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4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新型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2Al6O11:Eu2+,Er3+的微波合成

宋会花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微波场作用下,首次合成了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2Al6O11: Eu2+, Er3+,利用XRD对其进行晶相分析,用荧光光度计测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及余辉衰减曲线,利用热释光剂量仪测定其热释光谱.结果表明:该产品为正交晶系,Pnnm空间群,a= 2.191 827 nm,b=0.840 857 nm,c=0.488 175 nm,该产品激发和发射谱均为宽带谱,在270和340 nm处有2个主激发峰,主发射峰位于460 nm,Sr2Al6O11: Eu2+,Er3+的发光余辉可持续14 h以上,Sr2Al6O11: Eu2+,Er3+中存在2个热释峰,一个位于49.1 ℃,另一个位于140 ℃左右.2个陷阱能级分别为0.585 eV和0.806 eV.

关键词: Sr2Al6O11:Eu2+,Er3+ , 蓝色长余辉 , 微波合成

膜蒸馏过程传递机理研究进展(Ⅳ)渗透膜蒸馏

王可达 , 赵之平 , 陈康成 ,

膜科学与技术

渗透膜蒸馏(OMD)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近20年来国内外在OMD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评述了该膜过程的传质、传热机理、实验研究及过程模拟方面的主要成果,分析了膜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渗透剂和待处理料液的性质、浓度、流速、温度以及膜形态参数等.就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将反渗透(RO)海水淡化、膜蒸馏浓缩RO浓水和以高含盐浓水作为OMD的渗透剂等三个膜过程集成,可以避免高浓盐水大规模排放可能引起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关键词: 渗透膜蒸馏 , 传质机理 , 传热机理 , 过程影响因素

硼酸对Sr2Al6O11:Eu2+微波合成及荧光性质的影响

宋会花 ,

功能材料

在微波场作用下合成了Sr2Al6O11:Eu2++x%(质量分数)(H3BO3)(x=0、1.5、3、5、7、9)系列蓝色光致发光材料.X射线粉末衍射(XRD)结果表明,未加硼酸作助熔剂时,产品的主相为SrAl2O4,硼酸在x=1.5~9之间产品的主相都为Sr2Al6O11.扫描电镜(SEM)观测结果:适量硼酸的加入有助于晶体的形成,硼酸的量为0时,产物为颗粒,硼酸量为x=1.5时,开始出现棒状晶体,当硼酸量为x=5时,产物主要为棒状晶体,当硼酸量x>7时,产品明显团聚.荧光光谱显示:随硼酸量的增加,产品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硼酸加入量为x=7,发光强度最高.Eu2+在Sr2Al6O11中存在两个发光中心,发射峰分别位于456.7nm(Eu2+1)和483.4nm(Eu2+2).当硼酸量>7%(质量分数)时,发射峰红移,归因于硼酸对两种位置Eu2+的发光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铝酸锶 , 微波合成 , 发光材料 , 硼酸

膜蒸馏过程传递机理研究进展(Ⅲ)真空膜蒸馏

朱春燕 , 赵之平 , 殿忠 , 石教育 ,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6.022

真空膜蒸馏以其独特的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可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对近20年来国内外在真空膜蒸馏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评述了该过程传热传质机理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过程模拟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过程的影响因素(真空度、膜的形态结构、进料温度、进料流速、进料浓度)和临界操作条件对过程的影响.认为有价值的研究工作为膜结构参数的选取、膜组件的优化、膜污染临界操作条件的确定方法和防止膜污染发生的自动控制模型的建立等,力图能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真空膜蒸馏 , 传热机理 , 传质机理 , 膜污染

膜蒸馏过程传递机理研究进展(Ⅱ)气隙式膜蒸馏

殿忠 , 赵之平 , 马方伟 ,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3.019

在国内外近十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气隙式膜蒸馏在传递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气隙式膜蒸馏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分析了温度、流速、气隙宽度、膜结构参数等因素对传质、传热过程的影响,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气隙式膜蒸馏 , 传热机理 , 传质机理 , 温度极化 , 浓度极化

中空纤维膜固定化甲酸脱氢酶催化CO2合成甲酸

, 侯本象 , 侯延慧 , 赵之平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11024

以紫外光表面接枝改性的聚乙烯(PE)中空纤维膜为载体,采用共价结合的方式固定化甲酸脱氢酶(FDH),考察了CO2通入方式、溶液pH值、缓冲液种类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浓度对酶催化CO2合成甲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加压法相比,CO2鼓泡法更有利于甲酸的生成;磷酸盐缓冲液优于Tris-HCl和盐酸三乙醇胺缓冲液;体系pH值对反应的影响较大,固定化FDH的最佳pH值仍为6.0,但pH耐受性增强;随着辅酶NADH浓度的增加,反应初速度加快,收率下降;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最大酶活分别为0.246和0.138 mmol/(L·h);固定化FDH在4C贮存两周后活性仅下降4%,而游离酶活性下降50%.FDH催化膜重复利用10次后,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关键词: 甲酸脱氢酶 , 中空纤维膜 , 固定化 , 酶催化 , 二氧化碳 , 还原

多巴胺改性聚四氟乙烯膜及表面固载溶菌酶

邢易 , 魏利娜 , 赵之平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11.023

用多巴胺对聚四氟乙烯膜表面改性,然后固定化溶菌酶,制备防水透气的抗菌材料.考察了改性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延长,膜表面氨基密度增加,接触角和气通量下降;12 h后,氨基密度和接触角均达到饱和.多巴胺浓度低于0.5 mg/mL时,膜表面氨基密度随着多巴胺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接触角下降;多巴胺浓度超过1 mg/mL后,氨基密度和接触角基本不变.以溶壁微球菌为水解对象,探讨了固定化工艺条件对溶菌酶活力的影响.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戊二醛质量分数0.1%,酶浓度2 mg/mL,固定化时间8h,pH值7.0.固载后的酶活最高可达3.5U/cm2.X射线光电子能谱、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证实了聚多巴胺涂层的存在.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材料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89%.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 表面改性 , 多巴胺 , 溶菌酶 , 固定化

微波法快速合成xSrO·yAl2O3:Eu2+及其光学性能

, 宋会花 , 高元哲

功能材料

在微波场作用下快速合成了铝酸锶系列发光材料xSrO·yAl2O3:Eu2+ ,并利用XRD对其进行晶相分析,SEM观测晶体形貌,用荧光光度计测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随着配料比率中Al2O3的增加,物相组成的转变趋势为由富锶相向富铝相转变:Sr3Al2O6→SrAl2O4→Sr2Al6O11→SrAl4O7,且颗粒直径呈增大的趋势.SrAl2O4的发射峰位于513nm附近的宽带谱,Sr2Al6O11的发射峰位于460nm附近的宽带谱,SrAl4O7的发射峰位于458nm附近的宽带谱.此外,适当的铝过量,会使Eu2+在Sr2Al6O11基质中的发光强度增大.

关键词: 微波合成 , 发光材料 , 铝酸锶

工艺方法对热浸镀铝层质量的影响

, 李国喜 , 郑毅然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6.11.018

通过目视检查、硝酸腐蚀失重法、中性盐雾腐蚀试验和镀层显微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一浴法、二浴法及钝化法工艺对钢材热浸镀铝镀层质量的影响,从镀层厚度、连续性、耐蚀性和显微组织形貌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二浴法的镀层质量最好,耐腐蚀性最佳.钝化法的镀层耐腐蚀性最差.

关键词: 钢材 , 热浸镀铝 , 镀层 , 工艺 , 耐蚀性能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1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