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斌
,
冯明霞
,
邹宗树
,
赵国光
,
刘正祥
钢铁
转炉成渣路线直接影响生产效率,而预直炼法脱磷期与脱碳期任务的不同,对成渣的要求应区别对待。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对预直炼法不同时期成渣路线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铁水磷含量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成渣路线,预直炼法脱磷期和脱碳期成渣路线有明显不同。脱磷期铁水中磷含量较高,脱磷的驱动力较大,主要通过改善动力学条件来加快脱磷,宜采用铁质成渣路线。脱碳期铁水温度较高是脱磷的不利条件,因此改善热力学条件来进一步强化脱磷,宜采用钙质成渣路线。
关键词:
复吹转炉;脱磷;预直炼法;成渣路线
何木光
,
蒋大军
,
万江
,
刘正祥
,
郭刚
钢铁研究
对攀钢6号烧结机利用系数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整物料结构,改进与完善工艺参数,提高混合料温度,优化操作,堵漏风,点检定修提高作业率等措施的实施,利用系数由1.425 t/(m2·h)提高到1.50 t/(m2·h)),作业率由97.38%提高到98.78%,转鼓指数由72.59%提高到72.78%.
关键词:
烧结机
,
利用系数
,
提高
,
实践
王学斌
,
冯明霞
,
邹宗树
,
赵国光
,
刘正祥
钢铁
转炉成渣路线直接影响生产效率,而预直炼法脱磷期与脱碳期任务的不同,对成渣的要求应区别对待.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对预直炼法不同时期成渣路线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铁水磷含量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成渣路线,预直炼法脱磷期和脱碳期成渣路线有明显不同.脱磷期铁水中磷含量较高,脱磷的驱动力较大,主要通过改善动力学条件来加快脱磷,宜采用铁质成渣路线.脱碳期铁水温度较高是脱磷的不利条件,因此改善热力学条件来进一步强化脱磷,宜采用钙质成渣路线.
关键词:
复吹转炉
,
脱磷
,
预直炼法
,
成渣路线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方彦彦
,
田野
,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6.020
正渗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利用渗透原理的膜分离技术,能自发进行,无需外加压力即可实现,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途径.近年来正渗透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正快速发展.文章详细总结了正渗透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正渗透的整个动力学过程,为正渗透膜的设计和制备与驱动溶质的选择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正渗透
,
渗透压
,
机理
,
膜
刘猛
,
张娜
,
罗尘丁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综述了作者所在研究集体所进行的正逆耦合循环研究.通过对串联型、并联型正逆耦合循环的相关研究和(火用)平衡比较分析,归纳提出了正逆耦合循环系统集成原则,即:正、逆循环采用同种工质;物流、能流耦合并重;优化配置热源加热过程;调控氨水工质浓度;回收利用系统内能.遵循该原则提出的变浓度氨水工质正逆耦合循环体现了优良的性能.
关键词:
正逆耦合循环
,
研究进展
,
系统集成原则
,
氨水工质
王涛
,
王宁
,
陆金仁
,
王志宁
,
胡云霞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7.01.020
正渗透技术因其能耗低、水回收率高、截留能力强等优势,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膜分离技术.然而,膜污染引起水通量持续下降,膜寿命缩短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正渗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何有效控制膜污染已经成为正渗透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综述从正渗透膜污染的角度出发,详细总结了正渗透膜的污染特征,全面介绍了抗污染正渗透膜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比众多的研究结果发现,正渗透膜的性质、膜朝向、原料液性质以及膜过程操作条件是影响正渗透膜污染形成与清除的重要因素.通过优化操作条件虽然可部分减轻膜污染,但不能彻底解决膜污染问题.开发抗污染正渗透膜仍是根治膜污染的重要解决方案.最后详细介绍了目前抗污染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双皮层结构正渗透膜的制备及结构调控、膜表面抗污染改性、开发抗污染亲水膜材料制备正渗透膜等.其中,新型两亲性共聚物作为支撑层材料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是未来抗污染正渗透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正渗透
,
膜污染
,
抗污染
,
表面改性
,
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