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93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热浸镀铝锌合金镀层钢板表面锌花形成的研究进展

郭太雄 , 常升 ,

材料保护

介绍了国内外在热浸镀铝锌合金(55.0% A1-43.4% Zn-1.6% Si)镀层钢板表面锌花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镀液/钢基界面反应及其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形成、铝枝晶相的形核和长大机制.分析指出,目前对热镀铝锌板锌花的形貌学、晶体学以及锌花形成的热力学、动力学、形核和生长机理等的研究结论还不够清晰,还存在着一些分歧,需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掌握锌花的形貌和尺寸控制技术,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 热镀铝锌 , 锌花 , 中间合金层 , 铝枝晶 , 形核及生长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环保绝缘涂层性能评价试验研究

郭太雄 , 常升 , 董学强 , , 袁萍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5.02.019

基于用户加工工艺,通过实验室对比试验,并结合产品实际使用情况,研究了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环保绝缘涂层的耐蚀性、耐高温性及涂层附着性的评价试验方法及指标.结果表明:①涂层耐蚀性的评价试验方法宜采用“NSST/6 h,锈蚀面积小于5%;NSST/12 h,锈蚀面积小于20%”;②涂层耐高温性适宜的评价试验方法为“将试样叠置于氮气保护气氛下经750℃加热保温2h,涂层无起泡、脱落、掉粉”;③对于涂层附着性,较为适宜的评价试验方法为“试样依次经0T弯曲变形、采用3M胶带粘贴弯曲变形部位并撕离和浸入5% CuSO4溶液浸泡5s,涂层均无开裂、剥落或变色”.

关键词: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 , 环保绝缘涂层 , 耐蚀性 , 耐高温性 , 涂层附着性 , 评价方法

热镀锌板镀层耐剥离性研究

郭太雄 , 金永清 , 张勇 ,

钢铁钒钛

针对热镀锌板在冲压成形过程中镀层局部剥离的问题,在分析其微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了镀层厚度、钢基强度及镀层铝含量对镀层耐剥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镀层剥离实际上是镀层在厚度方向上远离镀层/钢基界面的局部脱落,而不是因镀层/钢基界面附着力较差所致的镀层整体脱落;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镀层耐剥离性显著下降;随着钢基屈强比的增加,镀层耐剥离性下降;随着镀层铝含量的增加,镀层耐剥离性提高.

关键词: 热镀锌板 , 耐剥离性 , 成形性

工艺条件对热浸镀铝锌合金镀层锌花尺寸的影响

郭太雄 , 常升 ,

材料保护

综述了冷轧带钢生产状态、热浸镀铝锌工艺条件对热浸镀铝锌合金镀层表面锌花尺寸的影响,包括冷轧硬卷表面清洁度、脱脂清洗、连续退火、热浸镀工艺及镀液成分对锌花尺寸的影响.

关键词: 热镀铝锌 , 锌花尺寸 , 影响因素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蓝根中表告依和告依含量

聂黎行 , 王钢力 , 戴忠 , 林瑞超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1001

采用Chiralpak IC手性柱(250 mm×4.6 mm,5 μm),建立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板蓝根中表告依(R-告依)和告依(S-告依)含量的方法.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流速和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经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以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为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柱温为20 ℃.在此优化条件下,表告依和告依春分离度为3.4,检出限为2.0 mg/L,在0.02~2.0 g/L 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 ,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0%(n=6).本方法可将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表告依与其对映体告依基线分离并测定,专属性强,能有效控制板蓝根的质量.

关键词: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表告依(R-告依) , 告依(S-告依) , 板蓝根

高碘酸钾氧化丽红G催化光度法测定铱

侯能邦 , 李祖碧 , 李崇宁 , 王加林 , 曹秋娥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2.05.006

利用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丽红G(PG)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铱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硫酸介质和90℃加热15min的条件下,于500nm波长处,采用固定时间法测定丽红G吸收值的降低.Ir(Ⅳ)的浓度在0~1.0μg/25mL范围内与催化反应的速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 81 ×10 mg/mL.对0.3μg/25mLIr(Ⅳ)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1%(n=11).体系至少稳定3.5h.考察了4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催化反应对Ir(Ⅳ)和丽红G均为一级反应,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3.66kJ/mol.用于冶金产品及岩矿中铱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十分吻合.

关键词: , 红G , 高碘酸钾 , 催化光度法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红S褪色光度法测定锡-钴合金镀液中的钴

郭振良 , 唐清华 , 牟起娜 , 孙言志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5.12.018

在90 ℃水浴中,Co2+ 能催化铋酸钠氧化丽红S褪色,据此建立了一种褪色光度法测定Co2+ 的新方法.Co2+在0~50 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14×103 L/(mol*cm),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该方法检出限为0.538 μg/mL.该方法用于测定锡-钴枪黑色合金镀液中钴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红S , 褪色光度法 , 合金镀液 ,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9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