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东
,
孟繁娟
,
惠文华
,
刘家俊
材料导报
非晶基上弥散分布着金属间化合物的复相合金镀层,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及良好的耐磨性.镍-钴合金镀是最新发展的高质量纳米镀技术,其镀层的硬度、耐磨性、摩擦系数、耐腐蚀性、表面粗糙度、深镀能力、复盖能力、电流效率和沉积速率等所有的性能都明显优于晶态的电镀镍-钴合金,这种合金镀层,在非晶基上弥散分布着纳米级的金属间化合物.但研究此类复合镀层,至今未有现成的方法来测定非晶与纳米晶粒的比例,本文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解决了这一新问题.
关键词:
非晶合金
,
纳米晶粒
,
金属间化合物
,
合金镀层
,
小角X射线散射
李国禄
,
王昆林
,
刘金海
,
刘家俊
,
崔国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在干摩擦和水润滑条件下铸型尼龙(MC尼龙)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材料在不同磨损条件下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当载荷与速度的积(Pv值)小于84 N@m/s时玻璃纤维增强MC尼龙复合材料(GF/MC)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都比MC尼龙低;当Pv值大于84 N@m/s时,GF/MC的摩擦系数略高于MC尼龙,而磨损率则远大于MC尼龙,随Pv值的改变,磨损机理发生了变化.在水润滑条件下二者的摩擦系数降低,GF/MC的耐磨性比纯基体显著提高.光谱分析表明,MC尼龙及其复合材料在摩擦过程中会发生晶型转变,在干摩擦后α晶型减少,γ晶型增多,在水润滑后a晶型增多,而γ晶型减少
关键词:
铸型尼龙
,
玻璃纤维
,
复合材料
,
摩擦磨损
,
晶型转变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肖朋飞
,
赵红梅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承焕生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试了34个汝官瓷样品、30个蓝色系列钧官瓷样品(不含红釉系列)和17个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根据这些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含量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汝官瓷、钧官瓷和刘家门窑青瓷的釉样品能够较好的区分开;但是3种瓷胎并不能很好的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钧官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PIXE
,
因子分析
严瑛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现代家纺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如何使我国家纺设计尽快适应迅速发展的我国家纺行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该文从消费需求趋势、品牌演变趋势、渠道模式趋势、终端创新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家纺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
家纺
,
发展
,
趋势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
庞绪成
,
顾雪祥
,
唐菊兴
,
王乾
,
司荣军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5.12.002
焦家金矿主蚀变带中的1,2号矿体实际上是分支复合的同一条工业矿体,受主断裂控制,主矿体的特别厚大部位往往是由3号脉与主矿体复合形成的,可作为生产中探寻3号脉的标志.矿床及矿田范围内,"羽状"构造体系控制了矿床及矿体的分布,建立了直观的"羽状"构造控矿勘查模型.
关键词:
羽状构造
,
成矿作用
,
勘查模型
,
焦家金矿床