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YAG纳米粉体

卢铁城 , 陈丰波 , 张颖 , , 林理彬

功能材料

采用低成本的无机-有机复合体系的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了Y3Al5O12(YAG)纳米粉体.实验中通过将Y(NO3)3和Al(NO3)3按摩尔比3:5溶解于异丙醇中,再加入适量柠檬酸后生成溶胶,经过脱醇、干燥形成纳米胶球前驱体,将其在适当温度下焙烧后生成YAG纳米粉体.在此过程中,采用了独特的循环水真空泵负压脱醇技术,大大缩减了脱醇和干燥时间,由40h降为4h.分别采用XRD,TEM和TG/DTA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焙烧所得粉体的物相、形貌以及前驱体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与其它有机和无机体系制备方法相比,得到的YAG粉体颗粒近似球形,细小均匀,平均尺寸为20~40nm,并具有很好的分散性.

关键词: YAG纳米粉体 , 改进的溶胶-凝胶法 , 无机-有机复合体系

冷加工过程中Zr-1Nb板材组织演化研究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热轧的Zr-1Nb板材进行了不同变形量的冷加工,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冷加工及热处理对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加工变形量从30%增加到70%,晶粒尺寸逐渐从双态分布变为均匀分布.各种变形下的织构主要为(0001) <1010>,且随着变形道次的增加强度逐渐增大.

关键词: Zr-1Nb , 冷轧和退火 , 组织演化 , 背散射电子衍射

过渡金属Cr掺杂对金红石光性影响的研究

卢铁城 , , 林理彬 , 祖小涛 , 朱居木 , 吴丽萍

无机材料学报

报道了采用高温扩散掺杂敏化法在金红石晶体表面掺入Cr离子、有效提高可见光响应的研究结果.分别利用UV-VIS、XFA、XRD和LR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r离子掺入晶体表面后以Cr的形式与基体TiO形成固溶体CrTiO,提高了可见波段的光吸收,使原来位于410nm的TiO的吸收边移到了750nm处,实现了与太阳光谱的匹配.

关键词: TiO2:Cr , High-temperature-diffusion-doping-sensitization , XFA , UV-VIS , XRD , LRS

无机敏化对金红石光吸收特性的影响

卢铁城 , 林理彬 , , 廖志君 , 卢勇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1.03.006

用过渡金属氧化物对金红石单晶作无机敏化处理,用UV-VIS,XFA,XRD和LRS等测试方法分析敏化前后的金红石单晶,研究无机敏化对金红石单晶光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Mn氧化物的敏化使金红石的本征吸收边红移,Co,Fe,V氧化物的敏化使吸收边的尾部抬高.Cr离子与基质晶体形成了固溶体Cr2TiO5是吸收边红移的原因,Cr2TiO5在可见波段有光吸收,敏化样品的吸收边正是固溶体的吸收边

关键词: 过渡金属氧化物 , 无机敏化 , 金红石 , 光吸收

过渡金属Cr掺杂对金红石光性影响的研究

卢铁城 , , 林理彬 , 祖小涛 , 朱居木 , 吴丽萍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1.02.030

报道了采用高温扩散掺杂敏化法在金红石晶体表面掺入Cr离子、有效提高可见光响应的研究结果.分别利用UV-VIS、XFA、XRD和LR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r离子掺入晶体表面后以Cr2O3的形式与基体TiO2形成固溶体Cr2TiO5,提高了可见波段的光吸收,使原来位于410nm的TiO2的吸收边移到了750nm处,实现了与太阳光谱的匹配.

关键词: TiO2:Cr , 高温扩散掺杂敏化 , XFA , UV-VIS , XRD , LRS

N离子注入对Ti-Al-Zr合金耐蚀性影响研究

, 邱绍宇 , 祖小涛 , 王理 , 黄新泉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6.02.027

经完全退火处理的Ti-Al-Zr合金表面注入不同剂量的N离子, 并在pH值为10的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表明, N离子注入后, 试样表面首先形成具有四方结构的ε-Ti2N, 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 四方结构的ε-Ti2N逐渐向立方结构的σ-TiN转变,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变化过程;N离子的注入能明显改善Ti-Al-Zr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能, 且在注入8 ×1016 ion/cm2时得到最佳的耐腐蚀性.根据原子碰撞理论对电化学腐蚀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 Ti-Al-Zr合金 , N离子注入 , 相结构 , 耐蚀性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多元统计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