099

介绍了钢采用120t顶底复吹转炉-LF精炼炉-连铸生产65号高碳钢的生产工艺,提出了生产优质65高碳钢方坯的技术路线和措施.生产实践表明,提高转炉出钢碳、低过热度浇注、合理的连铸拉速、二冷配水和结晶器电磁搅拌参数是生产高碳钢的关键,该工艺生产65钢,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均满足国标要求.

关键词: 高碳钢 , 65钢 , 生产工艺 , 低过热度 , 铸坯质量

渚文化玉器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考古学意义

程军 , 杨学明 , 杨晓勇 , 王昌燧 , 王巨宽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0.04.001

本文利用ICP-MS对新石器时代渚文化瑶山遗址出土的古玉器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并与产于新疆和阗玉石矿的软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瑶山古玉器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特征比值均明显不同于和阗玉,说明渚文化玉器的玉石应选自当地,这与李约瑟[1]教授认为中国古玉器都源于新疆和阗的论点不同.

关键词: 渚玉器 , ICP-MS , 稀土元素(REE) , 产地分析

斜生栅藻和氏菱形藻对Ag(Ⅰ)离子吸附的比较研究

李映苓 , 王若南 , 赵逸云 , 袁冬梅 , 曹玉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4.01.002

近来的报道表明,利用藻类生物吸附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水,具有效率高、费用低、污染小等优点,作者进行了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Turp.) Kütz.)及氏菱形藻(Nitzschia hantzschiana Rabh.)对Ag(I)离子吸附的比较研究,发现在2种藻上所吸附的Ag都主要以+1价的形式存在;在相同条件下,氏菱形藻对Ag(I)离子的吸附能力明显比斜生栅藻高,在Ag+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0.33 mg/ml、温度25±2℃下,当吸附达到平衡后,斜生栅藻对Ag(I)离子的平均吸附量为15mg/g,而氏菱形藻为27mg/g.

关键词: 纤维冶金 , , 斜生栅藻 , 氏菱形藻 , 吸附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