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林
,
蔡漳平
钢铁
通过配加不同铁精粉、澳洲粗粉、巴西粗粉等一系列烧结试验,优化出济钢目前原料条件下合理的烧结原料结构.
关键词:
高品位
,
低硅
,
试验
刘振林
,
伏义路
催化学报
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制备了氧化铝负载的Pd催化剂. 比表面积测定结果表明,与浸渍法相比,溶 胶-凝胶加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Pd/Al2O3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但抗烧结 性能不佳. 其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中,由于Pd分散于体相中,表面的活性位相对较 少,造成催化剂在NO选择性还原反应中的活性较差; 而将Pd浸渍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Al2 O3载体上所获得的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活性较好. 添加CeO2的样品活性总体上比Pd/Al 2O3样品高. 其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比表面积不大,并且XRD数据表明Al2O 3和CeO2是高度分散并均匀地搀杂在一起的,不象在浸渍法制备的样品中那样以大晶粒的 形式存在,因而CeO2的助剂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催化剂的活性比浸渍法制备的样品差一 些.
关键词:
钯
,
氧化铝
,
负载型催化剂
,
浸渍法
,
溶胶-凝胶法
,
一氧化氮
,
选择性催化还原
刘振林
,
温洪霞
,
冯根生
,
高征铠
钢铁
介绍了利用微型烧结试验装置,研究铁矿石烧结基础特性的一种新方法.采用微型烧结法,研究了济钢常用铁矿石的同化性、流动性、铁酸钙生成特性和粘结相的强度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铁矿石的烧结基础特性各不相同.铁矿石的烧结基础特性,不仅与焙烧温度、焙烧气氛和碱度等因素有关,而且与铁矿石自身性质(如致密程度,结晶水含量,MgO、SiO2、A12O3含量和FeO含量等)有关.
关键词:
铁矿石
,
烧结基础特性
,
微型烧结装置
,
显微结构
刘振林
,
杨金福
,
冯根生
,
高征铠
钢铁
通过对改变碱度试验、SiO2含量试验、SiO2与MgO含量试验、不同的褐铁矿粒度和熔剂分加等试验的研究和分析,优化出了高配比褐铁矿条件下合理的工艺操作参数,并找出了高配比褐铁矿下烧结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褐铁矿粒度对烧结指标的影响比较大.在褐铁矿的上限粒度为12 mm时,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生产率,而且烧结矿强度指标完全可以满足高炉的需要.
关键词:
褐铁矿
,
冶金性能
,
利用系数
,
转鼓强度
周余国
,
刘继顺
,
欧阳玉飞
,
何兆波
,
高启芝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11.003
介绍了卡林型金矿称谓的演变及不同学者在卡林型金矿认识上的差异,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称谓演变和认识上的差异,结合笔者多年来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的找矿实践和思考,认为:对卡林型金矿应"只求同"(要求其最基本的表面的特征相同或相似),"须存异"(容矿岩石、产出地质背景、成因等有所不同),卡林型金矿本身不具有成因意义,不是一种成因类型;判别卡林型金矿有4条标准;依据4条标准,将卡林型金矿定义为区带上_集中分布的(超)微细、浸染、中低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
判别标准
,
再定义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