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赵新奇
,
刘志文
,
张俊宝
,
吴杰
,
徐政
,
熊天英
,
宋洪伟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高能表面处理技术在40Cr钢的表面制备出具有纳米晶体特征的表面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表面纳米层的微观结构,并利用纳米压入法测定了表面纳米层的硬度.结果表明,经过高能表面处理后,样品表面层的晶粒细化为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1 nm,表面纳米层的硬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
中碳钢
,
表面纳米晶化
,
高能表面处理
,
组织
,
力学性能
王冠
,
周佳
,
刘志文
,
李落星
,
刘波
,
李晓青
,
刘扬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基于显式动力学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混合细胞自动机(HCA)作为优化计算模型,对铝合金前碰撞横梁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针对拓扑优化结果,采用模拟退火法优化横梁壁厚尺寸,获得薄壁、中空且带有加强筋结构的铝合金前碰撞横梁设计方案.以6061铝合金前碰撞横梁替代某车型原钢质横梁,通过台车碰撞进行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铝合金前碰撞横梁比原钢质前碰撞横梁质量减轻了25%,且具有较高的抗弯曲强度,低速碰撞下,铝合金前碰撞横梁较原钢质件系统吸能提高了45.6%.
关键词:
铝合金
,
碰撞横梁
,
混合细胞自动机
,
吸能性能
,
拓扑优化
于立
,
刘志文
,
李落星
,
王群
机械工程材料
通过改造传统挤压机,增加弯曲装置,对铝合金型材进行挤压-弯曲一体化成型,研究了辊轮半径和辊轮移动速度对成型质量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模拟获得了辊轮半径和辊轮移动速度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型材挤出速度与辊轮移动速度相同时,铝合金型材的成型性较好;挤压-弯曲一体化成型工艺避免了传统拉弯工艺存在的回弹、表面划伤和截面变形等缺陷,提高了弯曲型材力学性能的均匀性。
关键词:
挤压-弯曲一体化工艺
,
有限元模拟
,
成型性能
万银辉
,
王冠
,
刘志文
,
周佳
,
李落星
机械工程材料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LDYNA对设计的一种薄壁、中空且带加强筋的铝合金保险杠横梁的摆锤和台车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进行相关试验,与钢制横梁的碰撞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20km·h-1低速碰撞条件下台车有限元模拟与实际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铝合金横梁较原钢制横梁有更好的刚度和吸能性能;在相同的碰撞试验条件下,钢制横梁的吸能性有限,而铝合金横梁能够在较大的速度范围内保持较高的吸能性能。
关键词:
铝合金
,
保险杠横梁
,
碰撞
,
吸能性能
刘志文
,
周阳
,
王冠
,
周佳
,
李落星
机械工程材料
基于LS-DYNA软件平台对6061-T6铝合金汽车前碰撞横梁拉弯成形过程中的回弹量进行了模拟;研究了预拉力、补拉力和摩擦因数对回弹量的影响,并对拉弯模具弧面进行修正以补偿回弹量,最后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预拉力的变化影响型材横截面内的应力分布情况,随着预拉力增大至型材横截面积与材料屈服强度的乘积(Aσs)时,回弹量减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补拉力从Aσs逐渐增大,有利于减小拉弯成形件的回弹量;摩擦因数越大,回弹量越大;通过修正模具的弧面尺寸可以补偿回弹量;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准确预测汽车前碰撞横梁的拉弯成形回弹量.
关键词:
拉弯
,
回弹
,
预拉力
,
补拉力
张俊宝
,
刘志文
,
宋洪伟
,
吴杰
,
史弼
,
熊天英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4.06.003
利用超声高能机械加工处理工艺在40Cr钢表面制备了纳米晶表面层.采用SEM,TEM和纳米压痕技术等分析了表面纳米晶层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是由分布均匀的纳米级铁素体和纳米级渗碳体晶粒构成的复合纳米结构,过渡区由纳米级的渗碳体晶粒和粗晶铁素体晶粒构成.表面平均晶粒尺寸为3nm.随着深度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增大.表面硬度高达8GPa,为基体硬度的3倍,随着深度的增加,硬度迅速降低.表面层弹性模量为252GPa,与基体十分接近.
关键词:
40Cr钢
,
表面纳米化
,
微观组织
,
纳米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